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沁园春雪历史人物有什么用意

  1. 《沁园春•雪》中有汉武帝,为何却没有提到汉高祖?

《沁园春•雪》中有汉武帝,为何却没有提到汉高祖

是没看懂原词吗?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词是在数历史英雄,汉高祖虽是开国皇帝,在文韬武略上确实没汉武帝,词中已经肯定了汉武帝的武略,只是少了一点点文韬,还要怎么说?难道一首气势磅礴的词中不说一个朝代最有能力的帝王,而去说一个能力在后的帝王,这是不是说写词人的水平是二流了???评毛主席的词要动脑子啊。

汉高祖刘邦虽然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但在很多方面的确不如汉武帝刘彻,在中国历史上算不上名列前茅的杰出皇帝,更从来没有被列为千古一帝的候选人,而《沁园春.雪》中提到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都是中国历史上文治武功非常突出的皇帝,甚至被称为千古一帝。

比如汉高祖刘邦在内政外战两大方面都不如汉武帝刘彻,在内政方面,刘邦受制于皇后吕雉,在吕雉面前窝窝囊囊,不仅刘邦废立皇太子的企图被吕雉集团挫败,甚至吕雉与大臣审食其关系暧昧,刘邦都无可奈何,只是封审食其一个侮辱性的封号“辟阳侯”来泄愤,刘邦死后,他最宠爱的爱妃戚夫人与爱子刘如意等都被吕雉***,吕雉大权独揽,刘家王朝几乎变成吕家王朝,西汉王朝差一点二世而亡。

与刘邦受制于妻子吕雉相比,汉武帝就非常果断,在立幼子刘弗陵为接班人以后,汉武帝立即处死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把后妃专权的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在外战方面,刘邦的表现更非常丢人,刘邦亲自统帅32万大军迎击匈奴,结果被匈奴军队包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饥寒交迫危在旦夕,最终不得不送上金银珠宝给匈奴而侥幸逃脱,面对白登山之围这样的奇耻大辱,刘邦表现得毫无血性,不但不发兵雪耻,反而把公主送给匈奴和亲,开中原王朝和亲的屈辱之先河。

而汉武帝刘彻在外战方面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皇帝,比祖先刘邦有血性太多,比如汉武帝励精图治,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匈奴的威胁。

汉武帝派名将卫青霍去病等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将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漠北。汉武帝还平定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开发西南夷,征服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与汉武帝刘彻对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用人不疑相比,汉高祖刘邦***韩信彭越等名将简直就是自毁长城,导致刘邦面对匈奴威胁只能用和亲手段屈辱求和。

综上所述,《沁园春.雪》把汉武帝与秦始皇并列,汉武帝的确当之无愧,而刘邦虽然开创了四百年大汉王朝,但汉高祖刘邦与汉武帝刘彻在文治武功方面的确相形见绌。

我想,不是说汉高祖比不上汉武帝,提汉高祖当然也可以。由于词的字数限制,只能在有丰功伟绩的古代帝王中选这么几位,而选谁好呢?一看功绩,二照顾到朝代,最主要的是照顾到句子里字词的平仄关系。“秦皇汉武”:平平仄仄,符合此词此句的平仄要求。若变成“秦皇汉高”:平平仄平,就平仄失替了。

问题:《沁园春•雪》中有汉武帝,为何却没有提到汉高祖?


前言

关于《沁园春•雪》中提到汉武帝却不提汉高祖,有几种说法。不过,老街以为,没有那么复杂,只要符合韵律的要求即可。

我们知道,汉高祖刘邦虽然一世英雄,但是也有几次走麦城的时候,但是刘邦的智谋与能屈能伸的气度,令他几次化险为夷。

其中一次,就是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据说他是贿赂了匈奴阏氏才逃出生天的。后来刘邦又接受娄敬之策,以宗室女***称长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开始了与匈奴的和亲政策。

从刘邦开始,即位皇帝国策之一,就是先安内,在攘外。内部安定,经济发展,到了汉武帝的时候,一举击败匈奴,成就了千秋伟业。

这个方面来说,在抗战期间写下《沁园春雪》,选择汉武帝似乎比汉高祖更好,因为作者填词言志,自然要选一些有代表性符合主题精神的人物和典故。

但是,唐宗宋祖呢?宋太祖赵匡胤对于辽国占据燕云十六州一直无可奈何,如果以对抗外敌的角度来选择典故,那么宋祖并不合适。还不如用明祖呢,明太祖朱元璋元朝皇帝赶回了草原,岂不是比宋太祖强上百倍?

所以诗人选择汉高祖和汉武帝,并不能肯定地说是抵御外敌的原因。

老街以为,***只不过是在伟大历史人物中挑选几位,作为诗词典故使用而已。从人物来说,高祖也可,汉武也可,明祖也行。

之所以没有用汉高祖,其实就是词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