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一言九鼎涉及的历史人物是谁

  1. 五代十国有个绰号叫“三不开”的宰相,是谁?他厉害吗?
  2. 《封神演义》中,哪几位圣人把自己的徒弟或门人"骗"得最惨?

五代十国有个绰号叫“三不开”的宰相,是谁?他厉害吗?

我们的认知里,宰相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在朝廷里面一言九鼎,除了皇帝之外,其他的大臣都要看宰相的脸色行事。历史上并不是每一个宰相都那么有权威,在五代十国时期,就出现了一个“白痴宰相”,这个宰相的名字叫做马胤孙。

说起他的名字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但说起他的绰号,很多朋友就比较熟悉了,马胤孙的外号叫“三不开”宰相。这三不开指的是,上朝的时候从来不开口商量事情,审批公文的时候从来不开盖印章,在家的时候从来不开门迎客。丞相这么笨拙,朝廷的政治自然一片混乱,马胤孙也成为历史上少有的“白痴丞相”。

对于宰相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朝堂上保持自己的话语权,让皇帝能够看到自己的能力。马胤孙偏偏不这样,他上朝的时候从来不说话,都是保持着观众的姿态,其他的官吏争吵的时候,他也不出口支持某一方,谁赢了就听谁的。在审批的时候也是一样,丞相对于大小事情都要决断,马胤孙则不这样,对于送来的公文,他连盖章的流程都没有,按照自己想的去做就可以了。宰相都是宾客满门,门生***非常多,马胤孙从来不开门见客,见到了客人也不会说话。

一言九鼎涉及的历史人物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朝廷里面有了这么一个丞相,大臣们也就可以肆意妄为了,很多大臣甚至不把宰相当成一回事,完全忽视了他的存在。马胤孙的名声传到了民间去,大家给他起了“三不开”的绰号。宰相自古以来都是皇帝提拔的,一般很少会出现庸才,那么马胤孙为何还能做到宰相呢?

马胤孙能够做到宰相并不是因为皇帝昏庸,而是因为他的才学好。提拔马胤孙的皇帝是李从珂,这个人是军旅出身,通过***的方式夺得了***,绝不是一个等闲之辈,更不是昏君。马胤孙是翰林学士出身,文化水平非常高,还能够写诗做赋,属于一个大文豪的形象。他在做宰相之前,做的官职都是和文化有关系的,可能做的也比较不错,再加上军旅出身的帝王,都比较敬重文化人,因此马胤孙才会被皇帝提拔做了宰相。

马胤孙的笨很快也引起了皇帝的注意,李从珂有过废掉马胤孙的想法,这时候石敬瑭的军队已经打进来了,李从珂没来及换宰相,就草草的***了。石敬瑭对李从珂的旧臣都安排了职位,唯独没有安排马胤孙,石敬瑭对于马胤孙的恶名应该是早有耳闻,因此没有任用他。马胤孙从此就隐居在家里了,还皈依了佛门,马胤孙早年是反对佛教的,晚年皈依佛门实在是对自己的讽刺。

一言九鼎涉及的历史人物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关于马胤孙的记载来看,这个“三不开”宰相的确是一个无能的人。马胤孙的能力在文学方面,如果作为一个文豪,可能会留下不错的名声。可惜他做了宰相,又没有政治才能,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笑柄。

我是篱上青,欢迎吐槽,评论,点赞,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

马胤孙,五代后唐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其为政之道是“入朝印不开,见客口不开,归宅门不开”。因此,时人称他为“三不开宰相”。

一言九鼎涉及的历史人物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字庆先,五代商河县人,举进士。后唐李从珂为潞王时,召胤孙任河中观察支使。应顺元年(934年)四月,李从珂废黜后唐愍帝后即帝位,改元清泰,“用胤孙为翰林学士、户部郎中、知制诰,赐金紫;未满岁,改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皆带禁职。未久授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

马胤孙是个不通事务的书呆子。身居相位却从不敢决断政事,朝政任人摆布,自己不置可否,以至于政务荒废,民生凋敝,后被罢黜,归家独处,以抄佛经为事。

马胤孙的不作为,成为了李从珂败于石敬瑭之手的一大原因,以至断送了后唐国祚,这才有了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遗祸百年。

《封神演义》中,哪几位圣人把自己的徒弟或门人"骗"得最惨?

在《封神演义》中有几个圣人把自己徒弟骗惨了。

首先,就是元始天尊。姜子牙32岁上山学道,跟随元始天尊修了40年道。始终还是成不了仙道,元始天尊对他说:“你生来命薄,与仙无缘,不如下山去辅佐明主,兴周灭商,将来可以拜相,享受人间富贵”,就这样把姜子牙忽悠下山了。仔细一想真的是姜子牙与仙无缘这么简单吗?他要想让姜子牙成仙,那还不简单可以输入仙法刀他体内让他成仙,还可以找他***兄太上老君要一颗仙丹给他,吃了仙丹不就可以成仙了。真实原因是元始天尊不想让姜子牙成仙。玉皇大帝要元始天尊的徒弟12金仙向他称臣,元始天尊为了保护他们,和太上老君联手坑了自己的小师弟通天教主,签下了封神榜。通天教主截教门徒有上万人,正好把他们一部分人送上封神榜。一是可以削弱截教的势力。二来可以保护12金仙。三来玉皇大帝那里也有个交代。所以才把姜子牙忽悠下山去主持封神大任,在商周之争交战中,玉虚宫的12金仙虽然犯了杀截,但是最后他们只被削去了顶上三花,从会自己的道场修炼冰没有被杀上封神榜。相反截教基本上全军覆没,最后练通天教主都被压天上去关起来了。姜子牙在最后封神的时候,还抱有一丝希望,可望能给自己留一个神位,没想到神位早就占满了,自己辛辛苦苦兴周灭商成功了,确是为他人做了嫁衣,把自己都封掉了,还遭到自己师弟申公豹的嘲笑。说:“纵然我成不了正果,也享受不了人间富贵,但是我是一个神,可师兄你到好,百年之后连一个神位都没有”。姜子牙封神完毕准备把打神鞭归还给师傅元始天尊,师傅为了安慰他把打神鞭留给了他,还说:“虽然你没有封到神位,但是你可以管辖365路正神,百无禁忌,你姜太公所到的地方,诸神还不让位”。

总结,《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把自己的徒弟姜子牙骗得最惨。不是姜子牙命薄与仙无缘,而且元始天尊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让姜子牙成仙。比如说,有一次姜子牙跟王魔斗法被他打死了,他的魂魄去了封神台,结果被清福神挡住了不让他上封神台,只好去了玉虚宫,元始天尊知道后派人把他救活了。像当初元始天尊想要姜子牙成仙,完全可以派申公豹下山,去完成兴周灭商执行封神大任,再派姜子牙下山辅佐,姜子牙完全可能被杀死后封神。

在封神演义中,神仙的修为分成多个等级,而最高等级就是圣人,这里的圣人并非圣贤之意,而是指天地圣人、天道圣人,即混元大罗金仙。圣人近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们统治乾坤寰宇,历万劫而不磨,沾因果而不染。与天常在,与道同存。

根据以上标准,封神演义中位居圣人级别的神仙主要有鸿钧、老子、元始、通天、接引、准提、昊天上帝、瑶池金母、天地人三皇、女娲娘娘等。其中鸿钧辈分最高,是老子、元始、通天的师父。

按理,修仙修到圣人境界,已经通晰万事万物,至圣至明。然而,有三位圣人,他们竟然不顾及身份,当众"忽悠"自己的门人和***,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诚所谓"出家人不打狂语",他们为何要这样做呢?

NO3、女娲娘娘

在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的身份是"上古正神",有补天之功,受万民朝拜,她"三月十五日"的圣诞之辰,贵为天子的纣王也要去祭拜。当然,纣王自视甚高,认为自己"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可以将美貌的女娲"取回长乐侍君王"。

此举彻底激怒了女娲,她用招妖旙唤来了千年狐狸精、九头雉鸡精、玉石琵琶精,吩咐她们"托身宫院,惑乱君心",又特意交代"事成之后,使你等亦成正果"。可是,当妲己她们真的完成了使命,败坏了成汤江山后,女娲翻脸比翻书还快,竟然以三妖伤生为由,说她们"罪恶贯盈,理宜正法"。

难怪三妖要质问她:"不是娘娘出乎反乎了?"
说实在的,女娲让三妖去迷惑纣王,败坏江山,不害人、不杀生,谁能够做到?这种任务,任何人都完成不了。于是女娲就***用"忽悠"的办法,以"修成正果"诱惑她们入局。三妖果然不知深浅,轻易受骗,最后魂飞魄散。

NO2、元始天尊

在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是阐教教主,代表正义一方,阐教门人根正苗红,出身清流,按理教主应该是位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的人物,可事实却相反,元始天尊一出场,就欺骗他那位老实的徒弟,而且一骗就是上百年。

原著第十五回《昆仑山子牙下山》中,元始天尊要姜子牙"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可子牙"情愿在山苦行",就是不肯。元始天尊就来硬的,逼他下山,可是子牙还是"恋恋难舍"。元始天尊最后道:“罢,虽然你去,还有上山之日。”

问题是,姜子牙最后上山了没有?显然,姜子牙最后老死人间,原著第一百回最后交代:"后子牙薨,公子灶嗣位,至小白,相管仲,伯天下。"也就是说,姜子牙最后根本没有机会上山,当初师父元始天尊怕他下山封神不积极,故意"忽悠"他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