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战争历史 > 正文

历史战争海报,历史战争海报图片

  1. 抗战期间,特工的窃听器,又没有无线网络。为什么比现在还先进?

抗战期间,特工的窃听器,又没有无线网络。为什么比现在还先进?

***的英文名为“bug”,与臭虫为同一个单词。***无疑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得益于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渐成为间谍情报组织的常备工具。

至于抗战谍战剧中的超级厉害的***,都是编剧脑洞大开,乱编的,跟包子雷一个样。

接下来就聊一聊***的发展简史。

历史战争海报,历史战争海报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矿石收音机算是最简单的无线电接收机,由长导线天线加上选择信号频率的调谐器和检波器组成,因为检波器可以使用晶体矿石,所以称为矿石收音机。

矿石收音机没有振荡器,所以不需要电池和电能。作为窃听装置来说,因为没有振荡器,所以也不会被反间谍组织侦测到被监听的频率。

六几年时在少年宫见过无线收发报机,根本就没有什么发光管,显示收发招机的工作情况只能靠听,听也得靠专用耳机,否则根本就听不到声音,再说半导体发光管要比半导体放大管出现晚的多的多,如用普通的灯炮显示工作,耗电量是惊人的,就算是在总部有电源用座机,那灯损也是闹心的,不可能边收发边换灯炮吧。半导体晶体管刚出现时其体积还很大,组装时还需可变电容.可变电阻.收发线圈组合.还有直流电源,四几年战场上用的对讲机,比现在的助力车上的锂电池还大,不可能微型化,现在的***剧看个热闹就行了,千万别叫真。

历史战争海报,历史战争海报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资深弱电工来给你扯淡一下吧,事实上在射频识别技术被苏联发明家李昂·特雷门奠基之前,所有的监听设备都无法摆脱线路与能源之间的矛盾。特雷门奠基射频识别技术大致是在1945年前后,所以二战期间根本不可能有既不用线又不用电池的***。

咱们中学物理一般都学过一个知识,声音的传输本质上是震动,所以对于声音的收集技术门槛不高,别说抗战时期就是在一战时就可以不直接挂连,通过定向铜板收集震动来实现。

1916年德国工兵经常趁深夜爬出战壕,把一平方英尺左右的铜板埋在地下、矿井或电话线旁,再把铜板通过线路和“莫里茨”监听装置连接,用来收集英军的通话信息,那玩意可以很简单的把震动还原成声音。

历史战争海报,历史战争海报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事实上早在1906年美国人凯利·特纳就取得了这类技术的发明专利(专利号US843186A),他弄出的***记录仪在审讯工作中可以远程记录声音(能实现录音),那些录音可当做法庭上的证据。

在二战中监听工作真正的门槛并不在声音收集,而是在传输上,无论是特纳的***记录仪或者德国的“莫里茨”都需要大量布线来传输。所以在窃听这种高端应用里限制极大,想窃听不是不行,你先得把那个人请进自己布完线的房间,但那还是窃听吗?

估计有人会说非得用有线传输吗?二战时期也不是没有无线电技术,直接用无线发射不行吗?嗯,技术上可以,实际应用中不行,无线电重点还在那个电字,你想把信号传出去首先得提供能源,当时电池小型化技术不发达,你只要安上电池保证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况且电池没电了咋办?

故此题主认为抗战时期***比现在还先进大约只能是被***剧骗了,吐槽机确信那些在桌子底下粘个纽扣大小的***,随后就能在另一个楼里实时监听的设备不存在,起码在那个年代不存在。

关于传输的技术壁垒其实也没有几年,1945年8月4日,苏联少年先锋队将一个巨大而精致的木质美国国徽送给了时任美国驻苏联大使的威廉·埃夫里尔·哈里曼,那个国徽里面就是突破性的***,在大使馆里挂了7年才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