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战争历史 > 正文

高中历史之德国战争

  1. 德国发动二战,狂虐欧洲,跟一战有关系吗?

德国发动二战,狂虐欧洲,跟一战有关系吗?

其实,在一战二战时期,欧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想要继续扩张,必然爆发世界大战,这在欧洲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屡见不鲜,而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也是主要角色可以说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一手造就的,当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德国在经历一战失败,恢复实力后的又一次尝试

这事儿说结论挺容易,但掰扯清楚挺不容易,会非常的费字儿。有句玩笑话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只有一个——德国人不服。确实是这样,在一战到二战的20年时间里,德国人就是不服,而且是全方位的不服。

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不止有对战争结果的瓜分,同时也有战争责任的认定,其实那些结果都是由责任而来的。为了瓜分和惩戒德国,英法几乎把全部战争责任都推给了德国,而且明确德国是战争发起国。

高中历史之德国战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德国人的观点是自己是被卷入了战争,萨拉热窝***后自己曾明确要求俄国取消动员并撤军,但俄国并未理会,所以德国才会对饿宣战。同时德国并未向法国宣战,而是要求法国保持中立,是法国对中立要求不予回复又开始全国动员后,自己才开始进攻比利时。

换言之在德国人眼里自己是为了遏制“东方侵略者”对巴尔干半岛的野心才参战,本身国家对西线并没有领土要求,只是法国对普法战争普遍存在复仇主义和英国企图遏制德国发展才开启的西线战役。从始至终战争发起责任都不应该归于德国,《凡尔赛条约》是在往自己身上泼脏水。

在一战结束后德国有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叫“刀刺在背传说”,这个传说的核心内容是德国本来不会在一战中战败。战争后期德国已经赢得了东线的胜利,俄国因十月革命退出了战争;在西线即使美国参战后还能连续发起五次大规模进攻,就算拿不下法国,起码可以依靠“兴登堡防线”维持住不输的结局。

高中历史之德国战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可是就在士兵们作战的时候,他们的身后却插进了一把刀子,犹太人、社会党(意会吧)疯狂煽动革命和舆论。这些人煽动后方军人叛乱,让前线没有兵员补充;煽动军工企业***,让前线拿不到装备。

可他们自己却捞足了钱财和政治权利,最终在军队没被打败的情况下迫使***不得不向敌国投降。其实只要我们再咬牙坚持一段时间,战争肯定能取得胜利,即使无法成为战胜国,也不至于输的这么惨。

一战打完之后德国丧失了65000平方千米的国土,占总领土面积的10%左右,失去了约700万人口,还要先期赔偿2000亿金马克的战争损失,注意!是先期赔偿!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会在1921年成立“赔偿委员会”,到那时再确定后续赔偿金额。

高中历史之德国战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要说后续赔偿,就是2000亿金马克的先期赔偿,以德国当时的生产力,得分期到1988年才能还清。即使在如此苛刻的经济赔偿义务下,英法两国还是不准备放过德国,他们又搞出了很多细则。

比如为了补偿法国被毁的煤矿,德国需要把萨尔地区的煤矿上交国联管理,全部产出都归法国所有,再比如不允许德国参加任何军事贸易,不准他们卖出哪怕一支步枪。德国人背着沉重的债务,还断了他们的原料,禁止了他们最大的出口项目,这等于是要逼死德国人,他们肯定是不服气的。

一战后

看似同盟国胜

协约国败

但是主要参战囯都是资本主义列强

争权夺利瓜分利益之战

背离正义

既然非正义之战

战后的结局

不是想办法如何平熄战端再启

不是公正客观的解决问题不留遗患

德国发动二战,狂虐欧洲,跟一战有关系吗?可以讲,二战就是一战的延续。正如,法国一战中的英雄之一的福煦元帅(1851年——1929年。福煦元帅还被英国和波兰授予了元帅,是全世界唯一的被三个国家授予了元帅的军人),曾对《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28曰签订)评论到,“这只是二十年的休战”。非常不幸,果然二十年后又一场世界大战爆发了。并且,这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又是德国。因此,仅从二战与一战只间隔了二十年,主战场还是在欧洲大陆

,参战国基本上没有变化,发动者也没有变化的几个方面来判断,就可以得岀二战是一战的延续的结论。再深入、具体些的讲,是一战的结果引发了二战。

首先,《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是一战的主要结果)的目的,就是要削弱德国的力量,避免德国再次成为发动战争的策源地,也就是避免德国又一次成为欧洲的祸害。出于这个目的,《凡尔赛和约》从领土、殖民地、经济、赔款和军事等方面,对德国作出了较苛刻的规定。这些规定,引起了德国民众的对该和约的强烈的不满和愤恨(可但是,德国民众似乎忘了普法战争后的《法兰克福和约》,以及一战中的与苏俄签订的《布列斯特条约》,是如何苛刻的对待法国和苏俄了)。这些不满和愤恨自然而然的就又转向了一战战胜国身上(主要是法国和英国)。后来,希特勒在德国执政、成为德国大***,以及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以及对战胜国的不满和愤恨的情绪。

所以,二战的起因就是一战的结果引起的。不仅二战是因一战而引发的,就像,五次中东战争中的后几次的战争,都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延续。还有,两伊战争、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和美国入侵伊拉克战争,它们之间都是有因果关系。从这些战争的关联性中,可以得岀一个不完善的结论,只要在同一个地区,两场或多场战争的间隔时间不太长,参战国家基本上相同,那么,这些战争之间必然存在着因果关系。

谢邀!这里小姐姐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德国发动的二战和一战太有关系了。

战争的发起,大多是因为侵略所造成,而一经开始就会有抵抗,便很难有真正的结局。日本侵华便是如此,一旦因为短时的冲动,而造成两国之间的彼此仇恨,那么战局便会无限延长,即使短期的平静也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沉寂!一战、二战的德国,何尝不是如此呢?

也许很多人会十分好奇,为什么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在二战中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呢?按理说,狂热的法西斯政党应只会吸引少量思想激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才对。而事实上,二战时的德国国民并没有把德国当时对外的扩张,看作一场侵略战争。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场复仇之战,一雪21年来的耻辱。

早在巴黎和会之前,法国、英国和美国已经表明了对和会的不同目的。法国目的,对历史上德国数次对法国的侵略主张严惩并尽可能的削弱德国;英国目的,英国希望能保持一个相对强大并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的德国以保持欧陆均势,这是英国一惯的大招;美国的目的,美国则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能保证长久和平的体系,并从该体系中获益,同时主张德国进行战争赔偿。

这三个协约国的目的,不尽相同甚至存在矛盾。虽然三国都做出了让步最终达成了一致,但却没有任何一方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巨额赔款和具有耻辱性的协定使得德国人义愤填膺,但已经无力再发动战争的德国人只能无奈妥协,这时的德国人的心中已经埋下了仇恨的***。

德国没有被彻底削弱也没有得到安抚,这个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

谈判于1919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镜厅开始。1870年本代表团的合影德国取得普法战争胜利并统一德国后德皇曾在此举行加冕仪式。来自38个国家的70名代表参与了谈判。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俄国因于1917年和德国单独媾和,且布尔什维克取得国家***也被排除在谈判之外。

从1919年三月开始,谈判由五个战胜国(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首脑和外长组成的"十人委员会"主导,该机构组成复杂,矛盾重重,难以做出有效决定。谈判过程中日本和其余各国外长先后退出十人委员会,实际上只剩"四巨头",后意大利因对南斯拉夫的阜姆(现里耶卡)的领土要求被拒绝也退出时,最终的谈判由三大国(英国、法国、美国)的***首脑,即英国首相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把持,意大利首相维托里奥·埃曼努尔·奥兰多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不准德国参与条约讨论。因为各国谈判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每个决定都是经过"不愉快的妥协"后才能达成。亨利·基辛格称之为"美国式理想主义和欧洲式偏执狂之间的脆弱妥协"。

短时间的冲动必将铸就长久的战局,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蒙受了巨大的耻辱,也与法国等国结下了世仇,如果协约国之间能够妥善处理好彼此的利益***,而对德国放松不必要的制裁条款,就不会使得二战得以爆发,但历史不能重演,后人只能总结前人的经验,在当代加以运用,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