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战争历史 > 正文

中国战争历史背景介绍

  1. 中日甲午海战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发生的?

中日甲午海战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发生的?

中日甲午海战是在满清最高权力交接的背景下发生的。

光绪真正拿到最高权力的象征是什么慈禧搬出紫禁城。

大致花费了3000万—4000万两白银建造的颐和园就是慈禧的养老别墅。

中国战争历史背景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时满清中央财政一年收入大致是8000万两白银,每年财政盈余不超过300万两(还是没有大灾难的前提下)。

在1888年动工,在1894年(慈禧60大寿)前需完工的颐和园必然要挤压其他地方的开支。

之一就包括:1891年翁同龢上书,请停南北洋水师对外购置洋枪洋炮与船只,被光绪帝批准。

中国战争历史背景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想想,北洋水师可是李鸿章的心尖肉,翁同龢一个折子就砍掉了北洋水师大部分军费(北洋水师年度军费大约是400万两,购置***大约260万两)!李鸿章反而一声不吭?想当年左宗棠出兵新疆,因为军费耗资巨大影响了北洋水师的建设,李鸿章都能公然提出新疆可以不要了!

同样,奕缳拿到为海军募捐的260万两白银转身就送去修颐和园,李鸿章也只能保持沉默。

因为谁影响最高权力交接,谁就是整个满清统治集团的公敌!

中国战争历史背景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国运背的时候往往就是怕什么来什么。

当时日本进过明治维新的变革后,国力日渐强胜,野心不断膨胀。因为本国面积狭小,资源有限,终于在1894年对大陆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也就是中日甲午战争

而此时的大陆清***掀起自强,富国,强兵为口号的洋务运动。购买大量先进战舰,武器,建立了当时亚洲强大的北洋水师。但是国家制度没有改变再加上当时政治的***,当权者的无能,观念的陈旧。致使在战争中一直处于被动,最后导致战败。乃至于把当时本来就孱弱的清朝拖入深渊。割地赔款,***沦丧。中国的国际影响急剧下降。

自此这段时期成了中国屈辱史,在中国中学的历史教学中,也都会着重强调甲午战争的标志,因为中国人要铭记历史才能不断向前。特别是青少年,只有牢记历史,才能激起内心的一腔怒血从而奋发图强,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让历史终究成为历史,这样才能不会重蹈覆辙。

您的提问,已经有数人回答了。

我这儿多句嘴,与您的提问无关。

甲午战争由陆战和海战组成,其中比较大的陆战约44场,海战是2场——丰岛海战与黄海海战。

除了平壤之战,甲午战争中的46场战斗发生地,我都走了一遍——下图是各场战斗的发生地。

甲午海战的背景有,当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区区一个***匮乏的岛国,开始变得国力强盛。当时日本又处于两次工业革命中,产业革命过剩,因此此时的日本急需打开国外市场,进行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而当时中国又是最大商品消耗国,离日本又近。

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朝末期,清******加重,刚结束鸦片战争,战斗力低弱。而清朝的决策者认为清朝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已经取得成绩,开始轻视日本,认为日本区区弹丸小国,不敢侵略中国,并且大大缩减军费开支,导致北洋舰队武器军舰不能及时更新,战斗力大大落后于日本海军。

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帝国主义阶段,都进行着资本输出,激烈的争夺着殖民地,日本的这种侵略行径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默许,更加刺激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欲望。


甲午海战爆发的背景从历史来看,个人认为分为两个情况,一是国际大背景,二是中日两国关系背景。

一,国际大背景,当时恰逢朝鲜国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派兵进行镇压,加之日本之前对朝鲜怀有吞并的野心,在清朝派载有士兵的运输船及负责护航的舰船到达大东沟海域时,与日本前来伏击中国舰队的日本联合舰队遭遇,爆发激烈的海战,这一战也可以认为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开端,在这一战中中国损失惨重,虽然以邓世昌为首的爱国官兵英勇拼死抵抗,但最终寡不敌众全部为国捐躯,海战的失利也为在朝清朝陆军的失败埋下了祸根,致使日军登录朝鲜,占领朝鲜,一路杀向鸭绿江,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旅顺,乃至整个大清。

二,中日两国关系,近代日本因为美国的培里舰队打开国门,从此走向开化民智的资本主义道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明治维新,使国家走向近代化,在18到19世纪成为亚洲屈指可数的强国,随着国力强盛,对外的野心越来越严重,目标不止朝鲜半岛,而是土地人口更大的大清国。反观我们,自从鸦片战争以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实施了维新运动,发起了轰轰烈烈洋务运动,想让国家走向近代化的强国之路,但是举步维艰,我们虽然通过洋务运动建立了亚洲规模庞大的北洋海军,但是我们海军的经费,质量,装备更新速度与对岸的日本相比,差距甚大,战力堪忧。日本正是在与清朝不断的交往和派出大量谍报人员收集中国情报,苦心经营多年后下定决心要与自己曾经的老师一决高下,而朝鲜东学党起义只不过是一个借口和最佳时机,就像火山爆发前,总有个零界点,一旦突破,一发不可收拾。趁着东学党起义的时机,日本终于发动了战争,在大东沟海域打垮邓世昌所属的北洋海军一部份,致使清军驻朝鲜国陆军溃败,日军占领朝鲜,战争的祸水流向中国,经过水陆两路的战略进攻,最终包围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军港,北洋海军未出战,全军覆没,历史上亚洲最强大舰队消失在历史舞台,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差点让中国走向亡国灭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程度更深,当然这也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为辛亥革命准备了铺垫和基础。

回首百年,一个甲子的轮回,对于今天的日本我们还是要报以戒心,只要它在走军国主义的道路,就要打残它,因为倭人亡我之心不死。当然今天我们很庆幸生活在强大的祖国,中华民族正走向伟大复兴。我们也有能力不让历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