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帝王将相多短命

  1. 历史上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为什么都比较短命?
  2. 晚清四大名臣中曾国藩寿命最短,年仅61岁就去世了,这是为什么?

历史上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为什么都比较短命?

最近在看关于南北朝的一些书籍,刚好来聊聊这事儿。先简单聊聊南朝的历史背景,从司马懿篡位伊始,一代枭雄曹操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就改姓司马了。公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正式废魏立晋,可是传到儿子司马衷这,出了个凶悍皇后贾南风。南姐堪称中国历史上最能折腾、最无耻的女性之一。说出“何不食肉糜”这一惊世骇俗之语的傻儿皇帝司马衷从此成了摆设,司马家族的各个王爷们粉墨登场,为了争夺皇位,开始了变态式的自相残杀,史称“八王之乱”。

从“八王之乱”开始,中原大地就陷入了无止尽的混战。鲜卑、氐、羌、羯、匈奴民族也逐鹿中原,史称“五胡乱华”。西晋实在干不过啊,就灭亡了。皇族司马睿南迁建康重新建立晋朝,史称东晋。东晋各个势力又开始内斗,到最后大将刘裕灭了东晋,建立宋朝,开始进入南北朝时代。南朝四国宋齐梁陈是更迭的,为什么都那么短命,我觉得有几个主要原因:

一、争夺皇位、自毁长城

帝王将相多短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简单的说,就是自己作死。这几个朝代除了开国君主有所作为,接班人是一代不如一代。为了争夺皇位,也为了免遭其他兄弟宗族屠戮,和司马家族一样,自家人打得不亦乐乎。宋朝的刘劭杀了亲爹刘义隆;齐朝萧鸾夺得皇位后,屠戮宗室,连小孩也不放过。过度的杀戮使得***自危,自己如果不先下手,说不定明儿就被自己的兄弟叔叔杀了。南朝宋才五十多年,出了九个皇帝。皇位更迭太快,哪有空建设国家,国力衰退是灭国的主要原因。

二、昏君无道、民心尽失

这四朝一百多年间,像刘义隆这样的有为君主少之又少,“元嘉之治”刚让纷乱的世道安静一阵,倒霉的刘义隆居然被儿子杀了。这些倒霉孩子当了皇帝好好干也行,结果呢,一个比一个荒唐,一个比一个昏庸。宋前废帝刘子业、后废帝刘昱、齐前废帝萧昭业、后废帝萧宝卷、梁建文帝萧纲,都干了什么事儿:荒淫、滥杀、***……像刘子业不仅和姑姑***,还和姐姐山阴公主鬼混,甚至让左右侍从***公主、嫔妃……这样的混账皇帝太多了,国将不国,民不聊生,自然不会长久。

帝王将相多短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是不能简单盲目对比的,而且历史是不能重来,历史是没有如果的。

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说起来是没有毛病,可历次分合的缘由、时代背景、背后产生的决定因素千差万别,试图在所有的时代所有历史阶段找出共同点进行概括只能是缘木求鱼,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越概括越离谱,最后恐怕真正的共同点只剩下分和合了。

南北朝的时候因为战乱 政乱的原因,造成了***兴起和颠覆的频繁。所以这个时代的君主的个人命运多是很黯淡的,即便是***更换频率相对较低的南方,从东晋到宋齐梁陈,废帝出现的次数依然非常频繁,在位一年的皇帝屡见不鲜,东晋皇帝在位超过十年的只有三人(司马聃,司马曜,司马德宗),宋齐梁陈更是一朝仅一人(刘义隆,萧赜,萧衍,陈顼)。

帝王将相多短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这种大社会时代背景下,对政治斗争的高度敏感,对武力,特别是军事暴力的盲目崇拜和滥用,沉迷于欲望享乐或宗教的虚无信仰,这样的社会思潮不但在社会上盛行,也不可避免的会对皇帝个人的心态和行为造成负面的影响。最终造成了频繁的朝代更替

宋,齐,梁,陈都属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首先看下当时的局势。宋,齐时期对持的北方***是北魏,梁朝时期变成了西魏和东魏,陈朝时又变成了北齐北周。总体来说是北强南弱,首先说宋朝,刘裕死后,宋文帝北伐惨败,宋朝国势衰弱,被权臣萧道成夺取了***。其次是齐国,齐国在位23年,却出了7个皇帝,很多皇帝都死于内乱,严重的削弱了齐国的国力,最后萧衍上位。再次是梁朝,萧衍在位47年,后期灭佛,搞的全国乌烟瘴气,后来又出现了候景之乱,萧衍本人也被饿死。梁朝北方大片土地被北齐和西魏占领。最后是陈朝,陈霸先从梁朝接手后疆域已是南朝最少的一个,同时北方的北周渐渐强大,灭掉了北齐,统一了北方,虎视南陈。南陈后主好色,而且经常不理朝政,最后被隋朝杨坚的儿子杨广所灭。宋,齐,梁,陈总体来说继承的是东晋的疆域和国力,整体实力不如北朝,只能凭借长江天险偏安一隅,而且内乱不断,最终都比较短命。

南朝短命有其必然的历史因素在其中。

第一,刘裕开创了武力夺取国家***的恶例。在南朝之前,秦代亡于农民起义西汉亡于王莽篡政,东汉亡于曹丕嬗代。曹魏亡于司马氏夺权。晋朝亡于五胡入华。这些王朝的更替都是符合传统思想上的盛衰兴亡,国君在末期都保证了基本的体面。而且这几代对于亡国遗民都保证了优待,汉献帝的山阳公,魏帝曹奂的陈留王都有一席之地来保持自己的宗庙。可是刘裕身为臣子,一无臣节,二无仁德,多次弑杀皇帝,东晋司马德宗、司马德文都是死于他手,还诛杀了司马氏全部的皇族。这就导致后人也可以如法炮制,对付他的子孙。公元479年权臣萧道成夺位灭宋,建立南齐就是同样的手段和过程。

第二,内乱不停。宋、齐、梁、陈都曾经爆发过大规模的内乱,有的是同姓宗室手足相残,有的是权臣祸国拥兵自重。宋时义嘉之乱,齐时宗室之乱,梁时侯景之乱,陈时后主之乱。这几场内乱都深刻的动摇了国本,以至于每个朝代都不长久。

第三,僧俗关系紧张,人口减损,豪强四起。这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是社会上的真正统治者,南朝尤为严重。再依托佛教思想控制人心,使得世家大族的权力几乎比皇帝还大。他们的支持足以颠覆皇朝,又通过庄园经济和荫蔽制大量地吸收人口,所以国家的经济基础十分脆弱。

第四,社会思想混乱。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很多不可思议的怪异理论,尤其以社会上层为多。皇帝之中甚至出现了大量半痴失智,心智失常,人格分裂的奇葩。统治阶层都是如此荒诞,更不要说底层的群众。所以,这样混乱的文化和思想自然会使得社会陷入混乱与动荡之中。

南朝上启东晋,下承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乱世,乱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这个乱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内部争权夺利严重,主要是武将乱政,直接导致了宋、齐、梁、陈各朝更迭频频。

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这些开国皇帝无不是拥兵自重的大将,他们只待时机到来就推翻旧***,建立新***,所以每个***的生命周期都很短暂。

二是士族庶族之间的历史遗留矛盾没有化解,反而愈演愈烈。

自晋朝以来,门阀士族依然是握有经济、政治权益的旧贵族,虽然在南朝时没有了军权优势,但他们手中掌握的财富仍然有颠覆***的可能,南朝的皇帝也试图想着扶持庶族来限制士族力量,从而稳固统治,但是从结果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反而还加速了该王朝的快速解体灭亡。

故南朝的短命,一言以蔽之,就是这一段时期是宗室、士族、寒门三大阶级的历史活跃期,加之南朝社会礼崩乐坏,极大激化了阶级矛盾,又没有良好的制度进行规避,所以战火横飞朝代更替。

东晋衣冠南渡后,迅速走向衰落,门阀士族惶惶不可终日,皇室的权威日渐式微,不仅令北伐一统天下成为了难以实现的梦,反而连***的基本生存都是问题,于是接连爆发了几次内部***,寒门在此环境中崛起,统治秩序愈渐失衡,而寒门的壮大掌权,带来的一个消极意义就是威望明显不足,不仅仅受到了旧士族的强烈反击,甚至连寒门本身也相互倾轧,源于南朝没有在制度上提供一种公平的竞争机制。

之后的隋唐就格外的注重到了这些问题,积极总结南北朝历史经验教训,利用机制的创新建立了科举制,平衡了三大阶层之间的利益分配,又替代了朝廷“均田制”,把门阀士族所赖以生存的土地分割成为若干小块,令地方豪强丧失了挑战中央的底气,只能乖乖的顺着政策方向走。

而南朝就不具备这样的历史条件,一是庶族统治者依然需要借助门阀士族的势力维系其***的合法性和稳定性,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现阶级矛盾,二是国家南北对峙,并没有完成大统一,以军事为主导的地位不可撼动,而军队又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所以将军拥兵自重的现象明显,严重威胁着皇权统治。

晚清四大名臣中曾国藩寿命最短,年仅61岁就去世了,这是为什么?

答:哎,这位提问问题的网友,真是越来越调皮!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小白,小白中又透出满满的调皮。

有一句歌词怎么唱来着?

“成千上万个门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四个人之中,肯定有一个人寿命最短,一个人寿命最长嘛。

晚清四大名臣指的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因为曾国藩寿命最短,您就问为什么曾国藩寿命最短;如果是张之洞寿命最短,您就会问为什么张之洞寿命最短,怎么着都会有这么一问。

好吧,那就来认真解答一下吧。

曾国藩出生于1811年11月26日,逝于1872年3月12日,享年61岁,四人中寿命最短。

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2月15日,逝于1901年11月7日,享年78岁,四人中寿命最长。

放眼整个中国各个王朝,曾国藩都能够跻身名臣之列,因为他为官能干,平定太平天国,又深知政治进退,及时解散湘军,安全走出“鸟尽弓藏”的政治困境。  

↑曾国藩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曾国藩的清廉,忠诚,进取,勤劳,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亮眼的闪光点。

看到如今一些小小科级、处级干部***,大贪特贪,拿来跟曾国藩相比,判若云泥,如同臭虫比之日月,相差太远。  

然而,曾国藩实现他的成就,不是没有代价的——他付出的是他的生命。  

曾国藩绝不是天资超凡的人物,这也是他近百年来反复被无数人模仿学习的原因之一,大家都觉得曾国藩是中等资质,自己可以努力学习学习,但几乎没有人能够学到他的精髓——勤,恒二字!

↑曾国藩的立志对他人生影响深远↑  

曾国藩是立了大志向的,而他立志之时已经将近而立之年,在京城当官的时候,作为首都里的公务员,他的应酬来往不断,他也很喜欢凑热闹,不过他的家庭经济实力限制了他的发挥,囊中羞涩是常有之事,做京官多年甚至仍然不得不啃老。  

在那个年代,多少这样的官员天天醉生梦死,天天四处活动,攀附他人,然后利用手里职权大肆贪墨,可曾国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毅然选择跟着当时一些理学名家学习修身,走向成为圣贤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