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战争历史 > 正文

中国历史朝代战争

  1. 历史上有哪几个大的战争,分别死亡了多少人?
  2. 什么是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这样的统一对德国后来有什么影响?
  3. 历史上有哪些一战定乾坤的战争?

历史上有哪几个大的战争,分别死亡了多少人?

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避免不了军事冲突,人类因为战争付出残酷的代价,同时也推进了人类发展的进程,我来看看以下几场惨烈的战争,死伤人数都在百千万级别。

第五名:俄国内战【1918年-1922】

俄国内战也成苏俄内战,是苏俄与外国武装干涉势力和反革命组织在俄罗斯帝国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死亡人数保守1000万左右。

中国历史朝代战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四名: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

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死亡人数保守估计是7000万左右。

第三名:蒙古西征【1207年—1472】

中国历史朝代战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元王朝进行过三次西征,蒙古帝国的铁蹄遍及欧亚广大地区。蒙古铁骑军就***了超过6000万人左右。

第二名: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

资本主义国家,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死伤估计保守3000万。

中国历史朝代战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名: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

什么是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这样的统一德国后来有什么影响

谢邀,我是候塞雷的历史手札,一名专注研究欧美历史的今日头条创作者,现在来回答这个问题

什么是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其实很好理解,实际上就是封建统治阶级领导的一种自上而下地建立统一君主国的战争,这种战争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由统治阶级也就是王朝来发动,目的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国维护、加强王朝的统治,统治者还是那群统治者,只不过统治范围更大而已。

与之相反的则称之为革命战争,主要因为战争发动者大多来自中下阶级的农民、工人、商人等阶级,并且也是由他们领导的反对现有统治阶级、推翻现有统治秩序的战争,他们的目的就是改朝换代,法国大革命、英国的光荣革命、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辛亥革命都可以称之为自下而上的革命战争。

对德国来讲,德国在统一过程中实施的便是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由普鲁士发动,作战对象是丹麦王国、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法兰西第二帝国,长期分裂的德意志地区自此出现了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有利于这个地区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欧洲一个紧张源,有助于德国民族的统一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建立,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看到,普鲁士作为战争的发起者和最终的胜利者,不仅维护了自己的统治,并且将其王朝和统治范围扩大,从地方诸侯升级为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国王升级为德意志皇帝,这就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就是由德意志地区的普鲁士王国发起的统一德意志的战争,王室是上层统治者,他们发起统一德意志的战争,所以叫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这种叫法就是相对于底层人民发起革命,推翻统治者,实现国家近代化的自下而上的战争而言的。像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都可以叫自下而上的革命战争。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王朝战争,完成统一,实现国家向近代化转变,使得德国打上了很深王朝烙印,带有大量的封建残余,也保留了普鲁士好战的军国主义传统,这影响非常深远。一战二战德国都是主角,跟这个是有关系的,直到二战结束,经过占领国的大量改革,才基本消除了普鲁士的影响。

我们所谓的“王朝战争”是指从1864年到1871年普鲁士完成统一德意志而进行的三次战争,按照先手顺序分别是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


实际上,从德国人的角度,并没有所谓“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这种说法,如果这么问一个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德国人,估计他们肯定会露出一脸懵圈的表情。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的前半部分,我更愿意表述为:俾斯麦是如何统一德国的?

德国从封建城邦割据发展成统一的德意志联邦,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俾斯麦则是在这个历史时势下诞生的灵魂人物,俾斯麦通过其“铁血”手腕,实现了这个目标,而战争只是其中一种方式。

1871年以前,德国大大小小的邦国基本只有一个共同点——语言。

历史上有哪些一战定乾坤的战争?

第一野战军与宿敌“马家军”之间的大决战,既不在青马的老巢青海,也不在宁马的老窝宁夏,而是在甘肃的省会城市兰州。为什么爆发在兰州呢?因为在张治中辞任后,以及胡宗南逃进川北以后,马步芳挤掉马鸿逵,争得了“西北军政长官”的名头,理论上成为西北地区敌人的最高指挥官,而兰州正是“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

(第一野战军战士照片)

经过不到两年时间的浴血奋战,彭总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不仅将胡宗南从陕北逐出,还于1948年5月解放了胡宗南的老巢西安。而之前为了给自己竞争“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增加筹码,马步芳主动提出与胡宗南联合反扑西安,老蒋大喜之下照准,逼迫不愿意出战的胡宗南动用主力反攻,结果扶眉一战,胡马二匪全线溃败,所谓的联合作战至此寿终正寝。

扶眉战役兵败后,胡宗南残部10万人退至汉中,企图依托川北天险负隅顽抗,死活不再冒头。而损失不大的马步芳匪军一路向西撤退,很有缩回西宁老巢的态势。此时,西野***已经改为第一野战军,同时由华北军区转隶而来的两个兵团也已经入列,总兵力已升至345000余人,具备了与敌人进行战略决战的基本条件。

(第一野战军司令员

一战定乾坤,打出了900年的和平

公元663年8月,在今天的韩国锦江入海口附近,唐朝、新罗、百济、日本4个国家六万多水陆大军在此云集。

陆地上,旌旗招展人喊马嘶;远处上千艘战船扯地连天平铺在海面上。

这是一场大唐军队没有想到的战役,公元660年7月,百济王城被唐朝、新罗联军占领,郎将刘仁愿等驻守百济王城,唐军主力则撤回国内。

此时,百济国内虽然仍然有抵抗力量继续与唐军作战,但已经不成气候,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完全被唐军,百济将军鬼室福信只得向日本求援。

日本和百济之间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此时日本依靠百济已经逐渐形成对东亚大陆的影响力,甚至已经和高句丽取得了联系。

如果坐视百济被唐朝和新罗联军彻底灭亡,日本将会再一次退缩日本列岛。

所以,决定出兵帮助百济复国。

一战定乾坤战略,其涵义就是有战略决战意义的大战,攻守双方从此的战略进攻与战略防守地位发生互换,战略决战是战争中最激烈、最复杂、最艰难的阶段,关系到战争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战略决战的形式是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的。古今中外著名的战略决战有:巨鹿之战,改变秦朝与起义军的力量对比;赤壁大战,奠定三国鼎立的格局;淝水之战,北中国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李世民洛阳决战,彻底结束隋末天下十八路反王大混战,明金萨尔浒之战,明朝从此处于战略防守的态势;还有我们英勇的人民***的淮海战役,是人民军队从此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世界史上,克里米亚战争,[_a***_]从此走下衰弱,直至灭亡;库尔斯克大会战苏联红军从此转入战略进攻的态势,直至消灭纳粹德国。

1948年11月-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逐鹿中原,一战摧毁了蒋介石赖以起家打内战的嫡系部队,自此役之后长江以北再无堪与***一战的国军,堪称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政治影响最大的战役。

1948年10月,国民党统帅部在策划徐蚌会战之初,原定由白崇禧担任徐州剿总总司令,但白崇禧认为徐蚌会战是必败之局坚辞不赴,而杜聿明又被调东北监视卫立煌,蒋介石不得不以刘峙为徐州剿总总司令。


在国军选将换帅混乱不堪之际,毛主席以天纵之才,大胆决策由***,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以***为总前委书记,并授予粟裕便宜行事的大权,使淮海战役一开始***就取得了主动权。

于是,1948年11月初,粟裕大将指挥华野四十多万大军从山东突然南下,穿过何基沣张克侠第3绥靖区起义部队防区,一举包围黄百韬第7兵团于碾庄,经12昼夜激战全歼黄兵团。迫使原定解黄兵团之围的邱清泉第2兵团及李弥第13兵团仓皇向徐州方向撤退。


不料,华野在歼灭黄兵团后转兵向西,以10个纵队包围被中野迟滞在双堆集一线的黄维第12兵团,其余主力包围从徐州西撤救援黄维的的杜聿明3个兵团,将两敌分割包围在相距不到50公里的区域内,中野于12月12日歼灭黄维兵团,又于1949年1月10日歼灭杜聿明集团。

在此期间,***军部署在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惧怕被歼,始终未敢加入淮海战场

淮海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军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的55万多人,创下了中国战争史的记录,打得蒋介石的精锐部队灰飞烟灭,***军“五大主力”至此全部被歼。

淮海战役结束后11天,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发表公告宣布下野,***反动派在长江以北的统治全面瓦解。淮海战役结束后3个月,人民***横渡长江,红旗插上总统府,淮海战役结束后不到9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战的政治意义,不亚于朱元璋的鄱阳湖之战,李世民的洛阳之战,刘秀昆阳之战,足以彪炳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