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屈原帝王将相复原图,屈原帝王将相复原图片

  1. 汉代名臣贾谊,是在何种情况下才写出赫赫有名《吊屈原赋》的?

汉代名臣贾谊,是在何种情况下才写出赫赫有名《吊屈原赋》的?

贾谊生于公元前201年。河南洛阳人。他少年勤学,十八岁时以能咏诗、写文章在洛阳很有名气。这时有位姓吴的河南地方长官听说贾谊如此有才华,就召他到自己的门下,贾谊很受他的宠爱。

汉文帝刚刚即位不久,听说河南地方长官吴某政治声誉为天下第一,而他过去和李斯是同乡人并曾经师事李斯,于是就任命他担任河南廷尉。吴廷尉向汉文帝推荐贾谊,说他虽然年少,可是对诸子百家之书都很通晓,所以汉文就召他担任博士的职务。秦和汉初的博士要做很多事,举凡天子对古代史事、古今书籍、当前政事有所发问,都应及时给以回答。

这时贾谊年仅二十岁,在博士中是最年轻的一个。每当有诏令要颁布下交给博士们议事时,凡是各位老先生不能说的,贾谊全都替他们作出回答,这还不算,他还能够把每个人所要说的话全都替他们说了出来。所以当时各位博士都认为贾谊最有才能而自己远远不如他。因此汉文很喜欢贾谊破格提拔了他,在一年当中就把他提升为太中大夫。

屈原帝王将相复原图,屈原帝王将相复原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贾谊写了很多议论时政的奏、疏、表、策。其中《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都很有名。

他在《过秦论》中详尽地分析了秦国之所以能灭掉六国统一天下以及秦国之所以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目的在于供文帝做为改革政治的参考与借鉴。他的《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在文章的开头他就大声急呼地说:

“臣窃维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屈原帝王将相复原图,屈原帝王将相复原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文中突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权力的必要性。在《论积贮疏》中他反复告诚汉朝天子及当政者如果不注意民生问题、加强农业生产、增加粮食储备,就无法巩固汉朝的***。贾谊认为自汉朝兴起到汉文帝时已经二十多年了。天下和平安定,所以应当改订历法,改变服色和制度,重新规定官职名称,振礼乐。

贾谊草拟了各种规章制度,颜色以黄为上,在理数上改用为五(如:四方及中央为五;金、木水、火、土为五等等,对官职的名称完全改变,也完全改变了秦国的各种法令上奏之后,文帝因为刚刚即位,在态度上很谦让,以为此时还无暇办理这些事。不过,许多法令已有所更改。同时建立了各地诸侯“就国”(指各地诸侯按时来朝见天子)的制度。这些做法都从贾谊开始

贾谊(前200-前168),河南洛阳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屈原帝王将相复原图,屈原帝王将相复原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

汉高后五年(前183年),河南郡守吴公将其召致门下。

在贾谊辅佐下,吴公治理河南郡,成绩卓著,时评天下第一。

汉文帝登基,听闻河南郡治理有方,擢升河南郡守为廷尉,吴公因势举荐贾谊。

汉文帝征召贾谊,委以博士之职,当时贾谊21岁,在所聘博士中年纪最轻。

出任博士期间,每逢皇帝出题讨论时,贾谊都有精辟见解,获得同侪的一致赞许。

汉文帝非常欣赏,一年之内便破格提拔其为太中大夫。

贾谊初任太中大夫,就提议进行礼制改革,上《论定制度兴礼乐疏》,以儒学与五行学说,设计了一整套汉代礼仪制度,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以进一步代替秦制。

由于当时文帝刚即位,认为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没有***纳贾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