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帝王将相的命令,帝王将相的命令是什么

  1. 亲王发令叫“懿旨”吗?为什么?

亲王发令叫“懿旨”吗?为什么

不是。

懿旨,是皇帝后宫三后(太皇太后,皇太后或者皇后)发布的命令。

古人所谓嘉言懿行,懿的含义是女子美好的德行,所以后宫里三后如果有旨意发布,就称之为懿旨。

帝王将相的命令,帝王将相的命令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王朝时期,不同身份的人行文命令都有不同的格式,随着不同的朝代也会有不同的名称,基本上明清之后比较固定下来。

圣旨皇帝的命令。

懿旨: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命令。

帝王将相的命令,帝王将相的命令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令旨:多是太子的命令。(某些时期皇帝,三后,太子的命令均可称为令旨)

法旨:一些神仙或者宗教领袖发布的命令。

简单来说,亲王发令叫令旨,皇后或者皇太后、太皇太后发令才叫懿旨。

帝王将相的命令,帝王将相的命令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旨”的本义是美味的食物,后来演变出了意见的含义,不同人物的意见,也就是不同的旨。

旨,凡天子谕告臣民曰诏旨,下承上曰奉旨。——《正字通》

放到书面上,就是皇帝的圣旨,皇后的懿旨,太子和亲王的令旨,各级官员的钧旨等等。

“懿”的意思是美好,后来发展为多指女性的德行美好,而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这几位女性都可称为***,谁敢说她们没有德行?肯定要高呼德行美好啊。她们发出的命令,也就被称为懿旨。

朕钦奉皇太后懿旨。——《清高宗实录》

至于皇太子和亲王发令,则是令旨。

令旨原本是指帝王命令的,宋朝以后则指太子和亲王的命令,偶尔也有皇太后命令为令旨。

僧辩既入,背泉而坐,曰:"鲍郎,卿有罪,令旨使我鏁卿,勿以故意见待。"——《梁书·王僧辩传》(皇帝命令称令旨)
国朝所司承旨之别:乘舆称圣旨,中宫称教旨,储闱称令旨。——宋·岳珂《愧郯录·圣旨教令之别》(太子命令称令旨)
我太祖为吴王时,凡用人行政见于牒文,则曰“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皇明通纪》(吴王朱元璋的命令称令旨,皇帝指龙凤***皇帝韩林儿)
癸卯,以皇太后命为令旨。——《金史·章宗纪一》(皇太后命令称令旨)

就权力含量而言,一般是皇帝的圣旨最重,但如果是后宫垂帘听政的话,懿旨完全可以做到压制圣旨。令旨则经常是圣旨的从属,就算是朱元璋这种自封亲王的实权人物,名义上也是要把圣旨摆在前面的。

懿旨指的是皇太后或皇后的诏令或指令,所谓懿的本意指美好,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德,因此懿旨这个词就用来指身份高贵的皇室女性下的命令。

亲王的旨意与皇贵妃、皇太子的旨意一样,被称为令旨,而不是懿旨。

圣旨与令旨在公文中同时出现,比较耳熟能详的就是朱元璋自立为吴王时期发布的文告,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但是仍旧尊奉龙凤***,朱元璋集团发布的公文开头是:

皇帝圣旨,吴王令旨。

皇帝指龙凤***的皇帝小明王,吴王指自封亲王(自从亲王、郡王分设之后,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的朱元璋,一个是圣旨,一个是令旨,清清楚楚。

圣旨与懿旨相比,在大多数正常的情况下当然是圣旨具有更大的权力内涵,但是如果在特殊的时期比如皇帝年幼,圣旨会以钦奉懿旨等抬头颁布,比如清末的逊位诏书。

而亲王令旨,除非是朱元璋这种实际独立的集团所发布的,通常其权力含金量要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