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武川古代帝王将相,武川古代帝王将相图片

  1. 西魏八柱国都有谁?八柱国对于西魏及之后的王朝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2. 宇文泰组建了关陇门阀集团,为何杨坚篡周称帝时大多无动于衷?

西魏柱国都有谁?八柱国对于西魏及之后的王朝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很高兴能看到这个问题,要讲西魏八柱国,不得不提到关陇集团。

1、关陇集团介绍

关陇集团,是部分学者提出的一个名词,它是是将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甘肃陇山(或称为六盘山)周围的门阀军事势力称之为“关陇集团”。

武川古代帝王将相,武川古代帝王将相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魏为了保障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的安全,在国家的北部边境(今河北北部、内蒙古南部)建立了六个军镇,合称六镇。公元533年(永熙二年),关中大行台贺拔岳接受了北魏孝武帝的密令,开始对抗高欢,并率部整合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这批军事贵族以贺拔岳旧部为班底,定居关中,胡汉杂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此时算是关陇集团的雏形。

贺拔岳去世后,其旧部拥立宇文泰为首领,继续立足关陇,与高欢分庭抗礼。此后,高欢和宇文泰两人各自拥立皇帝,使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宇文泰将武川人编成一军,复以武川人统领此军,使西魏***牢牢握在武川人手中。而由于西魏统辖关中(今陕西省)、陇西(今甘肃省东南)地区,所以又名关陇集团。宇文泰为了对抗东魏,创设了府兵制,以十二大将军、八柱国为其将领,这些人都是武川出身,成为西魏以及后来北周的统治层。

南北朝时期权势分布状态

武川古代帝王将相,武川古代帝王将相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简介

到西魏时,完善了府兵制,在府兵的顶端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在当时战火纷飞的状态下,西魏是军政合一的,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都是出将入相,不光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还是当时关中地区最显赫的二十大家族,各方面都处于社会的顶端。

西魏八柱国分别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可以这样理解,宇文泰是老大(西魏实际掌权者),其他七个都是他的打手(攻略四方的名将)。八个人齐心协力,从北魏末的大起义开始,四处征战,为后来的北周一统北方隋唐王朝强盛奠定了基础。

武川古代帝王将相,武川古代帝王将相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图 西魏疆域

先说老大宇文泰吧。

一、宇文泰(西魏实际掌权者)

图 宇文泰

鲜卑族。其人非常有才,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各个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

将弱小的西魏一步步发展为强国。奠定了北周一统北方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

可以说没有宇文泰就没有日后的北周,隋王朝一统天下的日程,也得往后排排了。

再来说七个小弟

元欣(北魏宗室)

北魏宗室元欣性格粗俗轻率,喜好饲养鹰犬,德行也比较一般,能成为八柱国之一更多是为了稳定西魏的宗室成员。

导读:柱国顾名思义是顶梁柱的意思,柱国大将军就是自然掌控着国家的支柱性力量。西魏重建柱国大将军后出现了八位柱国大将军,这八位柱国和麾下12大将军构成了西魏的权力核心。此后由军事体制构成八柱国衍变成的关陇集团,历经民族融合兼备了汉文明细腻的谋略与鲜卑等民族的悍勇;孵化出出西魏、北周、隋唐三代王朝,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左右着华夏大地的政治历史走向。

初步形成的关陇集团要早于八柱国,但是八柱国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又加深了关陇军事集团的进一步抱团。要说关陇军事集团的初步成型就不得不说到一个人-贺拔岳,贺拔岳死后宇文泰接手贺拔岳的军队才形成西魏;进而形成八柱国。

如果非要寻根溯源,关陇军事集团的形成还要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孝文帝迁都洛阳等改革措施虽然缓和了阶级矛盾、威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但是造成了北魏故都平城贵族与洛阳新贵严重的对立。跟随孝文帝来到洛阳的贵族在政策扶植下逐渐繁荣昌盛,而坚持鲜卑旧俗的旧贵族留在了北部边境。新的利益集团指定的政策自然是偏向洛阳新贵的,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而长期戍守北方六镇的将士因待遇骤降而不满,于是源于北方六镇、后蔓延于河北以及关陇大地的六镇起义爆发。

如同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一样,六镇起义也同样成就了尔朱荣这样野心勃勃的军阀。尔朱荣制造了震惊朝野的河阴之变,最后尔朱荣被孝庄帝亲手刺杀。出身义军威望甚高的高欢趁机游说归顺尔朱荣的20万义军为自己所有,这也是后来高欢称霸甚至建立北齐的嫡系。北魏孝武帝不堪忍受权臣高欢的压制,于是密令贺拔岳除掉高欢。北魏孝武帝并任命贺拔岳为为都督二雍二华二岐豳四梁三益巴二夏蔚宁泾二十州诸军事、大都督,由此实力遍布关中的贺拔岳逐渐形成关陇集团。

在贺拔岳死后宇文泰被推举为贺拔岳的继承人,在获取孝武帝的官方认可后掌握关陇集团的宇文泰成为与高欢并立的两大权臣。与高欢相同的是,宇文泰凭借手中的关陇集团以及后来的八柱国势力成为分裂西魏的权臣;也为日后北周代魏提供了基础。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混战大量北方***来到南方组建偏安的东晋王朝,这也就是有名的衣冠南渡。从此北方***频繁更迭长达百余年,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是长期的征伐造成了尖锐的民族矛盾;同时由于和南朝的对峙的需要,这才引发孝文帝改革。改革的结果相对很成功,推进了民族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改革在逐渐柔弱细腻的魏晋汉文明中植入了鲜卑等少数民族的悍勇和血性,进而形成的八柱国和关陇军事集团同样延续了这种态势。所以八柱国大将军掌控的军队才能完成北周代魏,进而开创出文武兼备的隋唐时代

所谓“八柱国”,指的是西魏的八个柱国大将军。他们分别是西魏时期受封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史称“八柱国”,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

在西魏,柱国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属于军政合一的高级领导,八柱国都属于关陇地区的人,所以后世把他们叫“关陇集团”。

西魏建国仅仅只有二十一年,可是著名的西魏八柱国却左右了中国此后数百年的纷争历史,可以说不管是五代以来还是隋唐时期的各种争端,基本上都和八柱国这八大家族的人有关,对后世影响颇大。

南北朝历史本不好记,八柱国有点印象,不过名字就记住两个,宇文泰和李虎。宇文泰是八柱国的老大,容易记住。李虎是李世民的太爷爷,名字也好记。

先说我记住的八柱国之事,记不住的在文后百度补充。

柱国是“柱国大将军”的简称,是一种官职。在西魏,柱国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属于军政合一的高级领导,我们可以理解成西魏的“八大金刚”。

八柱国当中,有好是几个少数民族,鲜卑族。因为西魏是由北魏分化而来,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国家。

八柱国都属于关陇地区的人,所以后世有的专家把他们叫“关陇集团”。

八柱国狭义上说是这八个人,广义上说是由这八个人延伸出来的制度、势力。八柱国一会联姻,一会仇杀,有时互相支持,有时互相制约。这八种政治势力分分合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中国历史上折腾了一百多年。

隋朝成立后,为巩固皇权,隋炀帝开科举、重江南,得罪了八柱国背后的“关陇集团”,这是杨广最终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朝为巩固皇权,依然打压“关陇集团”。经过几代帝王努力,八柱国的基础“关陇集团”,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唐王朝的好运似乎也到了头,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八柱国在西魏时建立,对西魏的政局稳定肯定有利。在东魏国力强于西魏情况下,八柱国制度团结了西魏各种政治势力,一致对外,保障了国家安全。

八柱国的过度膨胀,一旦失去平衡,造成皇权旁落,同样也会引起政局混乱。北周禅位给杨坚,隋末乱局,唐李兴起都说明了这一点。

宇文泰组建了关陇门阀集团,为何杨坚篡周称帝时大多无动于衷?

谢邀。

首先个人觉得这个说法并不合适。

关陇集团是后世学者对当时出身在武川军阵为主的势力统称,而这个集团最后出了北周、隋、唐三代的帝王将相,形成之始可以追溯到北魏,结果影响到李唐,所以说宇文泰组建并不合适。

个人感觉有几点。

第一点,杨坚自身家族的地位与个人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隋文帝杨坚,西魏北周时期叫做普六茹坚。

他是弘农杨氏之人,自称为汉太尉杨震之后,因烈祖为武川镇司马,故子孙以武川为家,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关陇集团”成员。

北魏末年时,六镇起义,杨坚的祖父死于讨伐鲜于修礼的战役中。 其父杨忠,因年十八客游泰山,赶上梁兵攻郡,遂被执至江左。 在南土待了五年后,他的父亲随因为兵败投奔南梁的北海王元颢入洛,后几经易主,跟在了独孤信帐下。

时杨忠在独孤信手下,又恰在洛阳,便与独孤信一同护送魏孝武帝入关。

宇文泰在关中建立***大都是北魏六镇特别是武川镇的人,杨坚祖上也是世居武川,跟宇文泰这个集团的骨干分子同为镇守武川的军人,因此不仅在地域关系上而且在职务上早已结合在一起了。进入关中后这个军人集团与当地豪族势力结合形成关陇集团。

随着这个集团的发展 杨家不但和独孤氏成为亲戚,而且和北周皇帝也成为了亲戚,在门阀贵族社会中这种关系是在政治斗争中很好的条件。

武帝宇文邕继承皇位后一面努力于国家的统一,一面努力于政治上的君主集权政策。不仅对侵占户口的世家豪族严厉打击,对军队中分权的倾向也加以变革。可惜这位雄才大略的人在灭齐后的第二年即578年6月就死了。他的儿子贇即周宣帝继位。

宣帝是一个狂妄荒唐的皇帝,对人民加重徭役,对贵族公卿任意楚挞,弄的人心惶惶。而这时的杨坚因为是宣帝皇后的父亲,以后父而任上柱国大司马,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威望。580年宣帝死,8岁的儿子静帝即位,杨坚得到一个他发展权利的机会,同时也是有野心的豪门贵族博取更大利益的机会。在这些人的支持下杨坚入主朝政都督内外军事,又进位丞相总揽军政大权。

杨坚权利的发展引起了地方贵族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等的反抗,但先后都被杨坚所败。杨坚又把周室诸王调集京师一网杀尽。改革了宣帝的苛政,维护关陇集团的领导地位,得到官僚贵族的拥护,巩固了在中央***的地位。第二年杨坚代周而为皇帝,是为隋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