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帝王将相 诈败

  1. 为国捐躯的赵括真的是罪人吗?谁才能为赵国赢下长平之战?
  2. 据说《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死时,都出现了将星坠落,为何赵云死时仅仅是风吹折了大树?

为国捐躯的赵括真的是罪人吗?谁才能为赵国赢下长平之战?

为国捐躯的赵括不是罪人,他虽然战败了,但是虽死犹荣!按白起的话来说,赵括必须死,否则新一代战神就会产生,对秦国会有致命的威胁!秦赵之战不是赵括发起的,而是赵国接受了韩国割让给秦国的上党地区后,赵国主动发起的抗秦之战!长平之战表面上是上党地区的归属之战,实际上是秦赵两国的国运之战,是决定天下归秦还是归赵的国命大战!

很多人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实则赵括的领兵作战能力十分突出,团结上下、鼓舞军心的能力也很出众。只不过实战经验缺乏的赵括面对身经百战的白起还是欠缺火候,被白起步步引诱进入死地,最终葬送了赵国的五十万精锐大军,自己也身死名裂!赵括作为一名军人,一名统帅,他尽到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保家卫国而死是光荣的,不能因为他战败了就把他当成国家罪人!赵括面对的敌军是横行天下的秦军,面对的将领是天下无敌的战神白起,虽败犹荣,虽死犹生!

很多人只注意到长平之战赵军五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其中四十万降兵被坑杀,却忽视了秦军战死三十余万,秦卒亡者过半的事实!楚国新军曾在丹阳与大秦锐士相战,楚军战死八万,斩首秦军六万,尽管楚军大败,但是能击杀秦军六万在楚国朝堂看来也是大胜!赵括的父亲首次击败秦军,以伤亡近十万的代价斩杀秦军十万,被赵国朝堂视为英雄!因此赵括的战绩也算十分出众了,以五十万的代价击杀秦军三十万,如果秦军统帅不是白起而是王龁 ,那么秦军休矣!

长平之战谁可以救赵国?当时秦强赵弱,论持久战的话赵国必败;如赵括那般强攻硬打,结果已经证实必败!因此只能用谋略取胜,齐国孙膑、赵国李牧汉朝韩信可以率领赵国取胜!

赵括挂帅,被称为“纸上谈兵”,是后人添加的。战国时期没有纸张,怎么会有“纸上谈兵”之说。赵括也不是一无是处,能成为40多万的赵军统帅就不简单,先前赵国战胜齐国的麦丘之战就是釆用赵括之谋。赵孝成王让赵括挂帅,名将乐毅也推荐赵括挂帅。

帝王将相 诈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赵军被秦军围困,赵括亲自率领敢死队冲锋而死。为国捐躯的赵括真的是罪人吗?这个问题需要怎么来看。

赵括没有投降,是为赵国而死,从捐躯角度出发应该算赵国烈士。

长平之战赵军死亡45万,作为前线主帅赵括有主要责任,导致士兵死亡,赵国实力受损,从这一点来看是赵国罪人。

帝王将相 诈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长平之战爆发时赵国有名将乐毅、田单、廉颇、李牧。乐毅由燕国归赵,身体不好;田单由齐国归赵,这两个人不太适合挂帅。廉颇,赵孝成王不认可,用赵括替换了廉颇。李牧当时可能年轻,没有名气或者镇守边境防御匈奴,挂帅人选没有李牧。蔺相如是文官,而且身体不好,他和赵括母亲都不同意赵括挂帅的。

赵国厉害的将领很多,但综合经济、外交、军事等情况来看,谁挂帅也不是一定能打败秦军。“三十六计走为上”赵国不应该和秦国打长平之战,赵军应该撤出长平地区。

谢谢邀请!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的战略决战。双方都用了最多的兵力!由于赵括的失误,主动出战的方针使自己慢慢进了白起设下的巨大的包围之中!这一战是赵国失去四十万的军队,是赵国短时间内再也没有能力与秦国抗衡!这样只能说赵括是赵国的罪人了!至于谁能打赢长平的战争!我想换了别人,廉颇或是别的人,只要***取正确的固守防御的战略,秦国怕是一时也难以胜利

帝王将相 诈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我看来,赵括算不上什么罪人,也算不上什么一无是处的庸才,长平之战的战败他虽然有不小的责任,但换了廉颇也打赢不了,“纸上谈兵”属于黑得太过了;但虽然当下在网上被热捧,但赵括也算不上什么“虽败犹荣”的名将吧,他算得上一名能力不错的将领,与廉颇相比伯仲之间或是稍逊一筹,很可能是才华横溢,但弱点是缺乏临阵经验,也有点自视甚高。

赵括能奋勇战死在突围的前线,也算没有辱没他父亲赵奢的威名了。

从根本上看,无论是赵括还是廉颇,都无法打赢长平之战。

第一,武安君白起是战国第一名将,赵括和廉颇的水平离他都有不小的差距。廉颇虽然也是赵国历史上有数的名将,但遇到秦军却患得患失,严重缺乏进取精神,迟早会被秦军耗死;而赵括呢,长平之战的结果已经证明了他不够敬畏战争,尽管有一往无前的进取心,试图打破“等死”的窘境,但因为缺乏临阵经验,又陷入了“找死”的局面。

第二,秦国的国力比赵国要高出一个层级,如果打持久战,时间站在秦国这一边。军力上赵军算得上战国中后期唯一一个可以和秦军正面打野战的强军,但经济实力是赵国的硬伤,长平之战打了几年,赵国就陷入了***。

因此,在国力逊于秦国的前提下,赵国要击败秦国,第一要速战,靠廉颇这样的持久战显然是等死;第二点可能更要重要,既然国力有差距,赵军必须有一个至少不逊于白起的主帅,敢于出奇兵,敢于用险,才可能“以弱胜强”。显然,廉颇和赵括都不合适,能力上的差距肉眼可见。

那么,此时赵国还有谁?很多网友都喜欢“臆想”李牧。没错,李牧的确是战国同时代唯一一名能和白起相提并论的名将,出奇兵是他的招牌人设,如果长平之战由他唱主角,赵国或许就可以出奇制胜,至少打个平局。

这还有疑问嘛?

赵括就是罪人,赵国最大的罪人,赵国的子孙生生世世都要记住这个人以及这个人给赵国带来的教训。

从理性分析,从战术分析,似乎赵军的失败是注定的,事情已经过去2000年,你怎么分析都没错。

但是战争是结果论的,长平之战的结果不是与白起对战的失败,而是一个将军的失败。

大家似乎弄混淆了一个问题

缺粮少食,坚守四十六天不发生暴乱的是赵军,不是赵括,他作为主将,会缺吃的嘛?宰杀的战马,第一个不是给他的嘛?

轻敌冒进,四十万赵军被秦国一切为二,让白起得以完成包围圈。

这是第一罪

坚守四十六天,一次次突围失败,对手的名震天下的白起,濒临死境,绝望嘛?

据说《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死时,都出现了将星坠落,为何赵云死时仅仅是风吹折了大树?

罗贯中在写这个章回时,参杂了古人信奉天命的思想我们看许多小说里面,或多或少都有这些成分。

例如:刘邦的母亲与蟒蛇缠绕后,就怀上了刘邦。朱元璋在寺院受戒时,老和尚燃的香头就是点不上戒疤等等。其实这些有封建迷信的残余,也有民间传说,不足为信只当消遣罢了。

话说诸葛亮夜观星象,发现东方出现了将星陨落,心说大事不好,我蜀国将要痛失两员大将。

果不其然,关羽败走麦城命丧临沮。张飞因思念二哥过度,酒醉鞭打张达范强,才被二人所杀。

按照科学的角度来说,天上能有什么将星出现呢?只不过是流星划过而已。

接着罗贯中又写到:诸葛亮夜梦大树折断,心中不免大惊失色,恐怕老将赵云,不久将离人世矣。这是蜀国最后一位五虎上将,西蜀真的要走向没落了!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关羽张飞死时,出现了将星陨落,赵云死时为何仅仅是大树折断呢?

其实这里有三个原因,作者这样来描述的。

我认为罗贯中想表达的意思是大树折断比将星陨落灾难更大。大树者,栋梁也,擎天柱也。在罗贯中笔下,赵云的形象是,白马、白袍、银枪、银甲、玉面,文武双全,德高寿长,能攻善守,忠上恤下,尽职尽责,能数次于败军之际全身而退,遍观蜀国大将能如此者仅赵云一人,可以说是个完人。最后为什么不说将星陨落而说风吹折了大树,原因在于罗贯中认为赵云才是蜀国的擎天白玉柱,现在擎天柱折了,暗示蜀国开始由盛变衰,快要完了。在《三国演义》中"将星陨落"是指一代英雄人物的完结,而"大旗、大树的折断"则暗示会给军运、国运带来不良影响。这是个人对《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人物塑造的思想和用意的解读,如果抛开***再来探讨这个星与树的问题则毫无意义,因为在现实中,这不过是很普通的自然现象,无非是几颗流星和一棵断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