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评论历史人物的议论文800字

  1. 如何评价范仲淹?
  2. 如何评价鲁迅?

如何评价范仲淹

本人最为崇拜范仲淹先生的为人,特用一篇长文,纪念范仲淹!纪念这位伟大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词人、大慈善家、改革家,纪念这位胸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代名臣,纪念这位宋代官场老刺头、啄木鸟,不平则鸣的孤胆英雄,纪念这位威震西北边陲的一代名将

1,范仲淹是北宋历史上第一个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在宋代,“文正”这个谥号是授予文官的最高等级,对于“文正”这种高大上的字眼,皇帝是不肯轻易给人的,整个宋代得到这个称号的也不超过10个人,据说范仲淹是宋朝第一个得到这个谥号的人。

2,范仲淹是不平则鸣的宋代官场“啄木鸟”!他像啄木鸟一样一生都在为宋朝挑刺看病,他有着一张乌鸦嘴,看不惯的就“不平则鸣”。范仲淹是宋代最大胆的文人,欧阳修说他“敢与天子争是非”,他拥有一颗最坚硬的心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心焉介如石,可裂不可夺”。举个例子吧。明道二年,京东和江淮一带大旱闹蝗灾。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请仁宗马上派人前去救灾,但仁宗不予理会,范仲淹就质问仁宗,“如果宫廷之中半日停食,陛下该当如何”,言辞激烈。关于闹蝗灾这个事,历朝历代都会发生,如何处理,宋仁宗应该向唐太宗李世民学习。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二年京师大旱闹蝗灾,李世民去视察灾情,看见蝗虫,直接抓起放到嘴里吃下去,说蝗虫啊,老百姓有错的话,那都是我的错,你蝗虫要是有灵的话,就别祸害百姓了,就来吃我的心吧。他的朋友梅尧臣劝他,没事少说话,小心得罪人,范仲淹说,他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评论历史人物的议论文8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范仲淹是西北边陲的屏障!他是边塞词的第一人和倡导者!范仲淹后来改行做了武官,负责在西北和西夏人做军事斗争。在军事上,范仲淹不是个刺头,而是个老谋深算的战略家。他不会犯“左倾冒险主义”,更不会犯“右倾机会主义”,而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取积极防御政策,培养出许多像狄青那样有勇有谋的将领,并训练出一支作战强悍的部队,为宋朝西北边境的安全立下汗马功劳。在西北戍边期间,范仲淹写下了一系列的《渔家傲》词,气势悲壮苍凉,意境雄健刚烈,开豪放派宋词的先河。

4,范仲淹是热衷慈善的伟大的教育家!作为宋代最知名的公知,最大胆的言官,范仲淹始终廉洁自律,“直道岂求安富贵,纯诚惟欲助清光”是他为官的座右铭。他在苏州首先创办“义庄”这种民间慈善机构,以接济族人。范仲淹在著名的应天书院做过老师,培养了一大批知名的官员和学者。在苏州做官的时候,他买下一块叫做“南园”的地,本想建造私宅的。风水先生告诉他买了块风水宝地,今后范家必将出公卿贵人,范仲淹听了大喜,既然是块风水宝地,那就拿来做学校好了,让它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岂不比我家多出几个公卿贵人更好吗?于是他就在这里修建起了苏州郡学,这就是现在著名的苏州中学的前身。

有先忧后乐之广襟,文安武治(文能安邦,武能治国)之奇才,忠君报国之赤诚。德言立于世,功名垂于今,芳名流于后。吾辈以先贤为自豪,仰之敬之,立亭颂之,亭曰:“思范亭”;亭联曰:“澄清试看朝宗水,忧乐难忘思范亭”(思范亭又名:“乐乐亭”,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为亭名。因修公路和水库,现以***于另址)
(图片来自网络)

评论历史人物的议论文8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章千古武功赫赫威

“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梁启超曾说“五千年来历史中‘立德、立功、立言’者只有两个人:范仲淹和曾国藩。“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武功赫赫威。西汉霍去病征讨匈奴连战连捷,匈奴人唱:“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西北边陲谣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北宋范仲淹戍边西北,全力收拾兵败如山倒的残局。筹边、治军、抚民、筑城,连败西夏军队,让西夏闻之惊破胆,称范仲淹“腹中有数万甲兵”;羌人尊称为“龙图老子“。

评论历史人物的议论文8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章千古名。《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历代传诵千古名篇;《灵乌赋》中“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彰显文人为正义鼓与呼的浩然正气;苏轼评价铁骨铮铮的《上政事书》“天下传诵”;《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每每读来心中起苍凉悲壮之感!

寒门学子的典范。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改嫁。范仲淹先苦读于湖南醴泉寺,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和切成细末的咸菜一起吃,吃完继续读书,如是者三年。后世划粥割齑的美誉得如此事。后来往南都应天府求学,数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

古今官员的典范。范仲淹做官不选边、不靠边,唯从正义。天下大旱蝗灾蔓延,范仲淹奏请朝廷派人视察灾情,仁宗不予理会。范仲淹质问仁宗:“如果宫中停食半日,陛下该当如何?” 仁宗幡然醒悟,开仓济民。吕夷简权势熏天,范仲淹“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他向皇帝上”百官图“指出吕夷简的结党之实。最终被贬为饶州知州,妻子也因病故去。好友梅尧臣写《灵乌赋》劝他做个喜鹊,别学乌鸦那么多嘴惹祸,但范仲淹回复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出任泰州时,重修捍海堰,横跨通、泰、楚三州200华里。不仅当时人民的生活、耕种、产盐有保障,还在后世“捍患御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范公堤”,遗址迄今犹存。

范仲淹出知苏州,开浚昆山、常熟间的“五河”,将积水导流太湖注入大海。范仲淹“修围、浚河、置闸”的治水措施,泽被后世。

感谢大圣相邀!

不为良相便为艮医。先天下之扰而扰后天下之乐而乐。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等等留世格言至今鼓舞和激励着华复子孙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着前进着…这就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军事革新家一一范仲淹。

大家生于太宗端拱二年(989一1o52)字希文、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先锋。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条令及战略措施加以改善,使得西域边疆长期稳定,经他摧见的许多学者文豪都成为北宋国之栋梁。他倡导的先扰后乐思想和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理念是中华文明历上光辉一页。

范仲淹二岁成孤儿、自幼好学苦练、勤奋而又坚强的个性、练就了一身能文能武的本领深受上师的好感、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使得他能成为北宋朝野的骄骄者是来之不易的。他才是真正的华夏子孙凯模,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先驱者,国泰民安智慧星也!

第一次知道范仲淹这个名字,是在我高中时候的母校——河南省邓州市第一高级中学。

学校的旁边就是一个景色秀美的景区——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正门像。

花洲书院内的春风阁(笔者拍摄于2017年7月)

百花洲畔(笔者拍摄于2017年7月)

后逐渐得知,花洲书院鉴于宋庆历年间,庆历五年(1045年),主持新政受挫的参知政事范仲淹,离开了京城,辗转来到邓州做一个小小的知州。

如何评价鲁迅

谢谢邀请。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新闻学奠基人。下面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生于1881年,卒于1936年,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文章时使用的笔名,后来一直沿用到他去世。鲁迅出生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后来家道中落,1920年到日本留学。父亲病故对他影响很大,于是开始学医。但是由于学习期间被国民精神上的麻木和落后刺痛,便毅然弃医从文,走上了以文学作品来唤醒民众的人生道路,最终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其次,鲁迅是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以及《故事新编》。其中《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第一篇***,它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彻底反封建的第一声呐喊。但是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阿Q正传》。这篇***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落后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深刻塑造了一个“未经革新的古国”的“国民灵魂”的代表人物阿Q,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就是人的不觉醒、人的价值的沦丧和人的尊严的欠缺。鲁迅对阿Q这个人物的塑造,将喜剧与悲剧意蕴巧妙地融合到一起,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我从初中时到现在,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就翻开来阅读一遍,而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可以这么说,鲁迅的文章早已渗透进了我的灵魂。我觉得,这或许就是鲁迅文学艺术的魅力所在。

第三,鲁迅杂文成就突出。通过杂文,鲁迅显示出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革命者形象。鲁迅的杂文爱憎分明,语言尖锐,笔锋犀利,形象生动,具有浓烈的艺术色彩。1936年,鲁迅病逝于上海,灵柩上覆盖了一面旗帜,上面“民族魂”概括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对鲁迅先生最精准的评价。

鲁迅是最了解国民本性的人,上世纪有两个人最了解中国,一人拿起了枪,一个拿起了笔,拿起枪的是主席,拿起笔的是鲁迅。网上有人称先生是喷子始祖,这有一定道理,你要看他喷谁,喷得对不对,喷的后果。他喷的是黑暗的制度,黑暗的社会,黑暗的国民劣根性,《狂人日记》《祝福》《药》《阿Q正传》《孔乙己》等***,《友邦惊诧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等杂文即是明证,这些杂文带着先生的体温,带着先生的热血,他喷得是正确的。再看他喷的后果,他一生被用近百个笔名,多次被通辑,他为自己吗?一个人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横眉冷对千夫指,何等坦荡,何等无私,何等无惧!这就是李守常先生倡导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先生“百炼钢"的一面。他对百姓呈现的则是“绕指柔"的一面。对白莽柔石萧红阿英为代表的青年才俊竭尽关心帮助之能事,应了他的“名”一“树人"。他又是个真性情的人,当年和***员瞿秋白亲如兄弟堪称知己,成了三十年代文坛双璧,甚至为了了解红军把在上海养伤的师长陈赓请到家,连方志敏也把遗稿托付给他,这要何等的胆量!至于敢娶学生许广平为妻,那对先生来说更是张飞吃豆芽一小菜碟。望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