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阴间帝王将相

  1. 聊斋里的细思极恐:中国人的阴间观念,为什么是现实世界的延续?
  2. 秦穆公一生广纳贤才,任贤为重,为何死去之时把贤臣殉葬?

聊斋里的细思极恐:中国人的阴间观念,为什么是现实世界的延续?

由于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国人早就有阴阳的认识,认为有阳必有阴,阴间是灵魂的去处,到了阴间既为鬼,帝王将相、由于对阳间权力和金钱的留恋,死后还想着阳间的一切,所以阳间有的,都要把它带到阴间,好继续享受以前的一切,普通百姓也还想着来生,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自然就会产生这种阴间和现实世界一样的想法。

没看明白这个问题啊,不知道题主想表达的是什么?个人认为聊斋中的故事,就和各类小说一样,也许它用故事的形式来表达现实中的一些现象,就是一种写作手法罢了,或者是因为当时文字狱之类的***影响,把人间的百态转化为了神怪世界,这样才能够得以流传后世,不然当时就被禁止了,后人哪里还能够读到这本书啊?

秦穆公一生广纳贤才,任贤为重,为何死去之时把贤臣殉葬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阴间帝王将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人百其身!

这是《诗经.秦风.黄鸟》中描写了秦穆公去世后让手下的大臣陪葬,其中就有子车息、子车仲行、子车针虎三位,当时秦国的人做《黄鸟》用来纪念三人。当时陪葬的大臣和后宫有177人,大部分是秦穆公招揽的能臣良将。

阴间帝王将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秦穆公(?-公元前621年)是春秋五霸之一,他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的舅子兼姐夫,还是重耳的岳父,关系有点复杂,晋文公称霸有秦穆公的功劳。

秦国不能称霸的主要原因是人才,而秦穆公之前的秦国却有点盲目排外,对外来人才还是十分***的。秦穆公开创了一个先河,重用非秦国人士为客卿,担任重要职务。最著名的有五张羊皮换来的奴隶百里奚,任用他为大夫,也春秋著名的相马人伯乐和九方皋等。任用客卿这一做法使得秦国聚集了其他国家的众多人才。

秦穆公时期,先后灭掉了梁国、滑国、芮国,他打算展开东进政策,面对的大敌主要是晋国,经过崤之战、彭衙之战,两次都惨败于晋国之手,后随即改变东进政策,改为西进政策,攻打诸戎建立的国家,当时灭掉的戎国有12个(或者20个),拓展秦国的土地千里。(秦穆公、伯乐、九方皋相马图)

阴间帝王将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秦汉及之前的历史中,诸侯王、王、皇帝都有用活人殉葬的习俗,根据记载,诸侯王人殉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秦穆公的时代用人殉是正常现象。不过《史记》特别记载了秦穆公的殉葬,陪着他一起到地下的很多是秦国的客卿,也包含秦国的大臣,算是开创了殉葬的先河,不单纯用自己身边嫔妃、侍女、宦官殉葬,因此被历代史书所记载,这是让后世王和皇帝引以为戒吧。

据记载,秦穆公有一次和客卿、大臣饮酒,喝醉了的秦穆公称死后还要和这些大臣们一起,大臣们也都答应了。诸侯王和大臣的对话被记录在案,说话一定要算数的,“君无戏言”啊。

秦穆公死后留下了遗嘱,说明那些大臣陪葬,有其他国家的客卿,也有出身秦国的三位大臣奄息、仲行、针虎,一时之间秦穆公当政时期的能臣贤将陪葬一空。

这事说来有点搞笑,秦穆公让这些大臣和将军们殉葬,完全是因为一次他自己举办的宴席上的对话,当时大家喝的大概有点醉了,历史记载是这样的:公(秦穆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奄息等许诺。及公薨,皆从死。

秦穆公说活着的时候和你们共同创业,共同享乐,我死了的时候希望你们跟随我一起到那边(阴间)再叙君臣之情。子车奄息等大臣将领们都承诺,至死追随秦穆公。等到秦穆公死了之后,这177人都活着殉葬了。

其实这事也怪继任者秦康公,怎么也得挽留一下秦国的这些人才才是,但是他没有。如此做法导致秦国的人才断流,其他国家的客卿也都不敢来为秦国出谋划策了,最终会殉葬国君的。

这种残忍的活人殉葬制度,导致秦国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秦穆公和继位者秦康公担负着主要的责任,无疑是自毁长城

秦穆公下葬时确实有177名秦国人殉葬,但这些人的成分比较复杂,但并不都算是秦国人才,这些人包括生前服侍秦穆公的随从、嫔妃,也包括临下葬时处死的奴隶,争议最大的是秦穆公生前遗命让秦国著名的人才子车氏三子殉葬,这给秦穆公的英名带来了污点。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还属于分封制时期,历史并没有实行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时期,当时只是有了郡县制的雏形,在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才完善了郡县制度,被后世沿用千年

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了一统,秦始皇的功劳自然不必多说,可要是没有秦国历代君王的奉献我想秦始皇也很难统一天下。

说起秦国历代君王或许大家都会想起秦国六代明君,除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六代明君外,不得不说秦国强大的根本还是秦穆公的功劳。

秦穆公一生任人唯贤,大胆使用非本国人才,首创了秦国的客卿制度,这样之下才造就了后来秦国得到商鞅,其变法让秦国开始走向强国之路,让秦国兵士成为虎狼之师。秦穆公甚至用五张羊皮换来的奴隶之身的百里奚,一个一国之君在当时敢于重用一个奴隶足以可见秦穆公的伟大可以说秦穆公一生广纳贤才,任贤为重,可是秦穆公死去之时却做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那就是让贤臣殉葬,一向唯才是举的秦穆公为何会如此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古人都是有侍死如侍生的观念,春秋战国更是如此,人殉虽然残暴可在当时是一件正常之事,也就是说秦穆公让贤臣殉葬也是正常的一件事。秦穆公在当时建立了很大的功勋,自然离不开手下贤臣的功劳,秦穆公可谓是这些贤臣的伯乐,肯定这些贤臣以秦穆公马首是瞻,那怕是酒后玩笑之话也是如此。

秦穆公与贤臣酒过三巡之后说出生共此乐,死共此哀。奄息等许诺。及公薨,皆从死之言,伯乐说出此话贤臣肯定在道义和面子上迎合几句。可是谁知道秦穆公真的如自己说的那样,死后真的让各位贤臣殉葬了。

抛开伯乐与贤臣的关系,秦穆公之所以让这些贤臣殉葬还是离不开帝王之术,秦穆公之子秦康公资质平庸没有体会秦穆公的深意才造就了贤臣殉葬之事。秦穆公以生前与酒后与贤臣立下誓言让其殉葬,待自己身死之后,其子赦免诸位贤臣,让各位贤臣更加感恩之下帮助后世之君秦康公处理政事,奈何这些贤臣对秦穆公感恩戴德,都愿意为秦穆公殉葬,又奈何秦康公不懂秦穆公的深意,造就了这一历史悲剧。

通过以上我们不难看出,秦穆公本身是为了让秦康公拢聚贤臣之心,是秦康公不懂秦穆公的深意,了解到此处或许大家会想到乾隆和嘉庆,乾隆也是把和珅留给了嘉庆,只不过嘉庆也是如此,没有真正明白乾隆的用意。乾隆想让嘉庆到和珅老年之时在动手,奈何嘉庆太过着急,处死了一个和珅造就了千百个和珅。

秦穆公此举如果秦康公能理解,自然也不会造就秦国近四十年积累下来人才与国力,因这此殉葬,秦国迅速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