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装修帝王将相风

  1.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一种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古代配享太庙是一种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太庙的那点事儿

臣民祭祖的地方叫祠堂,帝王祭祖的地方叫太庙。太庙最早起源于夏朝,(蔡文姬父亲蔡邕说)夏朝称叫世室,商朝叫重屋,周朝叫明堂。庙号最早起源于商朝,唐(太)宗宋(太)祖就是庙号。太庙在周朝也称大庙,大概在战国末期才有诸侯国称为太庙。

配享太庙的那点事儿

装修帝王将相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配享太庙就是皇室贵族、皇后宠妃、有功之臣等去世后,新皇帝将其牌位放置于太庙之中。最早制定配享太庙的制度的是晋朝,汉唐除了配享太庙还有陪葬皇陵。配享太庙的人,都是功勋卓著并且是皇帝红人的大功臣、有功宗室、皇后及皇帝的宠妃等人。小姐姐统计:仅以臣子而言,能配享太庙的:最多的是唐朝共42名,其中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yuē]被撤出太庙;最少的是元朝0个。最牛的配享太庙的人物司马光,他配享了宋神宗的太庙,也配享了宋哲宗的太庙。王安石也配享太庙,后来被踢出去了。

配享太庙是怎样的哀荣?

文臣谥号中最牛的谥号是文正,武将谥号中最牛的谥号是忠武。比文正、忠武更让臣子梦寐以求的是配享太庙,尤其是清朝。在清朝,陪葬太庙的只有26人。臣子(非宗室)的有13人:满人12人,其中包括和琳因为他哥和珅的原因,还被撤出太庙;***只有一个,他就是张廷玉!物以稀为贵,更何况配享太庙,还会接受历代皇帝祭祖时还祭拜配享太庙的大臣呢?这待遇比中***难太多了,是作为臣子,尤其是***臣子最大的哀荣,没有之一。张廷玉是清朝***官二代,对清朝立下很大的贡献,是雍正皇帝的大红人,还是雍正的托孤大臣,特留遗旨令张廷玉配享太庙。下图是张廷玉。

装修帝王将相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配享太庙的后代有什么好处?

比起铁帽子十二名王爷的世袭罔替,配享太庙的好处似乎略逊一筹。这给予死者及其后世子孙是最大的精神赞赏。可以称之为最大的无形资产,就十二名世袭王爷也未必是谁都能享受配享太庙的待遇。就这点而言,张廷玉的子孙从心理上感觉比不能配享太庙的铁帽子王自豪多了。

而且小姐姐认为这种无形资产给张廷玉子孙带来到好处是巨大的。只有他的子孙在任职、办事、受罚等方面,一说自己是张廷玉的子孙,有司甚至皇帝就会对高看一眼,让他三分等待遇。这种待遇是其他朝臣甚至是非配享太庙的铁帽子王们难以企及的。张廷玉留给子孙的无形遗产能让其子孙在整个清朝享用不尽,虽然这种遗产弹性大,难以量化。

装修帝王将相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太庙是古代供奉君王牌位的宗庙,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存在,当时叫“重屋”“世室”“明堂”,到了秦汉才正式称为“太庙”。再到后来,太庙不仅会供奉皇帝,也对少数人开放,比如皇后、宗室、大臣。

什么叫配享太庙?就是说臣子去世后,名字刻在一块木头上,然后放在皇帝的列祖列宗牌位旁。这代表着什么?后代皇帝到太庙祭祀祖先,给先皇牌位磕头的时候,顺便把配享太庙的臣子也跪了。这在古代可以说是为人臣者的最高荣誉,比黄马褂、三眼花翎的含金量高出几个层级。

含金量高就意味着门槛高,能够获此殊荣的人自然少之又少,连再造大清的曾国藩也没进太庙,一般也就三种人能够拿到配享太庙入场券:

一、皇帝在世时宠爱的皇后,并且有较大的家族影响力,品行端正。比如司马炎的武悼皇后杨芷,出生弘农杨氏这个家族在汉朝就已经是大豪门;在教养方面,史书记载杨芷“婉嫕有妇德,美映椒房”。皇后配享太庙,只在魏晋时个别***存在过,并非后世主流。

二、得到皇帝认可的有功之臣或宗亲。这类人需要有台面上看得到的功劳,或开疆拓土,如常遇春、徐达、沐英、清初铁帽子王,或有拥戴之功,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或在文治方面有大建树,如司马光、赵普。

三、皇帝极其信任的人。这种人,既无盖世之功,但就是会做人,会与皇帝建立密切关系,让皇帝在生前就离不开,比如张廷玉、和珅的弟弟和琳。

配享太庙,并不代表着可以一劳永逸,如果家人不争气,还是会被撤销牌位,比如和珅倒台后和琳就被撤出;房玄龄的儿子谋反,也导致房玄龄配享太庙的资格被取消。

随着帝王的变更,臣子的历史评价往往是动态的,这也会影响配享太庙的资格,比如武士彟,在世的时候没什么特别功劳或关系,但生了女儿武则天。武则天称帝后,他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被追加进太庙,后来武则天去世,武士彟又被撤出太庙。

再比如王安石,在生前就争议不断,名声时好时坏,虽然进了太庙,但随着评价的降低,也被撤出太庙。

有两个人需要特别提一下,一个是司马光,他是北宋名臣,《资政通鉴》的作者,王安石的政敌,属于保守派。别人往往只能配享一个皇帝的太庙,而他却能拿到两张入场券,同时配享宋神宗和宋哲宗两个皇帝的太庙。一人占两坑,唯涑水先生,也不知是不是小时候砸缸修来的福气。

什么是太庙?

太庙一个朝代的最高统治者寿终正寝后灵魂聚堆的地方,他们活着享尽了富贵荣华,死了也要与众不同要专门有个让后世怀念、让后世给他们上贡,不然这些大手大脚惯了的天之骄子们就会囊中羞涩。


太庙说白了就是皇帝自己家的庙,里面供奉的都是神灵世界中的玉帝等各路大仙的灵位,以及驾崩的真龙天子和他们的后台老板们的神位,就是各路神通广大的保护伞们。

历朝历代都有太庙,北京的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人和神灵的地方,是明成祖在位的时候兴建的。

配享太庙是皇上给自己马仔们的一种死后的无上荣誉。

生前为朝廷干了一辈子工作,流血流汗,肝脑涂地做出了很大贡献的大臣,他们活着的时候皇帝给了很多奖赏,死了也风光风光,自己的亲人也倍儿有面子。其他大臣们见了也会妒忌、羡慕,也会拼命工作,努力创造不菲的业绩,争先恐后当劳模,皇帝的天下就会井然有序,统治就会磐石般坚固。

说穿了配享受太庙就是皇上一种管理公司的一种激励机制,一种手段。

既然是配享,那就不是在正殿,只能是在偏殿。明清两代的太庙有东西两个偏殿,是拥有配享太庙资格的大臣门灵魂安息的地方。

这个荣誉要比皇上赏赐个金山银山都有价值,在那么多大神的地盘,在归***上们端坐的大庙里,自己一个凡夫俗子能在那个大院里有一席之地,能接受国家的供奉,那该是多么的荣耀,想想都激动人心。

可是封建社会等级是森严的,普通大臣是没有那个机会的,哪怕是你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也很难争取到这个机会。皇帝可以在你活着的时候给你无上荣耀,给你金子银子和珠宝玉器,但对于配享太庙这个荣誉,皇帝是非常吝啬的。活着给他们下跪磕头,死了也不能平起平坐。

清朝两百多年里,只有27个人享受到这个崇高的荣誉,***里头只有张廷玉死后有幸进去。那些有幸进去的满人也都是在国家危难时候,为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建立过奇功,力挽狂澜的有头有脸的满人。

配享太庙其实中国自古有之,从最早的孔子四个徒弟就有,不过将“配享太庙”发扬光大的还是在清朝,我们主要讨论清朝的“配享太庙”!!


什么是“配享太庙”?

太庙在古代就是皇帝的家庙,配享太庙就是,一般祭祀的时候,太庙正位上供奉的都是神仙以及保佑百姓和皇族的神,在他们旁边或者侧面可以放上地位稍低的一些普通人的神位,这些人的神位可以享受和太庙里大神一样的祭祀供奉!!

这是很高的政治待遇,在清朝一共也只有26个人可以配享太庙,其中基本都是皇族或者满足王公,只有张廷玉一人是***大臣!


后代会有什么好处?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配享太庙并不是王爵,王爵例如铁帽子王还可以世袭罔替,但是太庙不可以继承,这就是一个荣誉,比较虚的荣誉,纯粹是政治需要!

这就好像你爸立了一等功,这个一等功并不能给你带来什么实质的好处,只是个荣誉而已,并且如果你表现不好,还会被迁出来。例如和珅的弟弟何琳的配享和迁出就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