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战争历史 > 正文

印度历史怎么写中印战争

  1. 历史上中国与印度有过哪些交集?打过几次?
  2. 中印边境冲突,最终的结局会怎么样?印度的目的又是什么?

历史中国印度有过哪些交集?打过几次?

历史上,中国与印度共发生过三次大的战争,每次都是以印度完败而收场!

第一次中印战争

第一次中印战争发生在汉朝,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公元90年,班超出使西域的时候,路过印度,当时的印度叫贵霜国。班超向贵霜王介绍了大汉王朝的情况,贵霜王听了大汉美女如云,就想要求取大汉的公主。而此时的大汉王朝,因为扩僵开土有限,根本没听说过贵霜这个国家,于是就果断的拒绝了贵霜王的请求。当时的贵霜帝国可不是无名小辈,而是与汉朝、罗马、安息并列的世界四大强国之一。贵霜王得知请求被拒绝后,很是生气,于是派兵七万越过帕米尔高原,进攻汉朝的西域属国。班超只是把情况向大汉天下汇报一下情况,根本没动用正统的大汉王朝的军队,直接统领各属国的部队诱敌深入后迫使贵霜帝国投降。这次战争以贵霜帝国完败而结束。

印度历史怎么写中印战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次中印战争

第二次战争发生在公元647年,李世民还是大唐皇帝。李世民派长史王玄策出使印度。没想到当时印度国大臣阿罗那顺篡夺王位,导致国中大乱。阿罗那顺当了国王以后,就对就国王的大臣们赶尽杀绝,就连唐朝特使的军队也要攻击,王玄策只有三十多个骑兵,寡不敌众失败被擒,后来王玄策趁乱逃脱。

王玄策逃到附属国吐蕃后,没有回到***,而是就地征召军队。得到一万人左右的兵马后,直奔中天竺的茶博和罗城,经过三天的厮杀,攻破了茶博和罗城。斩敌三千,俘虏数千人,溺死一万余人,活捉阿罗那顺。阿罗那顺的妻子带领残余部队逃跑,王玄策继续追击,击败了阿罗顺那的残部,俘虏一万两千余人,五百八十座城池投降。王玄策带领一万余人,打的天竺众国心惊胆战。贞观二十一年五月,王玄策班师回朝,被封为朝散大夫。这一次,印度同样以完败告终!

印度历史怎么写中印战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次中印战争

1962年10月20日,印度军队集中22000余人的兵力,在中印边境东段、西段向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刚开始,毛泽东以极大的克制尽量避免发生战争。他坚持说:“就让他欺负,无论如何不要打。”没想到印度以为中国好欺负,不敢和他们动手。更是有恃无恐,不断向中国边境增兵,步步向前推进。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提出,对印“不打则已,要打起码能保证边界一带几十年的安定”。然后,毛主席手一挥:“扫了他!”东西两线同时对印发起反击。东线,在张国华将军指挥下,风卷残云,印度第7旅溃不成军。西线,在何家产指挥下,只经1小时战斗,即全歼了守敌,接着迅速拔除了印军31个侵略据点。战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让印度老实了几十年。

印度历史怎么写中印战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古至今,印度和中国打仗没赢过。以前赢不了,现在也赢不了,以后更赢不了!

中印边境冲突,最终的结局会怎么样?印度的目的又是什么

中印边境冲突,最终的结局会怎么样?印度的目的又是什么?

谢谢诚邀!

中印边境的冲突,最终的结局是以双方的既定边境协议。也就是我方继1962年两国发生边境战争以来,双方所控制的实际边境线区域,这一层是不会变的。其它边界地域的包括有争议的区域还是要回到谈判桌上来,有待中印双方的谈判。

印度的目的是什么?

印度的目的这次是因加勒湾河谷边境区域引起的冲突。它是以这个区域为突破口引起既成边境区域两国争议事实,好在谈判中处于弱势一方,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怜悯。你们看泱泱大国怎么样怎么样把我印度这个区域……这叫做我们坊间说的碰瓷讹诈。从而在国际上得到更多的实际利益。

这次印度蓄意挑衅,高估自己,盲目自信其背后的推手不外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暗中支持,或许印度军队中有亲西方势力的代理人,目的就是遏制阻挠我国的经济发展,制造事端,引起热点,欲盖弥彰,混滑是非,颠倒黑白。说白了,印度就是个马前卒找茬滋事。这样闹得越欢它们越乐意,得意忘形。

如果印度方面错判形势,不冷静清醒,高估自己的实力那将是一场不可避免的两国战争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国***几次表明自己的严正立场,告诫印度不要误判形势,高估自己,切实要求印方严格管控一线部队,处罚带头闹事人员,是正确的,理性的,得力的。

一个目的印度为美国等西方势力吆喝,出台演戏,最终幻想,印度我跳了舞而且跳了摔跤了,总有一杯米梗吧。

为美国等西方势力推波助澜,浑水摸鱼。

所以说印度这次对我国的挑衅引起的冲突不是一箭三雕加上国内的***疫情漫然,民粹主义势力抬头猖獗,嫁接矛盾转移焦点,给当政者减少压力而酝酿已久的一箭四雕。

中印冲突的最终结局就是维持目前的现状,印度打又不敢打,印度又不可能放弃殖民思想,印度对周边国家的领土态度是,能蚕食一点就蚕食一点,不能蚕食就等机会,但印度是会一直盯着的,就像一只流浪狗盯着食物一样,只要你稍一疏忽,它就把食物叼走了。

印度的殖民思想和印度的大国心里,要印度必须对中国保持强硬,让印度必须在边境上不能后退,不但不能退,有机会还要向前蠕动一下,这就是印度一直奉行的所谓前进政策。

印度对中国的强硬,一个是印度野心膨胀的体现,一个是俄美在印度后面怂恿,蛊惑造成的,俄美需要印度出来牵制中国,俄美需要印度像一块胶皮糖一样一直黏住中国。

其实印度的外交环境是全球最好的,俄美对印度可以说是娘亲舅爱的,印度的外交环境为什么这么好,因为印度对俄美是不构成威胁,对俄美是行不成挑战的。

当俄美认为印度没有威胁时,俄美对印度都是喜笑颜开的,就如同一个大人看一个小孩,不管这小孩多么顽皮,多么顽劣,这个大人都不会感到这个小孩对自己有危险,相反大人还会说,这个顽劣的孩子很可爱。

印度就是这么一个孩子,印度在俄美眼前是很可爱的,印度在我们面前就是顽劣了,是那种没有教养的,让人生厌的顽劣,俄美正是需要印度对我们的顽劣,这是中美俄大国博弈性质决定的。

印度是殖民思想,强邻是强敌,弱邻是弱敌,印度的殖民思想是如果不成为印度的殖民地,就是印度的敌人,强邻和弱邻都是印度敌人。

印度跟韩国是一样的,只会叫,不考虑后果的国家,永远自以为是,所以说中印关系的结果,不如去考虑一下日韩的关系的结果。

一个国家的对外,民众导向,是很重要的,若在自身不利的情况下,这种民粹是很害人的。中国在这种民众的导向上,拿捏有度,不像印度,每天的媒体都在报他们又死人,又受伤了,逼得官方要照顾到民众的情绪,这在自身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后面的任何行动,将都会是不理智的。现在莫迪,他在火上烤了,在这种情形上,进退不能自如了,这也是他对平时狂妄的思想买单的。另外,他们也急于报1962年的仇,所以发生小规模的战争是在所难免的,这关键在于后勤的保障,我们国家的武器是自产自给的,印度是到处买***,我们不是对付印度的实力,而是对付“联合国”的军队,因为武器有俄制,法制,美制的,中国应该对症下药,来个精准翻土式的打击,不能打平,要打到印度求饶,如:在锡金一段,彻底地封喉他,让他再争扎个五十年,让他的飞地成为第二个孟加拉。在亚洲,韩国与印度是最需要教训的,不教训的话,任由他们的民族情绪乱狂妄,这对区域是不稳定的。也刚好让全世界看看,中国不想打,若真的要打,就要***地打。

另外,关于印度的目的,起先,他只是转移国内疫情及经济不利的视线,谁知这把火难灭,我相信莫迪内心是慌的,只是他下不台而以。

所以只要印度敢开第一火,一定要大规模解放全印度,不能再像1962年这样手软了。

其实结局已定,有天定的成分,也有人定的成分,也会存有变数。

如果发生战争对于印度来说是非正义战争,邪不压正印度的无理要求何不断蚕食他国土地的阴谋,一旦开战,印度必败无疑。所谓天道,就是人道,任何不讲天道和人道的组织和个人哪一个结果会很好呢?所以,他们的初衷已经注定了他们会输掉这场战争。

关于人定胜负,其实不难理解。我们的队伍是为正义而战、为保家卫国而战、为真理而战。

而他们的队伍却恰恰相反,他们的士兵到50岁才能退伍;他们的武器装备都是万国造的产品;他们的炮弹基数不知道能打几轮;他们的飞机一旦出现故障就会等千里迢迢的厂家派人来修;一个合格的***和炮弹都生产不出来的国家,靠什么去赢得战争呢?

每年的九月份到来年的六月份,是这一带大雪封山的季节。海拔高,气温低这些不利因素会导致不战而终的结局。作为小草民,我最担心的就是九月份之前,如果印军不主动出击,这场争端就结束了,否则有可能面临比1962年更加惨烈的战争。

至于印度的目的,无非是想转移国内矛盾,再就是向世界展现它的大国雄姿。野心是害人的!

总之我们不希望开战,和平不好吗?但我们不怕开战,再打一次,至少还能换来几十年的边境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