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帝王将相皆破土

  1. 一代盗墓王温韬,盗掘18座唐代陵墓,下场如何?

一代盗墓温韬,盗掘18座唐代陵墓,下场如何?

温韬,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疯狂又臭名昭著的盗墓贼,他带着他的军队把“关中十八唐帝陵”挨个问候了个遍,更是成功进入了李世民的昭陵,进行了相当大的破坏,如果不是武则天李治乾陵“如有神助”,很可能乾陵也被温韬给糟蹋了。

温韬的出生颇有***色彩,传说唐末有一颗匪星从天空划过,降落在了关中唐陵这片大地上,这对唐陵来说意味着会有一场劫难发生,但谁也不知道这劫难究竟是什么,但同一时间,在京兆华原有一个娃子降生,这个娃子就是温韬。温韬实际上既不温也不韬,而且早年为盗,但他生在了属于他的年代,那就是乱世,割据混战,民不聊生,什么样的人都可能死在乱世,也可能在乱世有番作为。温韬最开始跟了李茂贞,并取名李彦韬。

温韬在政治上奉行的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是往好听了说,实际上就是墙头草,只认实力不认人,所以最开始,他在李茂贞和朱温之间左摇右摆,后来李存勖灭了后梁,他又马不停蹄寻找政治庇护,通过伶人景进,给李存勖的皇后刘玉娘(刘玉娘向来是要财不要命)进献了大批珠宝,得以继续在后唐时期受到重用。

温韬在关中做刺史和节度使长达七年,在这七年里,温韬利用手中的部队对唐陵进行地毯式的盗掘,这种盗墓并非遮遮掩掩的,而是光天化日之下的大规模盗墓,关于温韬对唐陵的盗掘,两五代史和《资治通鉴》均有记载,在《新五代史》中更是记载了进入昭陵的详细过程,让人看过之后无比痛心。

除了真正的金银珠宝被温韬占为己有,温韬还将昭陵中数目众多的名家字画真迹(尤其是钟繇、王羲之的真迹)都盗了出来,但是温韬这个人自小就是一个混混,没有读过书,也不认识名家字画,在他眼中,真迹反而不如装饰品好看,所以很多名家真迹都被温韬给撕毁了,而装饰品却保留了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尤其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很可能就是昭陵的陪葬品。它一直没有面世,一种可能就是被温韬给撕毁了,但根据温韬编辑在册的宝物清单来看,并没有《兰亭序》的身影;另一种可能就是《兰亭序》是乾陵的陪葬品,这或许要等到乾陵发掘之后才会真相大白。

说起来,唐十八陵中只有乾陵没有遭到温韬的洗劫,当然这并非是因为温韬良心发现放过了乾陵,而是天意不可违,温韬率领军队曾三次上山试图挖掘乾陵,然而三次都被诡异的天气给阻拦了,只要温韬靠近了乾陵,就会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而当温韬撤到山下,天立马就放晴了,万里无云,一派好商量的景象。三次下来,温韬心有余悸,从此放弃了对乾陵的发掘。这个***记载在宋人程大昌的《考古编》中,或许有夸大甚至编造的成分,但乾陵没有被盗却是事实,或许和乾陵的设计有关,或许真的明明之中自有天意。

帝王将相皆破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温韬靠着唐陵的宝贝在官场屹立不倒,然而这样的人一旦遇到明君能臣,便不会有好结果,当初温韬投降了后唐,郭崇韬就曾对李存勖说这样的人不能用,但因为温韬靠上了皇后刘玉娘,李存勖并没有听郭崇韬的,到了后来,李嗣源登基,将温韬和段凝下狱,后来又将两人释放,勒令回家种田,到了第二年,段凝被流放辽州,温韬被流放德州,然后都被赐死。

928年,温韬被李嗣源赐死,而唐十八陵早已被毁的面目全非。

【温韬-千古之罪人】

帝王将相皆破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笔者简述:

一代盗墓王温韬,五代时期梁国人士,原名李彦韬。温韬还有一段***:温韬生下来的时候刚好有匪星殒落在昭陵所在地区之嵯峨山,有很多相信迷信的人物就开始宣扬,说一个能给唐帝王陵带来灾难的人出世了。

无论是官方记载还是野史记录,温韬盗了18座帝王陵(其中还包括武则天的乾陵,经过多次尝试开盗,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帝王将相皆破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温韬专盗帝王陵其行为极为可耻,引起人们特别是大唐明宗帝柰嗣源不共戴天之仇。李嗣源认为:温韬这个家伙无耻之极,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今天背叛后梁,明日极有可能背叛***,李嗣源翻来复去想法对付温韬,如果留着温韬的一条狗命,对自己相当的不利,这难道以后盗挖自己的陵墓不成?故唐明宗李嗣源下诣,将温韬全家及滴糸靳草除根。

【话外音】韬对武则天的乾陵感到无能为力?

自古以来盗墓都是一项令人唾弃的行为,盗墓贼中很少有能够善终的。温韬是中国历史上破坏力最大的盗墓贼,就算是东陵大盗孙殿英比起来温韬也是小巫见大巫。由于温韬的行为卑劣,在投降后唐后不久就被李嗣源杀死。温韬的罪行主要是***唐朝皇陵,除了武则天和李治合葬的乾陵之外,唐朝所有***陵墓大都被温韬盗掘过。

温韬出身盗匪,在没有被李茂贞收编之前,就经常做违法犯纪的事情。由于唐末混乱的局势,李茂贞需要收编一些亡命徒为自己所用,温韬才有了发迹的机会。温韬为人狡猾阴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在被李茂贞重用之后,温韬对于李茂贞并不忠诚。在朱温和李茂贞开战的时候,温韬见风使舵投奔了朱温。后来李茂贞打跑了朱温,温韬又回到了李茂贞的身边。

唐朝没有灭亡的时候,很多野心勃勃的军阀都改姓李,温韬给自己改名李彦韬,冒称自己是***宗室。李茂贞倒台后,温韬再一次见风使舵投降了朱温的继任者朱友贞,被朱友贞委任驻守在裕州和崇州一带。当时正处在军阀混战的时期,温韬拥有一定的军事实力,是各方节度使拉拢的对象。温韬本身出身盗匪,贪图金银财宝又不讲究道义,唐朝皇帝的大部分陵墓都在温韬的辖区内,自然逃不过温韬的魔爪。

温韬盗墓同曹操性质不同,曹操盗墓是因为军粮不够,温韬并不缺钱,他盗墓的行为纯属贪得无厌。温韬盗墓的破坏性极大,唐朝的皇帝热爱文学作品,墓穴中除了金银绸缎之外,更多的是古文典籍。温韬是一个粗人,不明白这些古文典籍的价值,反而将这些书籍全部扔掉,仅仅将书籍外面包裹的绸缎和金丝抽去。温韬的行为,给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物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很多国宝级的文物,都因为温韬的盗掘而流落民间。一些宝贵的文学作品,更是被温韬随手丢弃。温韬的行为,注定让他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温韬还是一个迷信的盗墓者,温韬两次挖掘乾陵,都遇到了天气变化。温韬认为这是上天要谴责自己,放弃了盗取乾陵的***。他的行为遭到了当时人民普遍的反感,在后唐消灭朱友贞的时候,温韬再一次见风使舵投降了后唐。因为后唐自称继承了唐朝的衣钵,所以后唐的大臣们都劝说李存勖杀死盗陵的温韬。然而温韬凭借着***来的财宝,买通了李存勖宠幸的伶人和刘皇后,最终保住了爵位和性命。

但是温韬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后唐明宗李嗣源称帝后,对于这个盗墓贼深恶痛疾。李嗣源登基后就罢免了温韬的爵位,第二年将温韬处死。温韬***皇陵罪不可赦,的确是死有余辜。温韬之死除了他***皇陵之外,还因为他反复无常的个性,对于反复无常的小人,不管是哪一个统治者,都会尽量找机会除掉,这点毋庸置疑!不知你们还熟悉哪些有名气的盗墓贼,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