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历史人物张仪

  1. 纵横家张仪,为秦国立下无数功勋,为何后人却评价他阴险狡猾?

纵横家张仪,为秦国立下无数功勋,为何后人却评价他阴险狡猾?

因为张仪,在成为秦国宰相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报复楚国!而且身为纵横家,他更多的是运用谋略,才不管是不是骗术什么的,之哟啊达成他想要的目的就行,而苏秦就比他有原则多了,知道哪些东西碰不得。

您好,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邦交之礼,自古有之。至西周建立,为统一各邦国之间礼尚往来,特做《周礼》规范之,绵延数百年,诸侯各国皆遵从其法则,故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之说。

历史人物张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及至战国,礼乐崩坏,各国之间邦交由于战争频仍,然其不过是新的战争前短暂的休战而已。一时间,纵横家成为各国邦交的急先锋。苏秦,张仪,公孙衍,毛遂之流竞相为国奔走游说,这些中国最早的“脱口秀演员”通过他们的伶牙俐齿,为今人带来了五国合纵,毛遂自荐等历史典故,而这些“演说家”中的佼佼者,非张仪莫属。

说起张仪,他的奋斗史也足够励志,从一届平民最后成为执一国牛耳之相邦,诸侯列国皆被他的铁齿铜牙玩弄于股掌之间,可时至今日,张仪在今人的风评却并不怎么好。原因何在?

其一:张仪无德。

历史人物张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今天,很多家长都会告诉自己孩子:在你成才之前,要先学会成人。而成人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这也是当今社会衡量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而张仪,恰恰是无德的代表人物

说起他无德的体现,想必大家都略知一二,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张仪欺楚”的故事,张仪为帮助秦国瓦解齐楚联盟,以商於六百里之地作为断交条件,而楚国断交以后,张仪却以六里之地作为回资,楚王大怒,发兵攻秦,虽失利,却使秦国失信于天下。而张仪,也成为无德的代表人物。

其二:张仪无国。

历史人物张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回答问题之前,先来看看张仪的时代与他主要功绩与贡献。

公元前403年中国从春秋进去到战国时代,事实上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是一个统称;只是很多人通过不同的***将它区分以便后人学习。所谓403年进去战国时代也是《资治通鉴》将三家分晋为时间节点进行的区分。

张仪和苏秦都是传说中鬼谷之的爱徒,他们向鬼谷之学习纵横之术。苏秦先出山,先是说服了燕王的支助,后来说服赵魏韩、齐、楚共同抗秦形成了全国统一战线是的秦国相当难受。

为什么苏秦要搞一个联盟来制约秦国呢?因为这个时候的秦国进过商鞅的变法,成为了战国最强;而战国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兼并战”。战国时期与春秋时期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这一时期的诸侯不再满足于称霸,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武力征服兼并其他国家

可以说这一时期对于各国的生存压力不断加大。为了生存和发展各国无所不用其极,各种阴谋阳谋层出不穷。

传说张仪在公元前328年投奔已经合纵成功的师弟(苏秦),可是却被苏秦冷落后投奔秦过(事实是苏秦为了巩固合纵,故意暗中设计帮助张仪)。

张仪的功绩。

张仪到了秦国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他提出的主张是连横,也就是针对合纵的策略。张仪提出连横策略之后就开始游走各个国家,最著名的的两次欺骗了楚怀王直接导致楚国与齐国反目成仇。

故事是这样的: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只要你和齐国对着干和秦国结盟;秦国就将占领楚国的六百里地还给你。楚怀王这个傻蛋还真相信了。于是先派人去齐国解除盟约,后来更是直接派人去骂齐国第一领导人。😝😝😝

这样以来齐楚联盟就被瓦解了,而答应给楚国的六百里地也变成了6里。
张仪在为秦国服务的时候这种事情可以说是经常干。一会骗这个国家,一会有到哪个国家做间谍。总之他服务秦国的方式很特别,他对待其他诸侯从没有用过真心;总是言而无信
所以大家都说他阴险狡诈。

可是我们看看,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君主们都可以言而无信何况是一个臣子。

对于其他诸侯来说,张仪确实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可是对于秦国他却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忠臣。

是非忠奸由于不同立场而有不同说法,在我看来张仪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报答了秦国……

我们知道,战国时期群雄逐鹿,除了有兵家中的孙膑、庞涓和田忌等人的精彩亮相,还有能言善辩的纵横家们的粉墨登场。纵横家乃谋圣鬼谷子所创立的学术流派,但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指的是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也最为特殊的外交政治家。纵横家主要分为合纵派和连横派两大流派,而在连横派之中比较显赫的人物便要数被谓之“一口倾国”的张仪了。那么,张仪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我们又当如何评价他呢?

首先,张仪才识过人、十分好学。张仪本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的贵族后裔,少年时便与后来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一同跟随谋圣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张仪折竹”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张仪年轻时读书看到好词好句总是会摘抄到自己的手掌或者大腿上,回到家中便“折竹”刻写下来,由此可见张仪多么的好学。

并且张仪胸怀大志且生性乐观,一直致力于在诸侯国之间游说,决心想要一展宏图。据说,张仪在游说楚相时恰逢楚相家中丢失了一块玉,楚相的门生们嫉妒张仪的才华,于是便用“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来污蔑张仪,而张仪也因此受到了严刑拷打。但事后,张仪却不在意自己受到的羞辱,反而问妻子自己的舌头还在不在,因为张仪认为,只要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还在,他就能成功的游说他人,以此完成心中理想。

其次,张仪是杰出的谋士和辩士,他善于出谋划策且十分的能言善辩。起初,张仪本想投奔赵国与苏秦共事,但苏秦考虑到秦国对赵国有所威胁,便使用了一些手段羞辱了张仪逼他投奔秦国。秦惠文君九年(前329),张仪受辱投秦,并凭借着出色的口才深得秦惠王的赏识,成为了秦国的座上客。秦惠文君十年(前328),秦惠公任命张仪为相。在张仪在秦国的这段时期,恰逢五国“合纵”攻秦,五国虽然表面上行动一致,实则背地里各自有各自的主意,这便在无形中为张仪的连纵提供了绝好的时机,张仪不辞辛劳游走于六国之中,一个一个的拆解了他们的联盟,为秦国一扫六国起到了十分关键性的作用。

很多人因此说张仪阴险狡猾,甚至还流传出了“权变之士,倾危之士”这样对张仪的评价。其实,纵横家都十分“务实”,他们讲究从客观实际出发,崇尚的是权谋策略以及言谈辩论的技巧,他们可以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往往不太能顾及得到所谓的仁义道德。所以,不论张仪究竟是能言善辩还是狡猾奸诈,但他确实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纵观张仪的一生,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底层人物走向了腰佩玄玉、睥睨天下的将相公卿,可想而知他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与坚持。在整个秦惠文王时期,他不仅使秦国在整个外交上连连胜利,还助力秦国开疆辟土,算是为秦国日后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张仪在外交场上的狡诈和不择手段一直为人所不齿,但他作为一个纵横家,却是为纵横之术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论其能力自然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