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战争历史 > 正文

常宁战争历史讲解

  1. 康熙和葛尔丹在哪儿打仗的?
  2. 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有什么历史影响或意义?

康熙和葛尔丹在哪儿打仗的?

是这样,康熙命令清军和噶尔丹打仗,只有1次,是1690年前后的乌兰布通之战,而康熙亲征噶尔丹,也只有1次,是16***年前后昭莫多之战。有人说康熙3次亲征噶尔丹,这是错误的,只能说康熙3次亲征蒙古高原,乌兰通之战是康熙哥哥福全打的,康熙想去没去成,后来康熙从1696,16***,1698年三次亲自在蒙古高原晃悠,找噶尔丹打架,1696年噶尔丹吓跑了,16***年逮到了,打了昭莫多之战,噶尔丹也死了,1698年扫清残余宣传武功

康熙皇帝戎装像。

蒙古分为三部分,漠西蒙古,以准噶尔部的噶尔丹为代表,漠北蒙古,以喀尔喀的土谢图汗为代表,漠南蒙古归了清朝,1688年漠西蒙古的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而喀尔喀首领土谢图汗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后代,灭了他即可称霸蒙古,几仗下来喀尔喀雪崩,数十万人逃往漠南蒙古请求康熙皇帝庇护,漠北蒙古落入噶尔丹之手。

常宁战争历史讲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佟国纲,康熙舅舅,与噶尔丹乌兰布通之战时战死,衣冠葬于乌兰布。

当时的噶尔丹还在追击逃往漠南的喀尔喀,康熙急令理藩院尚书阿尔尼率蒙古军出击噶尔丹,仓促之下在乌尔会河一战,蒙古军惨败,康熙皇帝认为,自己庇护的人被打了,肯定要找回场子,不然会失信于蒙古诸部,特别是已纳入统治下的漠南蒙古,于是1690年正式命两路大军,哥哥福全左路军,弟弟常宁右路军,出击噶尔丹,福全在乌兰布通与噶尔丹展开激战,在常宁的右路军赶来之前,噶尔丹撤走了,从结果上看,清军好像是赢了,乌兰布通就是今天内蒙古赤峰市附近。

图为康熙平定噶尔丹后,用汉、蒙、藏、蒙四种文字刻成功德碑。

常宁战争历史讲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康熙决心灭掉这个越来越盛的噶尔丹,准备了三路大军,康熙自己指挥中路军从北京出发,萨布素将军率东路军从黑龙江出发,费扬古将军率西路军从内蒙出发,于1696年亲征蒙古高原,结果噶尔丹提前得到消息,跑了,第2年康熙再次亲征蒙古高原,让西路军费扬古碰上了噶尔丹,展开了昭莫多之战,康熙的中路和东路先后赶来,清军大胜,噶尔丹没多久也死了,昭莫多,正是今天的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

清朝与准噶尔贵族之间的战争,起于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迄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断断续续持续了近70年,历经三朝,最终清军得以平叛息乱,取得胜利

自康熙皇帝登基以来,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御驾亲征,讨伐葛尔丹,平息边境叛乱。

常宁战争历史讲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葛尔丹是当时的第五代***喇嘛,在他成为准噶尔部落领袖之前,他曾在***学习了十年。在葛尔丹的领导下,准噶尔部落在政治、经济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这使得葛尔丹不满于现状,野心膨胀。

根据地图可以看出,在康熙时期,葛尔丹势力范围的领土面积和清朝的国土面积几乎是相等的程度,只是西北地区比中原地区要贫瘠,这样一来,清朝的领土更具诱惑力,同时葛尔丹还得到了俄罗斯沙皇的支持,便更加想要摆脱清朝的统治,于是葛尔丹不断骚扰,向中原地区进范。

康熙自然看重领土***问题,对于西北部落的威胁看在眼里。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葛尔丹率领骑兵3万自伊犁东进,越过杭爱山,进攻喀尔喀,占领喀尔喀地区。

1690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御驾亲征,讨伐葛尔丹。葛尔丹主动出击,康熙皇帝命手下部队左右围剿,因力量分散,遇到葛尔丹军队的右路清军没能抓住葛尔丹,让他跑到了距离清朝都城仅有七百里的地方——乌兰布通。葛尔丹利用数以万计的骆驼作掩护,形成“骆驼城”,后来骆驼城被打出缺口,清军也从后方突袭,叛军逃的逃,死的死,葛尔丹为了争取时间特地派人前往清营求和,双方停战。

康熙知道这葛尔丹诡计多端,于是命令继续追击,不要中计,果然一顿请示下来,葛尔丹已经带领残余军队逃跑到了漠北。被打败的葛尔丹表面投降,私下却招募军队,意图东山再起。

1694年,康熙皇帝与葛尔丹约定会面,葛尔丹不来,还派人到漠南教唆当地部落叛乱,还放言威胁,称他已经从沙皇哪里借了6万支枪,还会发动攻击。

1696年,康熙皇帝第二次御驾亲征,兵分三路,同时进攻。只是康熙的中路军先到达了科图,遇到了叛军的前锋部队,但东西两路还未抵达,而且军队中扬言有俄罗斯派兵协助,跟随出征的臣子便畏缩起来,劝康熙回京。

康熙皇帝曾御驾亲征三次,他最远打到了什么地方,是现在的哪里?

在清朝刚刚建立的时候,蒙古四分五裂,形成了漠南,漠北和漠西三个部分,其中的漠南和漠北都已经臣服于清朝,但是漠西地区距离清朝较远。清***也无暇管辖。以至于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无人管辖的漠西地区的准格尔部落也逐渐的壮大。野心勃勃的他们在吞并了蒙古其他部落之后,又向东侵占漠北的地盘。

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漠北地区只得向清***发出了求援信号。康熙帝命令葛尔丹退兵,但是葛尔丹却把康熙帝的命令当作耳旁风,不仅不听,反而继续南下,一直入侵到了今天的内蒙古地区。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康熙帝也只能御驾亲征。

在康熙二十九年时,清朝大军就兵分三路,去讨伐葛尔丹。但是却没有取得成功,这才有了第二次的康熙帝御驾亲征,在康熙34年时,葛尔丹又率兵南下侵犯我国边境。忍无可忍的康熙帝又决定再次出征,这一次依旧***取的三路大军政策。最后清军在乌兰布通打败了葛尔丹。

在本次战斗当中,康熙帝的中军进展速度最快,另外的两路军队因为道路的原因导致了进军速度滞后,朝中大臣恐慌我方吃亏便想着延缓速度,但是康熙帝决定继续向前进发,很快就到了克鲁伦河畔,跟葛尔丹来了个会面。葛尔丹见我方军队人数众多,便拔腿就跑,我方也不甘示弱,奋起直追。

经过了一番僵持之后,清军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经过前两次的战争,葛尔丹的实力已经被削弱了许多,根本无法跟大清朝抗衡。而康熙帝此时让其归降,但是他们却不从。于是在公元16***年,康熙帝进行了第三次的御驾亲征。

在清朝大军刚刚抵达宁夏时,前线便传来了葛尔丹服毒***的情报,这一消息也意味着康熙帝第三次御驾亲征结束。综合康熙第三次御驾亲征的经历,第一次清军最远到达了内蒙古的乌兰布通,而康熙帝最远到达了内蒙古境内的博格和屯。第二次清军就到达了现在蒙古国的乌兰巴托。第三次清军到达了我国的宁夏。

从进攻的直线距离分析。康熙帝第二次御驾亲征的路途是最遥远的,一直达到了今天蒙古国境内的拖诺山。

康熙和葛尔丹在蒙古草原上打仗。

公元1690年,康熙率军西征。葛尔打到了离北京只有700里地的乌兰布通,清军针锋相对,葛尔丹的叛军被打的丢盔卸甲,葛尔丹跑了。

葛尔丹在漠北招兵买马,扬言要争夺皇帝宝座,公元1696年,康熙第二次新征葛尔丹,路上遇到很多困难,康熙帝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清军杀敌数千人,最后葛尔丹又跑掉了。

公元16***年,康熙再次出征葛尔丹,围剿了葛尔丹的部队,葛尔丹穷途末路服毒***了,康熙与葛尔丹的战争打了八年,维护了中国统一

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有什么历史影响意义

言简意赅的讲几条,清朝统一准噶尔之前,新疆地区还是封建领主的世袭制,也叫“伯克制”,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实行各级行政、军事管理合一的军府制,由中央直接委派任命,在政治和军事上使新疆和中原紧密结合为一体,说得再直观一点,清亡时蒙古能独立,但新疆就不***,这和清统治者对新疆措施密不可分。

图为新疆和布县的准噶尔汗城堡遗址

清朝平定准噶尔后,在伊利置将军府,将军、都统、参赞等全由朝廷委派,清军陆续调入大批绿营、八旗等部队,换防当地的土军,并为永久性的常年驻军,允许士兵携家眷,开发屯田,推广到全疆,解决了军队粮饷问题,在农牧结合的推广下,加强了对西边边防的巩固,抵御了沙俄对我国西北的侵略,没有清***对新疆地区成功的军事管理制度,新疆面对沙俄,很危险。

图为鼎盛时期准噶尔帝国势力范围。

经济融合,在新疆大兴屯田,兴修水利,大批***移居新疆,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以新型的农业和当地畜牧业结合,改变了新疆地区农业技术落后的现状,加强了各族百姓的融合团结,再兴办官学、推行教育,改变新疆落后文化面貌,从经济上和文化上拉近了新疆各族和内地***的交流,使其心向内地,而不是磨刀霍霍的红毛子。

图为新疆伊犁将军府。

清朝在准噶尔部游牧区大量筑城,伊犁九城,肇丰城、绥靖城、塔城、迪化城、惠宁城等,成为天山南北路的交通和贸易枢纽,一改新疆落后荒漠现状,使其成为富甲关外的重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有了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的壮举,没有清***对新疆的投入与经营,新疆的焕然一新,已经在沙俄生活100多年的土尔扈特人怎肯回归。

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的历史影响十分巨大,意义也十分深远!

一、收复了我国西域千年的领土

唐朝安史之乱之后,中国就丧失了西域地区,到清朝乾隆皇帝平定准噶尔时整整过了一千年。在这一个年之间西域地区几经易手,先是***大食入侵,接着是吐蕃,后来是回纥、西辽,再后来是蒙古帝国,最后是察哈台汉国。在这一千年中西域的中原文化一点点退去,***文化不断入侵,导致西域彻底***化,并且渗透到我国的甘肃陕西。为什么我国西北地区会有那么多***,就是***化的结果。

清朝平定准噶尔使千年西域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原文化才再次进入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繁荣。

二、清朝平定准噶尔标志着兴盛五百年的蒙古帝国彻底覆灭

自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国后,蒙古势力便迅速强大,随着成吉思汗的三次西征,蒙古成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蒙古的统治是极其野蛮的、落后的,没有一点历史进步可言。蒙古人所到之处屠城屠村,千里无鸡鸣,万里无人烟,无数的国家文明从此灭绝,整个欧亚大陆变成蒙古人的牧场,就连我们自嘘的元朝,也使中华文明彻底改变了发展的历史规迹,失去了汉唐宋以来雍容大度的光芒。

虽然朱元璋建立了明朝,蒙古帝国也四分五裂,但蒙古势力依然控制着北亚、中亚、西亚,直到俄罗斯势力兴起后才由西亚逐步退却。而后清朝从东部兴起,经过康、雍、乾近七十年的不断打击,蒙古势力才退出中亚。

三,清朝平定准噶尔是实现我国的再统一

明朝到了后期领土控制范围仅剩下长城以南的汉地十八省,面积和秦朝时的差不多。清朝代替明朝后也仅是把东北、内蒙和长城以南地区统一在一起,***、青海、新疆、外蒙等广大区域都是蒙古人的势力,准噶尔蒙古兴起后控制了这些地区,这也是葛尔丹敢同康熙叫板的原因。

因此虽说清朝打击准噶尔蒙古是为自身安全着想,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才使我国再度统一了外蒙、新疆和青藏地区,形成了现在的中华版图。因此来说平定清朝准噶尔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没有清朝平定准噶尔就没有现代的中国,任何抵毁清朝的言论都毫无意义。

这样的提问,回答了也不会有多少人关注,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很多汉民族人的眼中,作为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清王朝,做了再伟大的事情都是平庸的,那颗小小脆弱的玻璃心永远无法接受历史的事实。

古代历史中国与国之间没有分明的界限,也没有什么国际法约束,彼此遵循的只有丛林法则,你强就进一尺,你弱就退一丈。

准格尔汗国,是准噶尔部(卫拉特蒙古的一支)的首领噶尔丹于1676年打败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之后,把松散的联盟体制步步改变为集权的***体制后建立的国家。在建国前后都长期与沙俄、哈萨克交战,在战争中,准噶尔汗国俘获了大量军事、技术人员,包括俄国流放到西伯利亚的瑞典、波兰-立陶宛等国俘虏,以及俄国在西伯利亚扩张的俄国正规军和哥萨克骑兵,准噶尔还建立工厂并从这些人中学到了很多先进技术,国内的工业水平非常强。

准格尔汗国主要活动范围大部分位于今天我国的新疆地区,新疆之大,想必所有人都知道,新疆有16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据了中国六分之一多的陆地国土面积。为国家的国防安全提供了巨大的纵深。

噶尔丹是一位有着强大野心和抱负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直梦想统一蒙古各部,向东问鼎中原,向西逐鹿沙俄,有重建成吉思汗蒙古帝国之雄心。清、准的利益冲突,沙俄对准的军事压迫,蒙古各部归属都关乎两国的生死存亡。

准格尔在统一蒙古各部时,与清王朝有了战略上的冲突。在后金时期,满人通过联姻、战争等手段已经征服了漠南蒙古,在天聪九年(明崇祯八年,1635年)九月初六,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尔克孔果尔率众归附皇太极,并献上历代传国玉玺。为此,皇太极特率众贝勒迎至盛京城外南冈,设香案拜天受之,并继任为蒙古大汗。从此,清王朝历代帝王都是身兼数职:中原王朝皇帝、蒙古大汗与满洲大汗,后来还有藏传佛教的活佛,从而有效的管理这个多民族国家。

毫无疑问,最大的历史影响和意义,就是我们再一次控制了早在公元前本来就属于我们的西域,让中国成为一个实际控制新疆的大一统的、民族团结的国家。

但是乾隆对于这样的成就并不满足。当时准格尔人的反抗太激烈了,而且多次降而复叛,让他很难感到放心。为了一劳永逸的为后代彻底解决问题,他下达了对反叛部落镇压的命令,清军在这方面一直很有心得。

不过,要说乾隆杀光了准格尔人,那也未免过于夸大。早期投降后一直没有叛乱的杜尔伯特部就耕牧如常,还有达瓦齐被俘之后,其亲信部族被迁往今陕甘地区,也没有受到什么伤害,这部分大约占了其总人口的百分之十。此外,还有大约百分之二十的准格尔人逃到了俄罗斯、哈萨克等地。也就是说准格尔人有百分之三十活了下来,没有被灭族。另有百分之四十死于传染病天花。死于战乱和***的只有百分之三十,其中很大部分参与了军事抵抗。

完全无辜被杀这种量级的杀戮跟当年准格尔人的祖先在征服欧亚大陆过程中所进行的***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政策并没有灭绝准格尔人,但确实造成了在原准格尔汗国范围内人烟稀少的状况,北疆地区出现了人口真空。

对乾隆的这个决定,后世争议很大。大部分人持反对和强烈谴责的态度,但也有人认为它确实长期性的、彻底的解决了准格尔汗国对清帝国的威胁,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总体来看是一个利大于弊的决定。

但是,我们也[_a***_]不看到,信奉佛教的准格尔灭亡后,***建立的浩罕王国在中亚迅速崛起,弥补了准格尔留下的权力真空,且对清***并无好感,开始不断向我国新疆渗透侵略,成为乾隆死后嘉庆道光年间新疆乱局的主要源头和隐患…………

这或许就是清朝让新疆重归祖国怀抱后(这毕竟应该光明正大地认可是主要功绩),在历史上留下的一点点遗憾吧!

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最深远的就是将准噶尔汗国从历史上抹去,在汗国存在的时候,汗国作为曾经泛蒙古帝国的分支在中亚地区可算耀武扬威,四处出击。也是在当时蒙古帝国当中最具实力的中亚国家。

自蒙古帝国建立以来,整个欧亚大陆都已经泛蒙古化,当然并不是说蒙古的文化强大,而是蒙古人一直是政治统治阶层,掌握大量的社会资源,有很多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军事武装和强大的国力,重新恢复大蒙古帝国,准噶尔就是其中之一,自然也有印度的莫卧儿帝国。

按照明朝以及之后的清朝的中央眼光去看待整个汗国,不过是一个地方统治国家,也是曾经被我们称作西域的地方建立的蒙古的一支,在我们看来,汗国更像是一个地区力量,是准噶尔汗国反抗中央,进而导致清王朝平定准格尔叛乱,但如果抛开东亚传统的政治定律,也就是中央正统这种逻辑。

单看整个亚洲地区的政治力量划分,我们就可以知道准噶尔与当时的清朝,甚至是后期的明朝以及其他亚洲帝国是平行发展的,如果没有之后的清王朝平定准噶尔的这一场持续多年的战争,那么历史也将被改写,新疆也从来都不会存在,就是明朝也不曾占领过汉朝,唐朝,隋朝等王朝所统治国的广大的西部地区,我们对于亚洲其他地区的接触也由此彻底打断,当下都可能存在于一个中亚的内陆国家,名字便是准噶尔。

当时凭实力准格尔还真不一定落后于清朝,首先准噶尔与当时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都有联系,他们并不是茹毛饮血的大老粗,只知道策马弯刀,他们也有先进的火器和武器技术,这也是为什么清朝在决定远征的时候顾虑重重,难以下定决断,而清朝在当时的国内问题还没有完全处置完毕,虽然明朝的税收和财政体系以及农业生产制度十分先进,可以保证清朝统治者后方无忧。

但是清朝还是无法动用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以保证这场战争的绝对胜利,尤其是反清的团体组织和个人一直十分活跃,所以这场战争本质上依然是满族军事体系,再加上一部分***的物资支持和军事***对于中亚强国准葛尔汗国的一次作战,真正的结果自然是清朝赢了,而清朝也基本上占领了准汗国的整体疆域,这使得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版图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周边国家曾多次遭到军事进攻,被迫屈服于这个国家,而如今清王朝取代了,成为这一地区的霸主,更多的国家自然愿意亲近清王朝,但是清王朝并没有更多的时间在此地深度经营,所以只把准噶尔汗国列为清王朝的统治内部区域,把它作为内政,一方面灭掉整个汗国可以扩张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