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战争历史 > 正文

和平与战争历史小短文

  1. 《战争与和平》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对人类文明有何启示?

战争与和平》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对人类文明有何启示?

战争和平》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描写战争的史诗性的宏伟巨著。天才的托尔斯泰俄罗斯一八零五年至一八一二年俄国法国拿破仑之间的战争和先进的俄罗斯贵族的光荣使命、人民群众奋起保卫祖国的史实为作品内容,以非凡的统筹与驾驮的手法安排的结构再现了令人震撼和深远思考的宏阔战争场面,以文学的艺术形式形象化了、深刻了俄罗斯这段改变了欧洲乃至影响世界的历史。

这部书的几个特色使我难忘:

一是面对当时使风云变色的拿破仑率横扫欧洲如卷席的百战百胜之师法军五十万人排山倒海般的进犯,俄罗斯举国上下的那种空前团结、那种誓与侵略者决一死战与祖国共存亡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干云贯虹的气势。

和平与战争历史小短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是人物刻画的艺术手法极其高超。无论是一般的贵族和平民,无论是高级将领还是普通士兵,无论是白发老翁还是秀发少年,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库图佐夫,在作品中都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尤其是被身经四十多次战役无不兵锋指处光荣获胜的拿破仑那种气吞万里、刚愎自用。

一可一世、坚韧不拔的个性特征被作品展示得淋漓尽致。年迈龙钟的库图佐夫被刻画成泰山崩于前而不惧,面对四面八方上下左右的非议与质疑,沉着冷静,果断命令大军***取诱敌深入、两侧骚扰、坚壁清野、火烧莫斯科……,最后终于按原战略***

一是将法军诱入荒僻地域,

和平与战争历史小短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是把时间拖延至对法军致命的暴风雪到来冬季,然后老将军断然命令俄军全线反攻一举几乎全歼法军。这个库图佐夫的形象简直被托尔斯泰写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了。

三是作品中的大场面描写。俄罗斯无边的荒原在作品中令人心悸,战争场面之宏大、气势之恢宏,声势之浩大都令人惊叹托翁的有机结合而不留榫迹的描写功力。其中一名俄军青年军官在临终前为自己是为祖国的生存而战负伤的而自豪,为自己即将死去但躺在祖国的土地怀抱而无憾,他临终前深情地望着祖国天空和白云幸福而安祥,这一形象具有无限的爱国情怀的感染力!

《战争与和平》警示全世界一切企图侵略他国的人们:热爱和平的人民是会坚决团结一致浴血抗战的。警示热爱和平的人们:世界上总有人不让别人享受和平,所以为了保卫和平,必须进行必要的战争。

和平与战争历史小短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名著。作品气势磅礴,是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前后耗费十余年的光阴,本书于1865年到1869年出版。《战争与和平》自从问世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主要内容:故事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生动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对现代启示简单的说,人类希望和平,远离战争。只有国家强大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防强大才不会挨打。


我在最优越的生活环境里,花了五年连续不断的艰巨劳动,写成了这部作品。值此出版之际,我想在序言里说明我对它的看法,以消除读者可能产生的误解。我希望读者不要在我的书里看出和寻找我不想也不会表达的东西,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我要表达的东西上。不过,要做到这一点(根据作品的条件),我认为并不容易。限于时间和我的才能,我不能充分实现我的愿望。我想借刊物热情提供的机会,向可能对此感兴趣的读者简略地陈述一下作者本人对作品的看法。

第一,《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它不是***,更不是长诗,尤其不是历史纪事。《战争与和平》是作者想借以表达和能够在其中表达他所要表达的内容的那种形式。作者蔑视艺术散文作品流行形式的这种声明,如果出自凭空臆想、缺乏先例的话,那就会显得狂妄自大。事实上,从普希金时代起,俄罗斯文学中不仅有许多背离欧洲形式的实例,而且找不到一个与此相反的例子。从果戈理的《死魂灵》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在俄罗斯文学的新时期里,没有一部稍稍超越平庸的艺术散文的作品,***用的形式是***、长诗或中篇***。

第二,本书第一卷出版后,有些读者向我指出,时代特征在我的作品里不够清楚。对这种指责,我反驳如下。我知道,人们在我的***里没有找到的时代特征,就是农奴制的残酷、虐待妇女、鞭打成年儿子、萨尔蒂科娃虐待狂,等等;而我们所想象的这种时代特征,我不认为是正确的,也不愿加以表现。我研究了许多书信、日记和传说,并没有发现当时蛮横残酷的程度超过当代或其他任何时代。在那个时代,人们也是那样恋爱,那样嫉妒,那样探索真理,那样行善,那样耽于情欲;在上流社会,人们也过着那样复杂的精神生活,甚至比现在更典雅。如果在我们的印象里那个时代的特征是专横和粗暴,那是因为至今传说、笔记、***和***里只描写暴力和残酷***的缘故。认为那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残酷,这种结论是不正确的,就像一个人隔着山只看见一片树梢,就认为当地除了树林就没有别的东西一样。那个时代的特征,也像每个时代的特征那样,在于最高阶层同其他阶层的格格不入,在于占统治地位的哲学,在于教育的特点,在于使用法语的习惯,等等。我竭力表现的就是这种特征。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文学史上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第三,在俄国作品里使用法语的问题。在我的作品里,为什么不仅俄国人,而且法国人,说的话部分是俄语,部分是法语?指责俄国书里有人说法语和写法语,就像指责一个人在欣赏图画的时候,发现画面上有实际并不存在的污点(阴影)一样。画家在画面上所作的阴影,有人指责那是污点,其实这是不存在的。画家并没有过错;画家如有过错的话,那也只在于这些阴影画得不准确或者画得太粗糙。在研究本世纪初那个时代,描写那个社会的俄国人,描写拿破仑,描写直接参与当时生活的法国人时,我不由得过分迷恋于表现那种法国思维方式。因此,在不否定我所画的阴影可能不准确或者很粗糙的情况下,我只希望那些认为拿破仑时而说俄语时而说法语很可笑的人明白,他们所以有这样的感觉,就像一个人在观赏肖像时,看到的不是脸部的明暗,而是鼻子下的污点。

第四,书中人物的名字,如保尔康斯基、德鲁别茨基、比利平、库拉金等,有点像俄国人的名字。把书中虚构的人物和历史人物放在一起,我觉得让拉斯托普庆伯爵同普隆斯基公爵说话,同斯特列尔斯基或其他虚构的复姓或单姓的公爵或伯爵说话,听起来总有点别扭。保尔康斯基或德鲁别茨基虽然不是伏尔康斯基或特鲁别茨基,但这些姓氏在俄国贵族圈子里听起来却是熟悉的,自然的。我不会给所有的人物构想出听起来不觉得虚***的名字,要克服这个困难,我只能随便选用俄国人熟悉的姓氏,然后改动一两个字母。如果虚构的名字同真实的人名巧合,因而使谁产生一种想法,以为我要写某个真实的人物,那我会感到很遗憾,尤其因为描写现在存在着的和过去存在过的人物的文学活动,同我所从事的创作毫无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