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战争历史 > 正文

北京古代战争历史

  1. 历史上于谦是怎样保卫北京城的?

历史于谦是怎样保卫北京城的?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南犯,土木一役,英宗被俘,举朝震惊。于谦临危受命,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垂范青史的北京保卫战,使明朝避免重蹈北宋覆辙。

北京古代战争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时,土木新败,皇帝被俘,六师尽丧,人心惶惶,而也先乘得胜之余威,正心高气盛,要进兵京师。***皆知劣势在我,其时,京城九门昼闭,市民惊恐,许多大官富户为保全身家性命,纷纷南逃。此时,徐又在朝堂上公开主张逃跑,一时之间,群臣缄口。“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关键时刻,于谦厉言道:“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于谦的正确意见,得到礼部尚书胡濴、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的支持。在于谦、胡、王直、陈循等朝臣坚决主战的激励下,朱祁钰和皇太后才下抗战的决心,并把战守的重任托付给于谦。

于谦在受命的第二天,立即奏请调南北两京及河南备操军、山东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州粮入京师,于是京师人心渐趋稳定。从十八日受命,到十月初瓦剌大举进犯的一个多月时间内,于谦日夜尽心竭虑,从各方面整顿内政,惩治王振余党,以慰人心;整饬军备,识拔文武官员,加强关隘防守,把官员军民惊慌混乱的局面改变成同仇敌忾、共赴危难的激昂形势。后经过京师九门激战,终于大败瓦剌于北京城下,使明朝转危为安。

正统十四年十月,瓦剌也先乘战胜之余威,以送驾还朝为名,挟英宗一路破关而入,重兵直压北京。明廷接战报后,京师立即***。景帝命于谦提督各营军马,将士皆受节制。武清伯、总兵官石亨提议“敛兵坚壁老之。”于谦坚决反对,说:“奈何示弱,使敌益轻我。”即分遣诸将率师22万,列阵九门外:“总兵官、武清伯石亨阵于德胜门,都督陶瑾阵于安定门,广宁伯刘安阵于东直门,武进伯朱瑛阵于朝阳门,都督刘聚阵于西直门,副总兵顾兴祖阵于阜城门,都指挥李端阵于正阳门,都督刘得新阵于崇文门,都指挥汤节阵于宣武门。”于谦把部事托付给侍郎吴宁,然后将城门全部关闭,以示背城死战的决心,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于谦亲自披挂甲胄,站在队伍前列,泣以忠义激谕三军,***感奋,勇气百倍,准备迎击瓦剌军。

北京古代战争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十月十一日,也先挟英宗直抵北京城下。他原来估计明军不堪一击,北京旦夕可下;及见明军严阵以待,锐意受挫。十三日,明军同瓦剌在得胜门外展开激战。史载:“尚书于谦败虏于德胜门外。初虏以数骑来窥德胜门。谦等伏兵于两旁空房,先遣数骑迎战,诈败。虏众万余来追。伏兵起,以神炮、火器击之。虏遂却。”于谦事先在路边空舍内设下伏兵,再派少量骑兵诱敌深入。数万瓦剌骑兵呼啸追来,范广的神机营火炮、火铳齐发,同时,伏兵骤起,前后夹击,大败瓦剌军。也先弟弟孛罗、平章卯那孩中炮而亡,瓦剌兵死伤惨重。接着,也先又在西直门和彰义门吃了败仗。5天激战,皆被击败,也先感到沮丧,瓦剌军士气低下。明军自接战以来,屡获胜利,士气旺盛。也先又听到明朝“勤王”援军将到,恐断其归路,于十五日夜拔营北遁。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

于谦对明朝有再造社稷之功,可谓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没有于谦的话可能后来的明朝就如南宋一般只有半壁江山北方中原被蛮夷所割据,然后明朝再到慢慢消亡。于谦功劳不仅仅是一两句能够解释的,从长远的意义来看,于谦这个人真的太了不起啦,明朝有于谦何等有幸。

我曾经看到过一段话,感触非常的深:

北京古代战争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于谦并不需要皇帝的所谓嘉许,因为这些所谓的天子似乎并没有评价于谦的资格。明英宗之前有过无数的皇帝,在他之后还会有很多,而于谦是独一无二的。

500多年前北京城头上,于少保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城墙下数万将士在不可能再打开的城门前为国背水一战,与也先的鞑靼大军恶斗连连。

先来看一下于少保的军事部署:自即日起,奉命征调如下部队赴京守卫:1、备操军。包括两京备操军、河南备操军;2、备倭军。包括南京备倭军、山东备倭军;3、运粮军。包括江北所有运粮军;4、宁阳侯陈懋所部浙军。各军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发,并按时赶到京城布防,如有违抗,军令必斩!以上部队共计十余万人。虽说是二线部队,但是北京城异常坚固,明军军队数量又较也先占上风,且神机营的火药也是也先所没有的,所以从军事角度而言,明军有把握打好这一仗。

于谦经过慎重思考和讨论,下发命令让所有受召军队进发时应由通州入京,士卒各自取粮,并运送至京城,也就是说通州的数百万仓米将由十余万士兵运送入京,解决了后勤问题。皇帝被俘,国家的主宰没有了,为了定江山稳民心,立了景泰帝。而且还有个当时一位勇将石亨!

在打之前,于谦也很怕。他没打过仗,没指挥过这么多人,没有杀过人,更没有将整个江山背起来过。但是,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国家兴亡,必须有人担当!

于谦没有退缩,平身最敬于少保!大家再来回顾一下于谦的千古名作,也是他自己一生的写照!

石灰吟

  千锤百炼出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