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削发历史人物,古人削发

  1. 近代风流才子苏曼殊与李叔同,为何削发为僧?
  2. 为什么说孙之獬是千古第一大汉奸?他做了什么令人恨之入骨的事?

近代风流才子苏曼殊与李叔同,为何削发为僧?

苏曼殊和李叔同都生于19世纪80年代,两人在文学上都有很深的造诣,又都削发为僧,故后人常提此及彼。

虽然都曾为僧,起因却不相同,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说是截然相反。因为苏曼殊是“被动”为僧,李叔同是主动为僧。

苏曼殊本为中日混血儿,母亲并非父亲的正式妻子,“私生子”的身份让他在父亲的家族中不是很被待见,甚至是被排挤。自幼的生活环境造成他后期情绪波动很大,已然实质上的精神压抑。15岁时,在日本的恋人离世;16岁回国又遇到几多挫折。苏曼殊自感命运弄人,便归佛门。从其内心来说,为僧是对命运的妥协,也是对命运无声的抗争。之后亦是半僧半俗。苏曼殊在佛门上的造诣远不及他在诗词和文学上的造诣,可以侧面印证为僧的被动型。

削发历史人物,古人削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叔同出身巨富家庭,从小衣食无忧又受到严格的教育。优越的生活环境及良好的家庭教育,让他从小到大都是学一行精一行,八股、演讲、话剧、音乐、绘画都能为人赞颂。李叔同自小便接触佛学,在他眼中,佛学是一种文化,和音乐绘画一样,可以深究可以有为。37岁时从杂志上了解到“断食”以修养身心之方法,试验断食17日,之后佛教“渐有所悟”。接下来的两年内,多次修身于杭州各寺院,于39岁时剃度出家,法号弘一,专事研佛。李叔同皈依佛门后,为深研佛法,潜心戒律,著书说法。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成为了在佛学上最大的贡献。终成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国内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所以说,苏曼殊和李叔同的削发为僧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对命运妥协的被动逃避式,一个是对佛学兴趣的主动为之。

入世出世没有那么复杂,名人的观念与常人无异,只是生存过的痕迹一个被镌刻在了书纸上,一个被涂画在沙滩上。所以一个做了些什么能够被我们记得,一个却是无有了踪影。故他们削发为僧也只是自己想削发为僧,没有其他!

削发历史人物,古人削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说孙之獬千古第一大汉奸?他做了什么令人恨之入骨的事?

文 | 童淇,简书作者

想象一个画面:清初朝堂之上,一边站着满族大臣,留着满族发式,一边站着明朝降臣,着明时长袖大服。这时候,来了一个留着“金钱鼠辫儿”的明臣,身着满族服装,他走到满族大臣这队来。满族大臣们自然瞧不起这些明朝降臣,耻笑他何等卑贱还敢来站满臣这边。

吃了闭门羹,这个人只好往明臣那队里去。哪知这队明臣虽然降了清,但也瞧不上这等逢迎的丑态。于是一个挨着一个,就是不让这个人进队。这下这人真是满脸羞红,狼狈至极。

削发历史人物,古人削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人就是千古第一大汉奸——孙之獬。

明朝服饰

《清稗类钞》:“世祖初入关,前朝降臣皆束发,顶进贤冠,为长袖大服。殿陛之间,分满、汉两班,久已相安无事矣。淄川孙之獬,明时官列九卿。睿亲王领兵入关时,之獬首先上表归诚,且言其家妇女俱已效满妆,并于朝见时薙发改装,归入满班。满以其***也,不许;归汉班,汉又以为满饰也,亦不容。之獬羞愤,乃疏言:‘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奏上,世祖叹赏,乃下削发之令。”

孙之獬原本是明朝天启年间的一名进士,当时正值魏忠贤当权,趋炎附势之流都依附魏忠贤成为阉党,孙之獬就是其中一员。崇祯帝即位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清除阉党。

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帝下令焚毁魏忠贤等人编著的美化自己、排除异己迫害东林党官员的《三朝要典》。此令一出,阉党闻风丧胆,如丧考妣。孙之獬更是抱着《三朝要典》到太庙痛哭,涕泗横流。崇祯帝自然不会饶过他,把包括孙之獬在内的一众阉党革职,发回原籍。

清军入关(1644年)后,孙之獬看到了发达的机会。第一时间投降了清朝。为了讨好新主子,没什么本事的孙之獬看到了“偏门”——主动剃发易服。在朝堂上自取其辱的孙之獬恼羞成怒,给顺治帝上了一道奏章:“陛下平定中原,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之从陛下也!”

坦白来说,孙之獬还算不上中国古代的第一汉奸,排在前面的应该是危害燕云十六州400余年,让外族铁骑从此无遮挡入侵中原,卖国求荣的石敬瑭(半个***)。但是孙之獬也是可以排在前列的,他可以说是明末的第一汉奸,他做的事情也是极大的损害了自己原来国家臣民的利益,真可谓是千古罪人。

进士出身,投靠阉党,被赶回家

孙之獬是山东淄川县人,天启二年考到了进士,为庶吉士(这个了不得),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了。当时阉党当权时期,满朝文武皆以魏忠贤马首是瞻,为了更好的前途,孙之獬果断地投靠了阉党。作为一个读书人考取功名,脑子里应该是充满了正义的想法,而且还是当官不久就投靠了,说明孙之獬一开始就是一个卑劣的小人。

到了崇祯皇帝继位的时候,他非常讨厌祸国祸民的阉党,一举将阉党铲平。同时还下令毁掉由阉党撰写的、以排斥、铲除异己为目的的《三朝要典》。结果孙之獬抱着《三朝要典》跑到了太庙去哭,朝中官员都非常不齿他的这种行为,最后崇祯下令让他削职回家。

讨好清廷,祸国殃民

崇祯在煤山***之后,北京被清廷占领,多尔衮执政。孙之獬看到了时机,果断投降了清廷,成为了清廷的一个官员,卖主求荣。

清军入中原之后,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下令剃头,但是对于传统封建的国民来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随便说断就断,起初这个政令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为了讨好清廷,有一天上朝,孙之獬率先剃头,还换上了清朝的衣服,史称“标异而示亲”。可惜闹出了一个大笑话,当时清朝官员和明朝遗臣是分列两班的,孙之獬想去满臣队伍中去,但是满臣跟他说他不是满臣,于是他只能去明朝遗臣的队伍中去,但是明朝遗臣相互之间挤在一起,就是不让他进来,尴尬的他只能在两班之间徘徊,狼狈不堪。

受尽屈辱的孙之獬恼怒万分,为了一雪前耻,他第二天就上书多尔衮,言:“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极力促成国民剃发令的加速执行。

孙之獬,山东省淄川县(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区)人,明朝天启(木匠皇帝朱由校年号)年间的进士。有道是“学而优则仕”,随后孙之獬进入朝廷成为皇上的近臣——庶吉士(专为皇上讲历史书籍,写诏书),后升为翰林院检讨(编修明朝史书)。

(孙之獬)

孙之獬朝中为官时,正是阉党魏忠贤专权时,为了荣华富贵,孙之獬依附魏忠贤成了阉党的心腹。

崇祯即位后,以霹雳手段杀了魏忠贤,这一年崇祯16岁,同时下令毁掉由魏忠贤编写的,以排斥诛杀异己为目的的《三朝要典》。

这时孙之獬竟抱着《三朝要典》到太庙痛哭,为阉党鸣不平,当时朝中大臣为之侧目。

崇祯十七年(166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皇帝被逼无奈煤山上吊***,明朝灭亡。

随后多尔衮带领清军进京赶跑李自成,顺治在京称帝,清朝入关立国。

就在清军进城的当天,多尔衮发布了“剃发令”,要求所有的汉民要留满族的发式。

这时孙之獬觉得表现的机会来了,甘当汉奸第一个剃发穿上了清朝的官服,以示忠心。

要知道当时汉民的传统观念认为:“发肤来自父母,不可损毁,剃发就是大不孝”。

孙之獬是万历四十三年的举人,天启二年的进士,被选为翰林院检讨。当然官后不久,因父丧而丁忧。此人官瘾很大,丁忧期满后,看魏忠贤势大就倾心投靠。崇祯即位后,将其打成阄党,罢官为民。孙之獬在家乡山东淄博闲居近二十年,以乡绅身份做了许多好事。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崇祯吊死在煤山。清廷召孙之獬进京,孙之獬主动剃发,得授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但有意思的是,有次上朝,孙之獬入满班,但满大臣说他是***而不受,孙之獬只能去汉班,但汉大臣又说孙之獬从满俗而不容。

顺治二年,清军攻克江西九江,孙之獬主动请缨要前去招抚,因而得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一路上成果颇丰,江西局势渐稳。

顺治三年,孙之獬还京,总兵金声桓弹劾其私自给副将加军衔,孙之獬因此被革职,永不叙用。

顺治四年,山东人谢迁举兵搞清,淄川知县刘修己找来孙之獬协助城防,六月十三日夜,淄川城破,孙之獬及全家被杀

孙之獬这个人和留梦炎、汪精卫二人,那可谓是齐名的人物

出身还是不错的,天启年间的进士,入选庶吉士,庶吉士在明朝那可是“内阁”候选人的排位。

当时东林党和魏党党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他投靠了魏党。崇祯继位后,因为抱着《三朝典要》去太庙痛哭,被解职回家。

明朝灭亡,清朝入关后,这家伙很利索的投降了。很有主动性的带着自己一家老小剔了辫子头。清朝一看还有这么识趣的家伙,给了他一个礼部侍郎的职位。

清朝入关初期,因为南明***还一直在抗争,所以没有***取什么过激的政策。清朝文武和明朝降臣在上朝时候,各列一班。明朝降臣还是原来的打扮。

这个孙之獬的表现欲这时候又爆发了,穿着清朝官员的马蹄袖朝服上朝,背后拖着一根长辫子。这一上朝,就尴尬了。左右两边都轮不着。但他还是厚着脸皮站到了清朝官员的行列尾巴上,人家哪能乐意你这样一个降臣跟自己站在一班啊,直接把他给推搡了出去。他腆着脸皮又想站回到明朝降臣的班列呢。虽说都是降臣,但至少还是保留了那么一丝丝的品相,对孙之獬也十分鄙夷,死活不让他进入班列。

至于这家伙最后到底站在了哪边,还是杵在中间儿,就不得知了,因为史书没详细的记载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