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帝王将相的气度,帝王将相的气度是什么

  1. 古往今来有哪些嗜酒如命、千金买酒的著名“酒鬼”?
  2. 狄仁杰和包拯,谁的贡献大?
  3.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将军都是不得善终吗?举例几个安享晚年的将军?

古往今来有哪些嗜酒如命、千金买酒的著名“酒鬼”?

感谢您的提问,大梁尝试回答您的问题。

中国的酒文化丰富,关于酒的故事人物也很多。当然,说“嗜酒如命,千金买酒”可能夸张了一点。

但因为酒能助兴,使人兴发,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寄托。所以,古往今来,确实有很多“爱酒的名人”。

帝王将相的气度,帝王将相的气度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接下来,大梁就举例印象最深的两位:

▲酒仙李白

在李白现存的一千多首诗词中,至少有四分之一是和跟酒相关的。从李白写的诗来看:

帝王将相的气度,帝王将相的气度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不光愁的时候喝酒,

“借酒消愁愁更愁”;

一个人寂寞的时候也喝酒,

帝王将相的气度,帝王将相的气度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一是《三国演义》当中的周瑜在《群英会蒋干中计》这一章节当中,酒后的周瑜醉态毕露,(周瑜)乃大声吟唱道:“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狅吟!”……

二是唐代著名(狂草)书法***张旭。唐代李颀: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赠张旭》)

唐代高适: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醉后赠张九旭》)

唐代窦臮:张长史则酒酣不羁,逸轨神澄。回眸而壁无全粉,挥笔而气有余兴。若遗能于学知,遂独荷其颠称。虽宜官售酒,子敬扫帚,遐想迩观,莫能***手。拘素屏及黄卷,则多胜而寡负,犹庄周之寓言,于从政乎何有。(《述书赋》)

三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瀚。王翰少时就聪颖过人,才智超群,举止豪放,不拘礼节。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中进士。张嘉贞任并州刺史时,十分赞赏王翰的才能,常以很好的礼遇相待,王翰则自做歌并于之舞,神气轩昂,气度不凡。

王翰性格豪爽,无拘无束,常与文人志士结交,杜甫诗中以“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之句赞叹王翰。

他的诗多豪放壮丽之句,可惜很多已散失,传世之作中最负盛名的是他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流露出作者厌战的情绪,也表现了一种豪纵的意兴。

古往今来嗜酒如命,千金买酒者很多,其中为最为甚者乃是诗仙李白也,你看李白下终南山时,留宿斛斯山人家时不忘把酒言欢。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吃酒一定是要吃醉方能尽兴。

再看先生明月下一个人也要独自吃一壶老酒。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这也是吃醉后才会和月亮道别。

嗜酒如命的"酒鬼",古往今来可以举出不少名人:

比如,斗酒写诗的酒仙李白,饮酒写诗,妙诗好诗流传迄今。

比如,人民***的许世友将军,少林出身,逢大战必先喝酒助兴,战则胜。

中国的酒文化传成几千年丰富多彩,关于爱酒的故事人物也很多。当然,说“嗜酒如命,千金买酒”可能夸张了一点。

但因为酒能助兴,酒使人兴发,酒能助兴,也能使人使人使志,借酒洒疯变成酒鬼。所以,古往今来,确实有很多“爱酒的名人。唐朝诗人孟浩然舍金款待李白被传为佳话。如李白无酒不成诗,最有名就是《太白醉写》如今搬上了戏曲舞台。杜莆,陶渊明是写田园诗的高手。个个爱酒如命。

仁杰包拯,谁的贡献大?

狄仁杰和包拯这两位历史人物随着这几年的***作品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了

首先说说我的看法:狄仁杰的历史贡献大于包拯

狄仁杰一生政绩显赫,刚正严明。狄仁杰早年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狄仁杰在任上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天授二年(691年),狄仁杰升任宰相,但在相位任上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被夺职下狱,后***贬为彭泽县令。营州之乱时又被启用,并于神功元年(6***年)再次拜相。狄仁杰在任上为朝廷举荐了大批人才,如:张柬之、姚崇、窦怀贞等。时人谓之: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仁杰回到:举贤为国,非为私人也。狄仁杰还极力劝说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为恢复李唐天下做出重要贡献。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帮,对武则天痹政多做匡正。

在说说包拯,庐州人氏,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御史中丞等。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

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及知谏院时,为肃正纲纪,他弹劾了一大批贪官脏吏。他针砭时弊,对宋仁宗提出一些改革建议,敢于谏言。

狄仁杰和包拯都被后世赞为神探,他们都以清廉公正,铁面无私和英明决断闻名于世,因而也忽略了他们的政绩,他们都是当朝名臣,流芳千古

狄仁杰大唐宰辅、国之重臣,位高权重、辅佐一代女皇武则天治理天下、有安邦定国之功,包拯大宋一代名臣清官,为官清廉、执法公正、办案铁面无私,执法不畏强权,伸张正义、为国为民。两位都是历史上功勋卓著、留芳千古、名传后世的忠臣栋梁。但论贡献还是***宰辅狄仁杰更大,为官一世深受朝臣百姓敬重、还被女皇武则天尊为国老,他死后,一代女皇武则天居然一位名臣的死亡悲痛伤心还罢朝三天。所以***名臣狄仁杰贡献更大。

从小看《少年包青天》、长大看《神探狄仁杰》的我,很感兴趣来回答这个问题。

两人都是当世名臣,狄大人在朝堂功业上贡献大,包大人在民间影响大。

为了更客观评价,先简述两位大人的生平。(两位我都很尊敬,只称大人不称名)

(我个人其实更喜欢狄国老)

狄大人年轻出道任小吏时,被工部尚书阎立本点赞,“沧海遗珠”,得以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后升任大理寺丞,在一年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这直接惊到了当时来察刑狱的监察御史。其判案如神,就有了《神探狄仁杰》的诸多故事!

进去庙堂,为官清廉的狄大人直言敢谏,屡次劝服唐高宗,对违法乱纪的官员予以严惩,深得帝心!

但真正让狄大人走上人生巅峰的,是一代女皇。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累职拜相。

武则天对他道:“你在汝南为官时有良好的政绩,但却有人在中伤你,你可知道是谁吗?”狄仁杰答道:“如果陛下认为臣做错了,臣当改过;如果陛下明白臣并无过错,这是臣的***。臣不想知道中伤我的人是谁,还会把他视为我的朋友。”武则天叹服。

武则天时代,滥用酷吏恐怖统治,狄大人被来俊臣陷害,最终贬官彭泽,得以脱难。

不久后,契丹首领孙万荣作乱,一时间河北震动。女皇重新起用狄大人为魏州刺史。孙万荣闻听狄大人被起复,不战而退。狄大人威名至此!女皇很满意,再次拜他为相。

当然是狄仁杰贡献更大,他能够匡扶社稷,以阳谋而非阴谋打动了武则天,劝告武则天立儿子为比立侄子为太子关系更加亲密,自己死后能够得到子孙后代千秋万代祭祀,同时狄仁杰任人唯贤,大力提拔人才,辅佐武则天治理天下,让武则天的治世有贞观遗风,而且后来发动***迫使武则天归还太子权力的大臣就是狄仁杰一手栽培奠定的基础。而包拯仅仅是进谏审案主持公平正义的名臣,谈不上军国战略大事上有重大贡献,只是因为清官形象在后世口碑不错。

狄仁杰是唐代的贤臣与能臣,帮助李唐王朝理国家,为国出谋划策,在管理国家事务方面做出成绩。

包拯是北宋的一位直臣,其一生都追求社会公正,是一位清廉之官,其在反腐中起了很大广作用

此两位名臣相比之下,狄仁杰比包拯的贡献大一些。这也是后人所称赞的历史八大公案中的二位,既狄公案与包公案的两位主人公。耿仁杰官至宰相为辅佐武则天,而后恢复李唐王朝作出历史贡献,而包拯任过枢密副使,正治理国家措施方面略显不足。

因此可以这样说,评论一个历史人物,应看其对历史作出贡献大小而论。应从其正面及反面来评价一个人物,是为推动历史发展方面来着眼,应看来为社会的作出成就而定论,不能加入任向个人观点。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将军都是不得善终吗?举例几个安享晚年的将军?

历史上臣下功高震主被杀的确实很多。诸如秦有白起、汉有周亚夫、宋有岳飞、明有于谦。给人一种飞鸟尽、良弓藏的感觉。自然也有对应的例子。

勾践在兵败会稽山后,开始重用范蠡、文种。后来卧薪尝胆,君臣筚路蓝缕。22年终于灭吴。

但勾践在成为霸主后,主动离开到了齐国。而留在越国的文种就兔死狗烹了。

而范蠡在馆陶经营生意,富甲一方,得以善终。

最近在看《汉武大帝》,里面有个片段,汉武帝卫青你为啥这么谨慎,总感觉和你隔了什么。再一个就是,卫青在年老的时候,非要进宫见皇帝。很感慨他的做人方式。

卫青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立下赫赫战功,从不居功自傲。

子仪在安史之乱中基本是再造***的功劳。他儿子和公主的讨论就很有趣:

祖坟被挖后也很容忍。极其谨慎,得以善终。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将军没有善终有韩信、岳飞、高颖和袁崇焕等。 打天下创江山功高盖主功臣善终有范蠡、李靖、郭子仪、张良和徐达等。这几位都是典型代表

戎马一生开国将军韩信

英雄宋代名将岳飞

隋朝开国将军高颖

久经杀场背上骂名袁崇焕

1.秦朝王翦,秦灭六国王翦独灭其三,并且他的儿子又灭了两个,父子俩灭了六国中的五个。说是功高盖主一点儿也不***,但是懂得功成身退,最终能够安享晚年。

2.汉朝卫青,受汉武帝赏识,多次吊打匈奴,立下不世功勋,给予匈奴重创,此后几十年匈奴再也不敢犯境。但是即使功劳再大,卫青也始终不敢僭越,对下属也能保持谦逊低调,所以得以安度晚年。

3.唐初李靖,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靖的贡献不可谓不大,后被分为魏国公。李靖懂得审时度势,知道功成身退,果断的解甲归田,最终逃过了一劫。

4.唐中期中兴名臣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扶社稷于既倒,救苍生于水火”,虽然手握大权,但是为人十分低调谦逊。最终得以寿终正寝。也得以善终。

5.南宋韩世忠,了解岳飞的人势必也知道韩世忠,与岳飞一样是抗金名将。与岳飞不同的是,韩世忠更会为官,从不僭越,作为一名武将不会擅自参与皇族家事,最终辞官潜心修福。

先让[_a***_]理解一下功高盖主是什么意思,就是臣子功劳过大,使君主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从古至今因功高盖主而惨死在君主手下的将军有很多,比较出名的有汉朝的韩信,宋朝的岳飞,以及朱元璋手下的诸多开国大将李善长、陆仲亨等等。但是功高盖主却能安享晚年的将军也是非常之多,再此举例几个比较经典的。

张良,刘邦打天下时身边最为重要的谋士,楚汉争霸时为刘邦出谋划策,曾在鸿门宴上帮刘邦脱离险境。“为汉王请汉中地”“长计谋平天下”等策略都为刘邦***纳,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刘邦称帝后封其为留侯。刘邦生性多疑称帝后大肆杀戮功臣,为其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英布、彭越等先后被杀,使张良深悟了“敌国破,谋士亡”的道理,害怕刘邦也不会放过他,乃辞官而去,归隐山林之中。

卫青,西汉时期汉武帝手下的大司马大将军,在对抗匈奴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使当时从未被击败过的匈奴溃败,曾战匈奴七战七捷,在各种战役中都是屡建奇功,深得汉武帝刘彻重用。但卫青为人低调,从不与人树敌,对将士爱护有加,对同僚礼让谦和,加上姐姐卫子夫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所以深得汉武帝信任,晚年得以安享度过。

其实历史上功高盖主却能安享晚年的将军还有很多,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与岳飞同一时期的抗金英雄韩世忠,清朝末期平定太平天国的曾国潘等等,这些将军之所以能够安享晚年其实都是看破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在君王身边也许为人低调,懂得取舍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