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小众历史人物近代

  1. 历史上有没有谁把自己吹的牛逼都实现了的?

历史上有没有谁把自己吹的牛逼都实现了的?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出自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之口,掷地有声。

总理一直是我最崇拜的伟人,那是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学到了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就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讲的是:年少时的周总理由于伯父工作的调动,随伯父来到了沈阳,当时的东北人们生活的一片水深火热之中,伯父指着一片非常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不要这个地方来。”

“为什么”周总理不解的问道。

小众历史人物近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华不振啊”伯父伯父常叹了一口气说道。

不久他就来到了一所新的学校,有一天,周总理和同学们在街上玩的正高兴,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低声哭泣,而在她身边站着一位得意洋洋的洋人,后来经过打听才知道,那位妇女的丈夫被洋人的车子给扎死了,她原指望巡警局能帮自己撑腰,谁知道巡警局的人不但不帮她,而且反过来训斥她,让这位妇女更加的伤心了,旁边的围观者也都渐渐的攥起了拳头,但这是外国租界,所有人只能敢怒不敢言,这时候周总理的脑海里又想起了伯父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中华不振啊”。

有一天,老师大家,读书到底为了什么?这时候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有的说为了娶上漂亮媳妇,有的说是光宗耀祖,还有的说让父母过得更好一些。

小众历史人物近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时候从后排传出来一个声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震惊了,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问了一遍:“你说为了什么读书?”周总理再次说到: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他的话语在教室里久久的回荡。这是一个出自12岁少年之口,怎么能不让人为之震惊和动容呢。随即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周总理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一生都朝这一个目标而奋斗而努力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甚至连蒋介石都称赞他:文可安邦,武可定国。

总结:周总理用实际行动,实现年少时的豪言壮语,这真不是吹牛,一个人为了一句话,鞠躬尽瘁地奋斗了一辈子,这怎么能不让人为之动容,为之感动呢?

小众历史人物近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既然是吹牛,肯定是吹的牛皮在当时的条件下看起来不可能实现。人都会吹牛,关键是吹了牛后怎么办?大部分人吹过牛后转头就忘了,可有些人会孜孜不倦地努力,竟然把吹爆了的牛逼实现了。(朋友们,我是“雪堂说史”,欢迎点击关注,多谢了!)

一、苟富贵,莫相忘

说这话的是领导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陈胜。当然,在陈胜之前也有农民起义,比如被历代圣贤痛骂的盗跖,不过,论规模,他比不上陈胜。

陈胜最初是给人干活的一个佣人,就是给人耕作,打打短工养活自己。一天,在田间地头休息,陈胜跟大家闲聊,脱口而出一句大话:苟富贵,莫相忘。意思是,如果有一天,咱们富贵了,不要忘记彼此。其他人都笑话他:你一个打工仔,怎么可能富贵?

陈胜一看大家都不相信,叹息一声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就是说,你们一群小家雀儿,哪里懂得我一只天鹅的志向呀!

后来,陈胜和吴广被征兵戍守边疆,结果天降大雨,误了日期,按照秦朝法律,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你没按时赶到就是被处死。陈胜一想,反正都是一死,干他娘的,就鼓动大家起义了。没想到,起义的浪潮席卷全国,陈胜还当了陈王,真正实现了富贵的愿望。

不过,他当初一起打工的小伙伴想起了陈胜的话,就来找他共富贵了。陈胜一开始对他们还不错,不过这些人不知进退,没事就说陈胜当初和他们在一起的糗事,陈胜一气之下把他们都给砍了。

二、“彼可取而代之”和“大丈夫生当如此”

说这两句话的分别是项羽刘邦

当时秦始皇还活着。秦始皇东游,先到了项羽的家乡,项羽看到秦始皇前呼后拥、耀武扬威的样子,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呀,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意思是我可以取代秦始皇。这话牛逼坏了,也吓坏了项羽的叔父项梁,赶快把项羽拽走了。

历史上有很多志向远大的人,但同时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人,首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伟大领袖***少年时,曾经作诗一首,题目是《咏蛙》,全诗如下: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下面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此诗可以看出***少年时期就有湖湘文化中“敢为天下先”的豪迈。

若干年后,***作为***的领袖,领导红军长征万里,转战南北,始终有“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奋斗不息。

伟大领袖***青年时期,曾经独立寒秋,面对湘江北去,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写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英雄之问,展现出“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英雄气概,发出“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斗志。

若干年以后,***领导中国共产党,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建立了新中国

***使得中华民族重新站立起来,改变了的中国历史,改变了民族的命运,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实现了自己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伟大理想。

古往今来,能把自己说出的大话,后来都完完全全实现了的,可以说很少很少;即便是“国父”孙中山先生也没能实现,他在《建国方案》里提出: 要在中国修筑总里程达十几万的铁路、新建大型港口、使全国儿童都能健康幸福的成长,但由于当时特殊的环境,这些都不可能实现!

正如梁启超曾经上书给李鸿章: 请求变法图强,李鸿章长叹一声、意味深长的回到:“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但话又说回来,能把自己说出去的话,都尽量实现了,历史上还是能找到,周恩来总理就是其中一人!

1911年,年仅十三岁的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时,听到南方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毅然率先剪去了象征清朝臣民的辫子,引起学校师生轩然大波!

有一次上课,时任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你们为什么读书?”,同学们陷入了沉思,教室里瞬间变得静悄悄的。

不一会儿有同学站起来答到:为了光宗耀祖读书、 为了吃饭而读书、 为了明礼而读书…………有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答到: 为了我爸爸而读书,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

这时魏校长来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非常笃定而郑重的回答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么震撼的回答,让师生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校长接着说到:“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在沈阳读书时期的少年周恩来)

1917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大学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发生重要转折,1919年回国后,成为天津学生五四运动的领头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播撒爱国主义的***。

1920年远赴欧洲留学,进一步接触到新思想,回国后于翌年加入中国***,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1923年被国民党本部委任为***巴黎分部筹备员、***驻欧支部特派员和代理执行部长等职,主持***驻欧支部的工作。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为北伐战争培养出许多杰出军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