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刺杀帝王将相,刺杀帝王将相的是谁

  1. 如何评价《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几个刺客?

如何评价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几个刺客?

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刺客,这四个人分别是:专诸、豫让、聂政、荆轲,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专门为其作传,称为《刺客列传》,并且在专诸之前还讲了一位鲁国将军曹沫的事迹,今天我把曹沫、豫让、聂政三人一并讲给大家

荆轲和专诸我们课堂上都给大家进行过详细的讲解,我们音频中就不再细讲,只简单概括:荆轲刺杀秦王嬴政,却图穷匕见,刺杀失败,却留下了大侠之名,永远流传;专诸用鱼肠剑刺杀吴王僚,以勇决之态,报答公子光的知遇之恩,最后公子光顺利继位,是为吴王阖闾,也就此开启了吴越争雄的大幕。

《史记》之写「刺客列传」,或说司马迁之写「刺客列传」,乃是前并无古人、后亦无来者之举。纵观「刺客列传」中所写人物,诸如荆轲、聂政、豫让、专诸等,无一不是出身卑鄙、地位低下。而太史公司马迁竟破天荒为他们立传。

刺杀帝王将相,刺杀帝王将相的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比前世及后来之正史,大多只记述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之事。至于平头百姓?只可靠边站便是。二者相对比,则太史公不可不谓开明矣!同时,也可看出其关注底层人物之命运,具有悯人之心。如此,焉能不被评为“史家之绝唱”?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古代的刺客就是今天的杀手,他们凭借自己的高超武艺刺杀帝王将相,改变一个国家的权力结构。从法制的角度看待刺客,他们都是国家不安定的因素,当以国法诛之。《史记·刺客列传》中的五名刺客,为了自己的名声,为了报答自己的恩人而***,笔者是不认同他们的行为的。

曹沫身为鲁国将军,数次败于齐国,丧师失地,最后以威胁齐桓公生命的方式收回了失地。 曹沫虽然收回了鲁国失地,却成就了齐桓公一言九鼎的名声,最终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

刺杀帝王将相,刺杀帝王将相的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专诸用鱼肠剑刺死了吴王僚,一举改变了吴国的权力结构,公子光即位为君,也就是吴王阖闾。专诸刺僚,他自己也被卫士们砍为肉酱,儿子被新吴王任命为上卿。

豫让是晋国大夫智伯的门客,韩、赵、魏三家联***灭智伯后,豫让化身为刺客,要杀赵襄子替置伯报仇。豫让为了报仇,他不惜毁容变声,最终还是没有完成刺杀任务,但他为主人复仇的事迹却流传千古

聂政受了严仲子的恩惠,替严仲子杀了韩国丞相侠累,一国丞相就死于刺客之手,这开了政见不同时就相互刺杀的先河。荆轲受了燕太子丹的恩惠,就去刺杀秦王政,结果失败而终,秦国以此为借口,加快了灭燕的步伐。

刺杀帝王将相,刺杀帝王将相的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初读《史记》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聂政”。事迹太惨烈,个人意志太坚定。绝对称得上浓墨重彩。不过现在想来:细节详细得有点夸张,估计除了真实历史,可能加入了部分民间传说吧。个人觉得可信度不算太高。

总的来说:这几个刺客共同的特点就是:“士为知己者死”。不管是主动地、非常强烈地还是被逼地。那个年代没有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上位者就是高高在上,“王侯将相有种”。底层的人很难上位。尤其是刺客这类不被统治者急需,很容易被取代的人。一旦受到上位者的一丁点重视,就是“士为知己者死”。

同理侯嬴为信陵君***,老头一辈子身居低位,无人鸟。被一个高位者如此礼遇,除了付出生命还有其他能报答的吗?无以为报,只得以命向赔。根本原因:下层人资源太少,面对上层人的恩惠时,没有足以礼尚往来的***。又脸皮薄,重义气,不愿欠别人的,只能付出所有(枭雄就不会这样了,所以乱世枭雄吃的开)。

但上位者对下层的关心,大多时候不过是笼络人心而已。“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个人信奉大多数人“人之初性本善”。回报他人的恩惠时人的本性,所以“仗义每从屠狗辈”。而受教育(educated)会让人变得聪明。更懂得自己的价值,也更能看清上位者的套路。所以“负心多是读书人”。

很少看《甄嬛传》,无意中看到一个片段。甄嬛关心问候守夜的一个小太监。小太监诚惶诚恐,感激涕零。没看后面的剧情,大概率情况下这位小太监会对甄嬛忠心耿耿。甄嬛绝对不算好人,对小太监的关心必然是出于笼络人心。真心零分都没有,甄嬛会真心关心的人只有和自己位置差不多的人,比如眉庄。眉庄小擦伤十分关心,却无视自己亲妹更重的伤。庶妹尚且如此,旁人更是一钱不值。

回到刺客话题。放在两千年前,他们的行为称为“忠义”。放在现在,他们的行为有些愚蠢。但评价人物确实需要放在特地历史背景下。

放在春秋战国背景下,我敬佩他们的行为。放当代背景下,即使受到别人巨大恩惠,也不需要用生命来回报。人人生而平等,我们不需要效忠于任何一个人,只需忠于家国、正义、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