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素材

  1. 历史上有哪些反败为胜的事例?
  2. 韩信的军事才能是不是从项羽那里学的?

历史上有哪些反败为胜的事例?

檀道济是刘宋时期的大将。有一次,檀道济奉皇帝之命去讨伐魏国时,因为遭遇恶劣的天气,路上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部队出发时所带的粮食变得匮乏,因为一时不可能得到补给,他只好带着士兵们原路返回。让檀道济没想到的是,有一个士兵叛逃到了魏国,把他们已经没有粮食的事情如实告诉给了敌人。

魏兵的将领了解情况之后,自然不肯放过消灭檀道济的大好时机,他们立刻带兵一路追赶而来。檀道济得到消息,沉思了一会儿,缓缓地对属下们说:“按照原***继续前进,晚上再停下来。”当天晚上,檀道济让士兵运来很多沙子,把它们堆在一起,然后拿出粮库里仅有的粮食盖在沙子的外层。

第二天早晨,魏兵的追兵到了,他们远远地看到用沙子伪装起来的“粮仓”,为宋军还有这么多粮食而惊讶,以为那个叛逃的士兵一定在撒谎,借机把他杀掉了,然后又撤回了所有的追兵,檀道济趁机继续撤退,终于保全了自己的队伍。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素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谓反败为胜,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装打败仗,然后诱敌深入,最后击败对方的。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是一个典型的战例。

第二种情况,是真的打败仗了,在撤退(也可以叫逃跑)或者失败后不久又卷土重来,最终把敌人打败了。这种情况也不少,那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最后击败敌手的,刘邦不就是个好例子么?他与项羽作战,承受了多少的失利?可是,他不泄气,努力奋斗,不断改进自己,善用人才,最后打败项羽。这就是由弱而强,反败为胜的经典事例。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素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上有哪些反败为胜的事例?

国历史上以少胜多、反败为胜的战争案例很多。

巨鹿之战为例,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 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3]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素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我觉得巨鹿之战只能算是以少胜多的案例,还算不上反败为胜,因为虽然敌众我寡,但楚军每战必胜,因而谈不上反败。

下面我列举几个我认为算得上是反败为胜的案例: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率兵趁项羽主力仍被田横拖在齐地,楚都彭城空虚之机,直取彭城,彭城之战由此展开。

拿下彭城后,刘邦及诸侯军守备各地及樊哙守邹鲁之兵外,在肖砀及彭城,约三十万人。

此时,项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

韩信的军事才能是不是从项羽那里学的?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军事家,素有“兵仙”的美称,是兵家的中以“权谋”著称的代表人物。韩信一生战功赫赫,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其中破赵的背水一战,不仅使其巅峰之战,韩信的军事谋略展露无疑,更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说了这么多韩信的过人之处,重新回到题主所说的问题,韩信带兵的才能到底是哪里学来的,是如题主所猜测的那样是从项羽那里学的,或着是从别的地方学习来的呢?接下来我就来分析一下韩信的军事才能是从哪里学习来的。

有关韩信学习兵法的过程和途径在史书中均没有什么记载,而且还不仅如此,韩信在史书中的军事才能似乎是突然间就拥有的,一点预兆也没有。韩信在投入刘邦帐下后立刻就被登台拜将,出人意料成为了刘邦手下的大将,并且献给刘邦还定三秦之计。

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是不可能平白无故获得一个才能的,韩信一定是从某个地方学习过兵法谋略。

还好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依稀有些韩信早年经历的记载,凭借这些我可以稍微的推测一下。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这一段记载可以明确说明韩信当时是一介布衣,家里是比较贫困的。但是从一些细节中,我们会发现韩信此人并不是普通的老百姓,先秦时期的普通民众一般都是没有自己姓氏。而韩信则是姓韩,一看到“韩”姓必然就联想到韩国,因此我大胆推测韩信极有可能是韩国王室后裔。另外,韩信此人平时有多带着宝剑行走,更加证明了韩信此人身份不一般。因此作为一个贵族后裔的韩信,在少年时期极可能接触和学习过兵法。

除了年少学习的兵法,在秦末反秦的大浪潮中,韩信加入了项梁的义军之中,韩信在项梁军中担任一个普通的职务,但是应该和项梁有一定的接触。因为在项梁战死后,韩信又转属于项羽帐下担任了执戟郎中(侍卫队长),这再次说明韩信地位不一般的。所以韩信的军事才能,可能也会收到一点项梁喝项羽的影响

在反秦战争和楚汉之争中,韩信有机回见识和参与到了真实的战争,韩信也在一次次的战争中提升自己的军事能力,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将。

兵仙韩信的启蒙老师是尉缭子。韩信一直想学尉缭子的军政两用之术,但是韩信他的做人原则太强硬了,所以尉缭子并没有教过韩信政治就只是教了兵法给韩信。可是韩信这人很有原则,既然想学的学不了那我就离开你于是离开了。离开尉缭子后韩信跟许多人都学过但始终由于做人原则太强硬都学不久,所以一直在漂泊。但正是由于此,所以韩信的兵法兼具各家特色用兵飘逸而不拘一格,最后获得兵仙之称。 而谋圣张良的师傅是黄石公,专门研究兵法的大学士,曾用名“方衍”。

其实黄石公就是商山四皓里的夏黄公,他们是同一个人。当时秦汉五大隐士除了商山四皓,另一位是五大隐士里排名第一并教授过韩信的尉缭子。尉缭子原名魏缭,号称尉圣,据说是鬼谷子一脉传人,在担任秦国国尉时以官为姓,在秦国的十五年中受重用了十年,这十年刚好就是魏缭担任国尉的十年,同时也是秦国统一关东六国的关键十年。魏缭祖上几代都曾担任过魏国国尉,到了他这一代撰著了兵书《尉缭子》。 尉缭子曾被秦始皇下《逐客书》驱逐过,但尉缭利用李斯得到恢复并向李斯推荐韩非,同时诱使韩非子入秦。尉缭子精通兵道三乱(谋诡诈),在主持情报工作时揭破了郑国渠的间谍案并支持郑国继续修建挽救了秦国这一工程。尉缭子当时收买了关东六国上千人,还经常用利用俘虏威胁对方投降,据说尉缭最成功的计策是派***离间赵王策杀了赵国武安君李牧。尉缭子的记名***有王翦,他的徒弟有王敖、蒙毅蒙恬兄弟,韩信是在他退隐后的晚年收的***。尉缭子在秦国统一六国后隐居了,后世兵家把他与兵圣孙武、亚圣吴起、计圣孙膑并称“孙吴膑缭”,号尉圣,是为兵家四圣之一。

韩信,被后世称为兵仙,讲其用兵如神,讲军事战争变成了军事艺术,帮助刘邦夺得天下。史书记载,刘邦曾经让韩信写下兵法,但读后恐怕被他人得到,影响江山社稷,又让人烧了。但据地方县志记载,韩信有三篇兵法传世,但可惜的是,全部失传了。

《咸丰·清河县志》第十三卷“艺文”中记载:“韩信三篇”其小注云:“汉成帝令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其权谋中有韩信三篇。前后汉书艺文志皆载之。且云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一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盖淮阴人著书之最古者。”由此得知,韩信曾有三篇军事著作,但皆流失在历史的洪流里。韩信的兵法老师是谁?为什么他20多岁就能用用兵如神,他的兵法奥义到底是什么,如今,我们从韩信的战争故事里找寻,韩信战争的艺术。

韩信的奇正之道

姜太公说:“作战不能分别调动使用军队,不能与之言奇。”孙子说:“太凡作战,以主力部队和敌人交战,以奇兵包抄、偷袭,这就叫出奇制胜。”

奇正之术,是中华古典智慧,如姜子牙,孙武,鬼谷子,孙膑等人都系统的研究过奇正之术的原理,当谈理论是不行的,今天我们通过纵横家典籍《反经·奇正篇》的故事,看看奇正道理说得通,但是古人又是如何应用的?

魏王豹反叛汉军,刘邦让韩信做左丞相去攻击魏王豹。魏王在黄河东岸的蒲坂陈兵,堵塞了通往临晋的道路,韩信于是布置疑兵,***装要乘船偷渡到临晋,与此同时,让伏兵借助能漂浮的木桶为工具,从夏阳渡河,偷袭魏王的后方重镇安邑[孙子说:“本来要近攻,却要显出远攻的样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魏王非常惊恐,于是率军出来迎战韩信,韩信大胜,俘虏了魏王豹,把他所占据的土地定为河东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