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帝王将相张角

  1. 秦朝时期,墨家怎么突然消失了?

秦朝时期墨家怎么突然消失了?

墨家的衰落在战国晚期就已经初现端倪。因为该学派主张“非攻”,因此长期帮助较为弱小的国家来抵抗大国、强国的侵略性进攻,在防御战争中有很多墨家精英死在战争中,如《吕氏春秋·上德》所载的保卫阳城之战,墨家钜子孟胜等180余名墨家***为楚国阳城君而死,使墨家学派遭到重大打击。后来在战国末期抵御秦国的兼并战争时,又有大批墨家***战死,终使墨家一蹶不振。进入秦朝以后,本已衰落的墨家学派突然消亡既有外部原因、又有自身的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有三:一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墨家典籍的破坏,因为墨家学者在战国晚期几乎伤亡殆尽,此时学术典籍又被收缴毁灭,使学派传承丧失了最后的希望;二是墨家“非攻”思想反映到实践上来就是保护弱小、保护弱国,只能收到被侵略者的欢迎,必然被强势诸侯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秦统一天下后缺乏社会生存基础而消失;三是墨家“任侠”精神坚持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对统治者确立的社会律法、道德观形成巨大挑战,不为秦国统治阶级所容,使其在统治者绞杀下走向衰落。

自身原因有二:一是墨家坚持的“尚同”只能做到物质层面、而无法达到政治精神层面,集团内部大多数成员生活上的平等,都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但内部等级森严,墨家钜子、高等级成员对下级成员甚至有生杀大权,还不允许下级成员反抗,正是由于这种政治精神层面不平等,在墨子死后不久墨家便一分为三。二是墨家坚持“节俭”,这种思想反对大肆宣讲、铺张浪费,墨家学者的行动也往往是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这不利于学派的宣传工作,使墨家一直上升不到显学的地位,到秦统一以后直接转入“地下”开展活动,终于消逝不见、沉寂无声。

帝王将相张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于墨家消失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研究过,但是我能提供一点不一样的认知。

墨家文化并不是墨子突发奇想、凭空而来的,而是继承了夏文化发展而来。

墨家提倡明鬼符合沿海支冥神系文化的需求,沿海支体系在西部的存在就是鬼方。西周是阐截两派和解的时代,源于上下埃及统一后羌方(下埃及)和鬼方(上埃及)殊途同归故土后建立的西周。但是后来面临萨满末法,需重新建立意识形态,于是发生了道统路线的分歧并引发了重新争斗和战争。

帝王将相张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很明确地看到鬼方大夏体系的印度河地区以及留守中东的犹大支系后来都建立了宗教哲学体系,而羌系和斯拉夫所控制的古希腊以及中国都是世俗哲学体系。犹太教直接污蔑了走世俗哲学道路的羌系沙朗,而秦体系则由斯拉夫扫帚星进攻印度河地区建立了中古波斯和印度恒河文明,秦始皇则攻打了南粤。实际上印度河的哈拉帕文明是黄种大鲧族,而南粤是大禹后裔的百越。就是说秦体系是最热衷于派系战争的。到了汉代,汉朝想要与匈奴决战,于是把匈奴说成是夏后氏,这种操作明显就是政治需要而故意把匈奴说成是自己内陆支民系的死敌。

春秋战国时代墨家有市场,那是因为在中国世俗哲学体系下相对比宗教哲学体系夭宽容得多。可是秦体系不同。因为秦体系有很大可能是由古希腊返回的羌系犬戎和斯拉夫扫帚星。他们所以返回是因为遭遇到了鬼方体系的进攻,于是一分为二,一半去了亚平宁,后来建立了古罗马,另一半东归故土。所以秦体系肯定会热衷于派系战争。这就很可能导致秦对夏文化继承者的墨家文化不容忍了。

墨家文化里建立组织的文化特性,可以日本和日耳曼民系里发现。因为日本的基础是由少量大鲧族带领D系建立的,日耳曼则是大鲧族的联盟对象,是鬼方的白种部分。而内陆支文化里,孔子有一句话叫君子不党。这是完全不同的道统文化。我们考察汉语里的帮、派一词,可以明确地说语音源自原七仙女群体,七仙女族群的父系后代就是德意志。帮是老虎的另外一个叫法,正是沿海支的猪虎图腾,文献里也叫朱虎,派则是派黎司七仙女。

帝王将相张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感觉墨家文化的消失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不符合政治统治的需求,二是属于敌对方的道统文化。但是秦并非因为帝制而发展到需要高度统一意识形态的地步,事实上是到了汉武帝时代才有这个想法和做法。因此,我认为更多可能还是因为派系斗争导致的。当然我的这个观点更多是站在宏观上看,具体因为什么还需要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