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帝王将相会

  1. “金屋藏娇”的故事与哪一位皇帝有关?
  2. 中国古代哪些皇帝到过西藏、青海、新疆?

“金屋藏娇”的故事与哪一位皇帝有关?

阿娇和皇帝刘彻

陈阿娇是个小美人

陈阿娇是馆陶公主的女儿,馆陶公主是汉景帝的姐姐,地位尊崇,平时与汉景帝关系密切,很有话语权。

帝王将相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武帝刘彻捡了便宜

武帝刘彻小名叫猪,由于他母亲王美人出身不好,嫁过人之后进宫,做了汉景帝的妃子,所以在后宫的地位不会太高。

当时汉景帝对于立谁为太子犹疑不决,本来是打算立长子刘荣的。于是馆陶公主带着女儿去奉承刘荣的母亲,希望结成儿女亲家,亲上加亲,也保女儿陈阿娇一世富贵。结果刘荣母亲看不上陈阿娇。

帝王将相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馆陶公主一气之下,带女儿见了刘彻。结果刘彻说陈阿娇你真漂亮。馆陶公主就问刘彻,你愿意怎么对待我女儿啊。刘彻说,我要建造一座金屋子,然后把阿娇藏起来,我喜欢她。

刘彻登上太子之位

刘彻和陈阿娇定亲之后,馆陶公主作为当今皇帝的亲姐姐,就有事没事的去汉景帝那里说刘彻的好话,说他聪明,说他英俊,说他有君王气度。久而久之,刘荣和他母亲渐渐失宠,最后刘彻顺利做了太子,最后登基做了汉朝皇帝。

帝王将相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的爸爸汉景帝生了十三个皇子,刘彻排在第十,刘彻的母亲王夫人是一般妃嫔,按照立嫡立长的原则,皇位是轮不到刘彻的。

汉景帝的第一任皇后薄皇后始终没有生出儿子,最后被废,栗姬所生的长儿刘荣被立为太子,但始终没有将栗姬立为皇后,加之栗姬为人骄纵,得罪了很多人,包括窦太后的宝贝女儿汉景帝同父同母的亲姐姐馆陶公主。

当刘荣立为太子后,馆陶长公主想让自己唯一的女儿阿娇和刘荣结亲,栗妃不仅不同意还出言不逊侮辱了长公主,馆陶公主对她恨之入骨。

刘彻的母亲王美人抓住了这个机会,她看出了馆陶公主在窦太后身边的地位,王美人主动和馆陶公主说起阿娇和刘彻的婚事。

长公主把四岁的刘彻抱在膝上问:“孩子你想讨得媳妇吗?”长公主指着位列左右的百名长御,刘彻都说不好。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问:“阿娇好吗?”刘彻笑着说:“好啊,如果能得阿娇做妻子,我就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

后来刘彻与陈阿娇二人结婚,刘彻即位后,阿娇被立为皇后,这是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皇后。

以上就是进屋藏娇故事的由来。

金屋藏娇的故事出自后世的小说中的艺术化创作,并非历史事实,但这个故事太深入人心,“金屋藏娇”的典故也就流传了下来。

金屋藏娇是汉武帝刘彻和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的姑事。刘彻小时候说的句话,若得阿娇做妻子,就造一个金屋了给陈阿娇住。

刘彻是汉景帝妃子王娡所生,排行第十。汉景帝有十三个儿子,由于皇后没有儿子。汉景帝的宠妃栗姫生的儿子刘荣最大,立为太子。

汉景帝的妹妹,馆陶公主刘嫖想叫女儿当皇后。就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栗姬看不起馆陶公主,不同意。

馆陶公主在未央宫做客时,把当时四岁的胶东王刘彻抱在膝上玩。开玩笑似的问小刘彻,说,孩子,姑姑给你讨媳妇,好吗?馆陶公主指着左右待立的宫女们问。胶东王刘彻说,不好。

馆陶公主又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阿娇好吗?胶东王刘彻笑着说,好,如果得阿娇做妻子,我就造一个金屋子表姐住。

后来,在馆陶公主和刘彻的母亲王娡相互运筹下,刘荣被废太子位,刘彻被立为太子。

汉景帝死后,刘彻即皇帝位,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汉武帝。刘彻登位后,真为表姐陈阿娇造了一个金屋子。


西汉汉武帝刘彻有关。刘彻四岁即获封东阿王,稍长,垂涎表姐陈阿娇美貌,誓曰:“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此即金屋藏娇来历)刘彻即位后果然娶陈阿娇并立为皇后。陈阿娇后因过于骄横且无子还使用巫术被废。

“金屋藏娇”指的是汉武帝刘彻和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

公元前153年,汉景帝立庶长子刘荣为太子,并同时册封四岁的刘彻为胶东王,当时的馆陶公主刘嫖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太子刘荣,通过联姻来巩固自己日后的地位和女儿的未来,但刘荣的母亲栗姬善妒娇狂,并未同意这门婚事,馆陶公主恼怒之下把主意打在了胶东王刘彻身上,暗暗撮合刘彻与陈阿娇,当时还年幼的胶东王曾说若能取得阿胶表姐为妻,就会造一座金屋给她,这就是“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

中国古代哪些皇帝到过***、青海、新疆

南宋的宋恭宗赵㬎到过***,他是以亡国之君的身份去的***。



赵㬎是南宋的第七个皇帝,宋度宗之子,公元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亡,遗诏年仅三岁的赵㬎即位。

赵㬎年幼即位,由祖母谢太后、母亲全皇后垂帘听政,军国大权则掌握在贾似道手里。此时金国已被灭多年,南宋的重镇襄阳已经陷落,伯颜率元军南下,以降将吕文焕为前部,沿江守将多是吕文焕旧部,大多望风而降。公元1275年元军兵临建康城下,朝廷命贾似道率10多万大军与夏贵共击元军,但是二人不愿为宋廷卖命,因此不肯出力。随后,宋军大败,伯颜率20万大军直逼临安城,此时临安城内的官员大多已经逃跑,谢太后无奈,以宋恭帝的名义发布退位诏书,向伯颜投降。

宋恭帝与谢太后等大多皇族被押往北方,此时宋恭帝才五岁。好在忽必烈对其还算客气,不仅没有杀他,还封他为瀛国公。

元廷大多信仰喇嘛教,宋恭帝在这样的环境里,也对喇嘛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着宋恭帝慢慢长大,元廷对其不大放心,在其19岁那年,宋恭帝在忽必烈的支持下远赴***萨迦寺出家,至此宋恭帝一头钻进了佛学的世界,后成为了一代高僧。

1323年,宋恭宗因为思念家乡,于是写了一首小诗:“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这首诗传到了元英宗的耳里,元英宗遂下诏将其赐死。就这样宋恭帝走完了他这坎坷的一生。从五岁被俘虏到元大都,他至死都没能回到一次故土。

当初赵匡胤后周的孤儿寡母中夺得天下,300多年后自己的后人也以孤儿寡母的形式被夺走天下。哎,历史是何其的相似啊!

真正到过这三省之一的应该只有隋炀帝了,对古代中国而言这些都是化外之地,远离文明中心,一般帝王都不会去涉足,可偏偏有一位帝王不仅来了,并且还是以高傲的姿态,征服的姿态来的,他就是隋炀帝。

公元609年,隋炀帝对于这个一直阳奉阴违,阻碍丝绸之路畅通的吐谷浑决定御驾亲征,其实在他亲征的前一年,隋军大将已经将步萨钵可汗击败,他这次亲征主要是想彻底击败步萨钵可汗的残部。

步萨钵可汗残部面对隋朝的大军压境,只能一退再退,一逃再逃,最终吐谷浑广阔的土地都划入了隋朝的版图,隋炀帝在吐谷浑故地上设置西海(今青海湖西)、河源(今青海兴海东南)、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四郡。隋炀帝也成为唯一一位在位时来到这三省之一的帝王。

至于还有一位来过***的帝王——宋恭宗赵显,其实他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来此,因为一他是以亡国之君的身份,并不是以皇帝的名义来的,二他来***是有屈辱性质的,被发配而来的,最后又死于非命。

传说周穆王曾驾八骏西游昆仑山并同西王母相会于瑶池,据说瑶池就是今天的青海湖。不过周穆王的故事更多近似于传说——毕竟要到他重孙的孙子周厉王被镐京国人赶下台后的周召共和元年中国历史才有明确清晰的文字记载。那么在此之后有哪些皇帝到过***、青海、新疆呢?

中国历史上到过***的皇帝只有一位——就是宋恭宗赵㬎,不过当他到达***时已不是皇帝了。他是宋度宗的次子、宋端宗赵昰的弟弟、宋怀宗赵昺的哥哥,母亲是全皇后,即位前曾被封为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咸淳十年(1274)七月宋度宗驾崩,留下了赵昰、赵㬎、赵昺。这时的赵㬎只有四岁,因此不少大臣认为国家多事之秋宜立长君,然而当时垂帘听政的谢太后和权臣贾似道都主张立嫡子,由于身为度宗长子的赵昰不是皇后所生,于是赵㬎被立为新君。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临安,谢太后带着小皇帝赵㬎向元军投降,随即包括小皇帝赵㬎在内的南宋皇室作为元军的俘虏被押解到大都(今北京)。此后他又辗转来到土番(今***)出家学佛,直到1323年5月因触犯文字狱被元英宗赐死,享年53岁。算下来他在***定居35年,其间再也没有踏入中原和那思牵梦绕的江南故乡!

去过青海的皇帝也只有一位——这个人在传统史书中似乎就是一个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昏君暴君形象,他就是隋炀帝杨广可以说他从从《隋书》、《资治通鉴》这样的正史一直坏到了《隋唐演义》。难能可贵的是他坏得灰常有特色灰常细腻,尤其是在野史***中给人的赶脚就是他占据着大隋天子的岗位,却客串着加藤鹰的角色。今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起翻案文章,对此我个人以为:隋炀帝的的确确是一代暴君,此乃不争的事实,只不过他没野史***中那么荒淫无度,他是一个有野心有理想有抱负的君主。事实上他的所作所为很多都是功在千秋的——比如大运河的修建,问题在于他太急功近利了,总想毕其功于一役,为此他视人命为草芥,最终造反的百姓颠覆了他的王朝。如今在过去千年之后我们似乎更能客观地看待他的功与罪。

公元589年隋王朝的晋王杨广率军南下消灭南陈,至此终于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持续三百多年的大分裂大动荡的局面。久经战乱的人们对这个新生的大一统王朝充满无尽的期许。如果说秦汉时期中华大一统帝国的起源诞生,那么隋唐时期就是中华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在经历持续三百余年的大分裂大动荡后江山重归一统。巧的是开启中华大一统帝国重建历史的隋朝和缔造中华大一统帝国的秦朝一样二世而亡,然而就是这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为后世留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留下了大运河,这些遗产对之后的李唐王朝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此时的世界曾与中华秦汉并立的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尽管拜占庭东罗马帝国仍延续着罗马的名号,但西欧已进入混乱不堪的中世纪。由匈奴西迁所开启的亚欧民族大迁徙颠覆了贵霜、笈多、波斯、罗马等古典帝国,事实上与此同时在东方的中华大地上也经历了五胡乱华的惨象,不过当隋王朝统一之后中华大地终于率先从一片混乱中走出,开始了自己一枝独秀的发展历程。

隋王朝统一南北15年后的公元604年杨广在使用各种阴谋诡计扳倒自己的兄长——太子杨勇之后成功继承大隋皇位,这年35岁的杨广野心勃勃地想要开创万世之功,也许正因为如此他将自己的年号定为大业。在他的主持下修建了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的京杭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加深了中华大地南北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联系。与此同时一项影响后世中国上千年的制度——科举制也日臻完善,尽管科举制的弊端后来越发暴露出来,但至少在那个年代这一制度为平民百姓的子弟提供了上升通道,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从而强化了中央集权。野心勃勃的杨广同样不会忘记帝国辽阔的西部疆域。

杨广登基之时中原大地已在多年的战乱之后经历了其父杨坚的开皇之治,正处于百废待兴后的蓬勃发展之时。中原商人迫切希望重新打通自汉代以后就日渐衰亡的丝绸之路贸易,然而在经历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战乱破坏后丝绸之路贸易遭到了巨大的破坏。这时杨广想起了一个人——裴矩,此人祖籍山西,是隋文帝杨坚时代的重臣。公元588年曾随当时还是晋王的杨广参与平陈战役,在战后的安抚过程中表现突出,后又设计将突厥分化为东、西二部。杨广希望利用裴矩的外交能力和对西北各族情况的了解帮助自己完成对西部疆域的经略开拓,于是他召见裴矩就西部疆域的经略问题进行咨询,裴矩则建议通过疏通河西走廊来打开丝绸之路贸易的新局面并乘机加强和[_a***_]的政治文化交流,而这也正是杨广所想。

公元605年裴矩受杨广派遣前往位于河西走廊的重镇张掖。在这里他放下朝廷大员的架子,广泛和中西商人就丝绸之路贸易和西域的风土民情进行探讨,并最终将所收集的情报汇编整理成为《西域图记》。在《西域图记》中裴矩详细介绍了西域44个国家的情况并第一次详细介绍了从地中海东岸通往敦煌的三条路线:北道是从地中海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后渡过北流河到达突厥可汗庭,再经过铁勒部、巴里坤湖进入新疆,向东过哈密并沿天山北麓进入河西走廊西部重镇敦煌;中道是从波斯湾到伊朗,经过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翻越帕米尔高原,经过喀什、库车、焉耆、吐鲁番到敦煌;南道从印度洋到印度北部,经过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南麓,经过塔什库尔干、叶城、和田、若羌到敦煌。由此再结合从长安到敦煌的路线之后整个丝绸之路沿线地图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呈现在中国人面前,要知道在此之前尽管张骞开辟这条通道已有近千年,然而中国人的活动范围大体还是在西域中亚一带,只有甘英成功到达了地中海,遗憾的是他未能为后世留下自己出使路线的地图。

与此同时裴矩也了解到:来自西域诸国的商人都迫切希望前往长安、洛阳贸易,这一愿望丝毫不比中原商人希望重新打通丝绸之路贸易的意愿弱。然而此时在经历魏晋南北朝的战乱后丝绸之路沿线的驿站多已年久失修,不能再为过往客商提供食宿服务。于是裴矩开始频繁奔波于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敦煌等地,在商路上设置新的驿站,同时降低关税,他还鼓励西域商人前往长安、洛阳进行贸易,由***提供沿途食宿和保护。这时丝绸之路贸易还面临最后一个障碍——那就是割据青海、河西一带的吐谷浑汗国。

吐谷浑的开国之祖是五胡十六国中开创前燕的鲜卑慕容部慕容廆的兄长慕容吐谷浑,尽管他身为长子,但却因为是庶出之子而与王位失之交臂。弟弟慕容廆继承慕容部后慕容吐谷浑率自己的部众西迁,最后在青海一带定居。吐谷浑于329年建汗国,典章制度类同晋制,风俗与柔然、突厥相似。打败吐谷浑后向西开拓国土并重新打通丝绸之路贸易正是杨广梦寐以求的千古奇功,于是杨广将裴矩从张掖召回就征讨吐谷浑之事进行商讨。商讨完毕之后杨广随即委派裴矩再赴张掖,回到张掖的裴矩不仅召集西域各国的官员和商人,向他们发出了前往长安、洛阳的邀请,对外交和商贸使团开出了优厚的条件,还邀请了高昌、伊吾等西域国家的王侯来到洛阳和杨广一起祭祀恒山。看似寻常的祭祀活动其实却是为构建针对吐谷浑的外交包围网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