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帝王将相畏惧史官什么意思

  1. 在古代,皇权是靠什么来约束的?

古代皇权是靠什么来约束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严格说来,在古代,皇权几乎是不受什么约束的!一统天下、四海升平的大治之时,皇权大于一切。皇权甚至大于天、地……

所谓“天大、地大,都没有王法大”,说的就是:皇权制定下的王法,足以碾压一切,涵盖一切……

帝王将相畏惧史官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世间事,从来都不是绝对的!

当然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皇权也会有小范围的约束——

——在以孝立国的王朝里,皇太后(主政皇帝的母亲)有时可以掣肘皇权;

帝王将相畏惧史官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政治清明的王朝里,史官、言官也可在治史、纳谏小范围约束皇权;

——在临危受命的王朝里,顾命大臣有时候也可以在小范围约束现行皇权……

综上所述,“三纲五常”下的“君为臣纲”,注定了皇权的不可违逆和很难约束……

帝王将相畏惧史官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是历史小书虫,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自秦始皇创立皇帝之位开始,几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都是围绕着皇权展开的,皇帝是一个挨着一个轮番登场,你方唱吧,我登场。那具体到皇权靠什么来约束。我认为有下面几条

一、上天可以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比如皇帝自称天子,是上天在人世间的代理人。西汉名臣董仲舒所提倡的天人感应,皇权天受等。

二、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自古以来相权与皇权的斗争在历史很多。比如唐宋两朝的宰相对皇帝的制约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三、制度约束。每一个封建王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设计都起到约束皇权的作用。比如秦汉时的宰相一职,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

四、祖制的约束。每一个封建王朝的开创者,都会留下一些祖训来约束后世之君。这都起到约束皇权的作用。比如宋太祖的不准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之人的祖训。喜欢就请点赞关注,欢迎评论。每天都有不一样的认知。历史小书虫@独钓孤海一只鱼🐠

首先,祖宗成法

。中国古代宗法观念根深蒂固,同时中国古代家国一体 ,家天下。中国古代皇帝即使再荒唐、再昏庸,他们也不敢违背开国皇帝定的规矩。比如:宋太祖赵匡胤不允许子孙杀戮士大夫,一直到宋徽宗,一直没有皇帝杀戮士大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了一些很可笑的规矩,废除丞相,如果后代有人和皇帝说恢复丞相你就把他杀了,还有片板不能下海,结果明朝从来没有恢复丞相制度,而且明成祖想开海禁也不敢开;明朝明神宗时因为册立太子的问题,出现国本之争,当时有两派分别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郑贵妃所生)争夺太子之位,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大多拥戴皇长子朱常洛,向明神宗建议立长子为太子,然而明神宗不喜欢宫女所生的朱常洛,却加倍宠爱郑贵妃,并且有意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却受到大臣与慈圣皇太后极力反对,最终因为祖宗成法万历不得不妥协……可以看出祖宗成法对皇帝的限制,中国古代很多改革为什么没有成功?和祖宗成法限制有很大关系。


次,自然灾害

中国古代,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重视农业发展,农业对自然条件依赖大,靠天吃饭,所以中国人养成了对天,也就是自然的崇拜。因此有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中国古代重视祭天,重视观测天像,古代史书中天像记载也非常多。往往发生了一些自然灾害,皇帝都要检讨,***取一些惠明措施,大赦天下。也有很多人替天行道,发动叛乱。可以说这个自然灾害对皇帝限制非常大。

古代的皇帝大多自称“天子”,意为自己的权力上天是上天赐予,至高无上的,自己则代表上天来治理万民。

然而现在大家都很清楚,这世上并没有什么“天子”,将相本无种,皇帝之位之所以能够一家而传,不过是开国皇帝打下的基础罢了。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所以散布在城镇乡野间的农民、商贾、手工业者,千百年来被同一种思想灌输***,所以大部分人即便至死也不敢进行反抗。

在皇权至高的年代,能够制衡、约束其权力的,无非以下几种情况。

  1. 权臣当道:如西汉权臣霍光,后元二年,汉武帝临终之时指定霍光为大司马兼大将军,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佐时年八岁的汉昭帝。在昭帝执政时期,霍光得到汉昭帝的全面信任,因而得以独揽大权,他***取休养生息的措施,使得汉朝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对外也缓和了同匈奴的关系,恢复和亲政策,这段时期和后来的宣帝朝被合称昭宣中兴。元平元年,汉昭帝驾崩,他没有儿子。霍光迎立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后就以淫乱无道的理由报请上官太后废除了他。霍光同群臣商议后决定从民间迎接武帝曾孙刘病已(后改名刘询)继承帝位。这就是汉宣帝。霍光效法殷商伊尹,行废立天子之事,从此后人合称为“伊霍”。汉宣帝即位初,霍光表示归政于帝。汉宣帝没有接受,朝廷事务的决策仍先经过霍光过问再禀报皇帝。汉宣帝对霍光表面上很信任,但内心十分忌惮,与之同车时“若有芒刺在背”。霍光本人功高震主,为后来的全家族灭埋下了祸根。地节二年,霍光病重逝世,汉宣帝与上官太后一同到场治丧,将之与萧何相比,以皇帝级别的葬仪葬于茂陵。其葬礼上,有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等葬具,以缊辌车,黄屋送葬,谥号“宣成” 。地节四年七月,霍家谋反事情败露,霍禹被腰斩,霍云、霍山***,霍家一族遭到满门抄斩。至此,霍光妻子显及儿子,侄子,女婿等家人除女婿金赏因告发谋反一事被赦免外,全部被杀或者***,女儿霍成君也被废处昭台宫,十二年后***,长安城中有数千家人家被牵连族灭。霍家族灭以后,霍光之墓未被株连,依旧陪葬茂陵。甘露三年,汉宣帝接受南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列霍光为第一。因其死后家族谋反,满门抄斩,故不名霍光全名,只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姓霍氏”

2.劝谏制度:在明代有一种官员叫做言官,言官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大部分品秩不高,甚至很低,但其政治地位却极为突出。明代从明初朱元璋开始,便从制度上赋予了言官广泛而重大的职权,其中尤其为人们所关注的是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大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所以,明代言官身份独特,职权特殊,并以群体的面貌在整个社会形成一股威慑力量。

雍正设立军机处,中国的专治达到顶峰。为什么这么说?就因为之前皇帝与宰相共治天下,宰相有否决权,皇帝批了宰相要盖印批准,行政命令才能执行。后来中国经历群相 无相。到雍正的军机处,皇帝才是说一不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