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安徽的帝王将相,安徽帝王将相有哪些

  1. 安徽有哪些名人?
  2. 安庆历史上有哪些名臣将相?
  3. 安徽阜阳、亳州的有些人为什么说河南话呢?是口音相似吗?

安徽有哪些名人

我仅知道的安徽名人有下列十八位:

吴 琼 1962年3月2日出生,安徽芜湖市繁昌县人,毕业于安徽艺术学校,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马 兰 1962年4月23日出生,安徽省太湖县,毕业于安徽艺术学校,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安徽的帝王将相,安徽帝王将相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周 涛 1968年3月23日出生,安徽淮南市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任北京演艺集团首席演出官,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

历史上,安徽重量级人物也很多,帝王将相,文治武功,非常了得:

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安徽的帝王将相,安徽帝王将相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世人多称“李中堂”,又称“李二先生”“李傅相”“李文忠”。

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省合肥市)人。中华民国时期皖系军阀首领,号称“北洋之虎”,孙中山“***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

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男,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

安徽的帝王将相,安徽帝王将相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开国元勋大部分是安徽人,比如名将徐达、常遇春等。

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话说安徽绩溪胡氏真的很厉害啊!

洪学智上将,他曾于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

皮定均中将,在中原突围时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评军衔时,***专门批示:“皮有功,少晋中!”

说到安徽名人,陈独秀不得不提。1879年10月9日(清光绪五年己卯八月廿四日),安徽省安庆府怀宁县渌水乡广圩陈家剖屋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个婴儿就是后来影响了中国革命的陈独秀。

关于陈独秀的家世,他本人在其自传性的文字中未曾提及。但据其家谱《江州义门陈氏宗谱》介绍:“陈氏受姓,始于胡公(即虞舜之裔),至南北朝时,子孙衍于全国,但隋朝建立后,似仅在荆门之谷(今湖北宜昌附近)保留了宗支,延至初唐,荆门一支中的陈兼后代又避迁于泉州(今福建泉州)仙游乡,稍后,作为胡公的七十一世孙陈阔访友于江州(今江西九江),因爱庐山名胜而定居于此,时在盛唐,‘江州义门陈氏’之称由此而定。”到第八十三世时,义门陈氏聚族而居者已经达到3700余人,引起了***的注意,所以北宋庆历年间,地方当局令其分庄,陈氏家族开始分化。到南宋淳熙年间时,陈汝心率一分支从江州迁往怀宁,所以陈汝心就成为怀宁陈氏的始祖。陈汝心有四子,依次名为崇本、崇志、崇德、崇义,其二子崇志一支的怀宁第十六世(大纶公支)陈天植便是陈独秀的曾祖父。

在陈独秀出生时,其曾祖父已经作古。决定陈独秀家庭社会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是陈独秀的祖辈和父辈。祖父陈章旭,生于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以私塾教师为业,生有四子,分别为衍藩、衍藻、衍中、衍庶。陈章旭为人精明强干,学问深厚,是陈氏家族的中坚人物,也是安庆城里有名的士绅。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陈章旭与长子衍藩(陈独秀的大伯)投笔从戎,佐助官府,所以在清军收复安庆后,陈章旭获得了候补知县的空缺。陈独秀生父陈衍中,生于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在考取秀才后,虽曾做过几年小官,但是最后也不得不以塾师为职业,直到1881年客死于苏州,当时陈独秀年仅3岁。

陈独秀出生时,陈家家境并不富裕,改变了这一情况的是他的四叔陈衍庶。陈衍庶,字昔凡,生于1851年(清咸丰元年),1875年(清光绪元年)中举,初任知县,因治河有功,由知州、知府一路升到府级以上省级以下的道员。

衍庶在东北怀德、柳河、辽阳、新民等地做官的时候日俄战争爆发了,日本和沙皇俄国为重新分割东北和朝鲜,在中国的领土上打起仗来。由于战争双方都需要马匹,于是中国商人乘机贩运马匹以获取暴利。当马匹经过衍庶的管辖地,他便抽牲口税。由于这是临时性的税收,不用上缴国库,谁收谁得,所以大部分税收都落入了陈衍庶的腰包。大约到了1908年,陈衍庶的腰包里有了数以万计的银两,面对着乱哄哄的世道,他“相时而动”辞官回家,陈衍庶在辽宁省彰武县买了200余亩地,在安徽贵池县买了800亩地,在北京开设了崇古斋古玩铺,在奉天也设了分店。陈衍庶在安庆还有10家市房(铺面),在城里南水关还有一处自建住房,那是当时安庆有名的陈家大洋房子。洋房的门楼有一丈多宽,俨然是一派官僚地主的气势。陈独秀说他原出生在一个小户人家,平时绅士们向来瞧不起。但当他的叔父发达了以后,这个小户人家就一跃而为安庆的名门望族,为邻里所另眼看待了。陈独秀丧父后,过继给叔父陈衍庶,但是,事实上他后来没有继承嗣父的遗产,所以富裕的家庭经济情况与陈独秀的思想发展和生活道路似乎没有多少联系。

陈独秀一生有很多名号。他原名为庆同,学名是乾生,字仲甫。在留学日本时,陈独秀改名“由己”,意在自己决定事情。在办《安徽俗话报》时,他署名为“三爱”。“独秀”之名最早出现于《甲寅》杂志。该刊第1卷第4期发表了由陈独秀写的《双秤记叙》一文,其署名就是“独秀山民”。这是他第一次用“独秀”的名字发表文章。据他自己介绍,之所以取“独秀”之名是因为家乡安庆有座独秀山,他取此名是想表明自己是独秀山下的居民而已。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主办《每周评论》,开始使用“只眼”的笔名,此外还有“顽石”、“撒翁”、“雪衣”、“实庵”和“D·S”等。在上述各个名号中,D·S最有趣,此名看起来既是独秀两字英译的缩写,同时也是英语民主(Democracy)和科学(Science)的缩写。这或许纯粹属于巧合,但从后来陈独秀革命历程来看,这似乎又有一些象征意义的,因为陈独秀一生所为之奋斗和努力的正是“民主与科学”,这也伴随了他一生的思想演变的轨迹。

安徽名人灿若群星。古代,我只想说老子曹操,朱元章,包拯四位。老子是元始天尊,所著道德经流芳百世。曹操,乃汉末一代枭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大诗人。朱元章,乞丐变成皇帝,此乃人类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英雄豪杰。包拯,华夏千年史上最难得的清官。他的龙头闸,虎头闸,狗头闸,让皇亲国戚,普通百姓法律面前***平等。现代,我只想说陈独秀,洪学智,李克农三人。陈独秀为***的创始人,与河北的李大钊统称为南陈北李。是他们在觉醒的年代,让苦难的中国有了灿烂的未来。洪学智一生两次被共和国授予上将军衔。李克农大将是隐敝战线的绝出领导人,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安徽名人太多,我只说以上七位。

安徽历史名人很多,只说出几个代表性人物。1、陈独秀,怀宁人,***创始人之一,第一任总书记。2、李克农,巢湖人,***特工王,社会部长,上将。3、洪学智,金寨人,志愿军副司令,后勤部长,上将。4、邓稼先,怀宁人,科学家,两弹一星功臣。5、杨振宁,怀宁人,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6、严凤英,桐城人,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七仙女"扮演者。7、赵朴初,太湖人,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8、***,枞阳人,驻美大使,外交家,文化部长。

安庆历史上有哪些名臣将相

安庆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能人辈出的地方。

1.石良

石良(1319—1394),号松颜,安徽宿松县九姑乡杜溪村人,南宋都统辖石兴宗之孙。自幼秉承祖教,家居习武,略读经史诸书,洞悉时势,“天资果勇,智略老成”。

2.张廷玉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_a***_]等职。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军机制度。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张廷玉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3.朱邑


朱邑(?―公元前61年),字仲卿,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人[1],西汉官员。朱邑初任桐乡(今安徽桐城)啬夫,掌管一乡的诉讼和赋税等事务,他处处秉公办事、不贪钱财,以仁义之心广施于民,深受吏民的爱戴和尊敬。数年后升任卒史(官署中的属吏),朱邑兢兢业业协助太守发展生产,处理日常事务,显示出卓越的才干。汉昭帝时,朱邑被举荐担任大司农丞。汉宣帝时,升任北海太守。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朱邑因政绩、品行第一,入任大司农,掌管全国租税、钱谷、盐铁和财政收支,可谓是朝廷重臣。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朱邑去世。

4.陈武

安徽阜阳、亳州的有些人为什么河南话呢?是口音相似吗?

菏泽,枣庄,济宁,临沂,徐州,淮北,宿州,亳州,阜阳,淮南,蚌埠,商丘,周口,信阳,这十几个地市口音基本相同,完全可以用家乡话无障碍交流。也可以说是以亳州阜阳为中心的方言区。90年在火车上,我们阜阳人说话,一北京人判断我们是徐州附近的。人家咋没说是河南的呢。

感觉到标题不妥当。

豫东很多地方与安徽省阜阳市、亳州市语言相同、习俗很近,同属于现代界定的“中原官话区”,而非阜阳市、亳州市人说“河南话”。

两省结合部许多地方在过去的年月里,归属分分合合,时常变化,但语言、传统文化几乎不受这些变动的影响。

几千年来,这些地方人杰地灵。帝王将相、国君能臣层出不穷;老庄、孔孟学说,如日月普照,深深印在国人脑海中;丰富多彩的语言,也有着深邃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就此题,一些网友谈了不少。这里再作些补充或纠正。安徽分两大块,其中皖北话近似于豫东话。具体说来,阜阳、宿州一带与河南周口人发音相近,亳州与河南商丘相临,其话与商丘话差不多。如:把“水"叫“fei(非)”,把“书"称“fu(福)“,把“老鼠“谓之“老虎(fu)"。还有,河南大部分地区说“中“,而皖北人与开封东部以东一样,说成了“管"。并且,音调也一样。

皖北与豫东,地缘相连,风俗相同,文化相通,人脉相亲,不仅都是中原文化圈,而且皆为中原经济区。所以,这一两省交界地,唱的都是豫剧,皖北的豫剧团专业的就有近二十家,业余的比比皆是。而安徽之黄梅戏与徽剧(《安徽省志》称,由从河南走出的徽商创立),在这一带吃不开。河南的小戏及河南坠子,在此也很流行。

之所以如此,除过上述情况外,还有一原因是,皖北西部在古时多为“宋(今商丘)”“豫"辖地。安徽省成立很晚,大约在清末民初才成立。其省是由豫鲁苏浙鄂相临之析出地组合而成。比如:其金寨县西北部原为河南商城地。洪学智、皮定钓等将军,他们参加革命时,其家乡还属商城之地。因此,还出现了古代地缘人物之争,如老子、花木兰、曹操、华伦等。

顺便说一下,有网友称,安徽的一些地方新中国成立时还是河南之地,此话不确。如上边所说,古时安徽与河南相临的地方,在清末时,已划归安徽。倒是,当时有一个平原省,省会在新乡。l954年撤销时,分别划给了晋冀鲁豫,也许一半个县划归了安徽,

再有,有网友提及安徽之“颖上“县,此“颖“字错也。一个字用的不对,本不必细究,但因好多人不会用,况且是一知识命题,故啰嗦两句。在河南和安徽有好多以此字打头的地名,皆与古颍水有关,除过颍上县外,还有颍水、颍州、颍乡、古颍、颍川、颍地等,凡与地名相关的,均应写成带“水“字的“颍",而不应写作聪明伶俐之义的带“禾“字的“颖“。

安徽人说河南话!你怎么不说河南人讲安徽话呢?很好笑!哪的人讲哪里方言!相近的地方口音就越相似!这不很正常吗?皖北,豫东,鲁西南,苏西北,四省交界!所以大致相同!

安徽亳(bó)州和阜阳以及河南大部分区域,看似两个分属不同省份的地区,方言竟然是一模一样的,有什么渊源吗?

1、两地同属中原官话地区

中原官话是起源于中原地区的方言,以河南为中心辐射至山东西南、安徽西北、山西南部以及陕西等地区。从语言分区来看,安徽亳州也是同属中原官话地区。两地人员交流起来,没有丝毫障碍,完全不需要“翻译”啊,不信就来瞧瞧:

两地人员交流起来,没有丝毫障碍!

女:夜个晚黑来你家能啥来?水筲、锅拍子嫩响……小小虫进家了?

男:白啰啰,俺木能啥,起床喝匪,拿匪舀子,能翻了匪桶。

女:乖乖,俺佛哩,怪粘弦滴冻静。

听懂上述对话的请举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