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帝王将相胸怀战事,帝王将相意思

  1. 秦穆公一生广纳贤才,任贤为重,为何死去之时把贤臣殉葬?

秦穆公一生广纳贤才,任贤为重,为何死去之时把贤臣殉葬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还属于分封制时期,历史没有实行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时期,当时只是有了郡县制的雏形,在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才完善了郡县制度,被后世沿用千年

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了一统,秦始皇的功劳自然不必多说,可要是没有秦国历代君王的奉献我想秦始皇也很难统一天下。

说起秦国历代君王或许大家都会想起秦国六代明君,除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六代明君外,不得不说秦国强大的根本还是秦穆公的功劳。

帝王将相胸怀战事,帝王将相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秦穆公一生任人唯贤,大胆使用非本国人才,首创了秦国的客卿制度,这样之下才造就了后来秦国得到商鞅,其变法让秦国开始走向强国之路,让秦国兵士成为虎狼之师。秦穆公甚至用五张羊皮换来的奴隶之身的百里奚,一个一国之君在当时敢于重用一个奴隶足以可见秦穆公的伟大可以说秦穆公一生广纳贤才,任贤为重,可是秦穆公死去之时却做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那就是让贤臣殉葬,一向唯才是举的秦穆公为何会如此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古人都是有侍死如侍生的观念,春秋战国更是如此,人殉虽然残暴可在当时是一件正常之事,也就是说秦穆公让贤臣殉葬也是正常的一件事。秦穆公在当时建立了很大的功勋,自然离不开手下贤臣的功劳,秦穆公可谓是这些贤臣的伯乐,肯定这些贤臣以秦穆公马首是瞻,那怕是酒后玩笑之话也是如此。

秦穆公与贤臣酒过三巡之后说出生共此乐,死共此哀。奄息等许诺。及公薨,皆从死之言,伯乐说出此话贤臣肯定在道义和面子上迎合几句。可是谁知道秦穆公真的如自己说的那样,死后真的让各位贤臣殉葬了。

帝王将相胸怀战事,帝王将相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抛开伯乐与贤臣的关系,秦穆公之所以让这些贤臣殉葬还是离不开帝王之术,秦穆公之子秦康公资质平庸没有体会秦穆公的深意才造就了贤臣殉葬之事。秦穆公以生前与酒后与贤臣立下誓言让其殉葬,待自己身死之后,其子赦免诸位贤臣,让各位贤臣更加感恩之下帮助后世之君秦康公处理政事,奈何这些贤臣对秦穆公感恩戴德,都愿意为秦穆公殉葬,又奈何秦康公不懂秦穆公的深意,造就了这一历史悲剧。

通过以上我们不难看出,秦穆公本身是为了让秦康公拢聚贤臣之心,是秦康公不懂秦穆公的深意,了解到此处或许大家会想到乾隆和嘉庆,乾隆也是把和珅留给了嘉庆,只不过嘉庆也是如此,没有真正明白乾隆的用意。乾隆想让嘉庆到和珅老年之时在动手,奈何嘉庆太过着急,处死了一个和珅造就了千百个和珅。

秦穆公此举如果秦康公能理解,自然也不会造就秦国近四十年积累下来人才与国力,因这此殉葬,秦国迅速衰落。

帝王将相胸怀战事,帝王将相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 子车奄息

交交黄鸟止于桑 谁从穆公 子车仲行

交交黄鸟止于楚 谁从穆公 子车针虎


这是《诗经 秦风 黄鸟》里面的诗,说的就是秦穆公时期三个有名的贤人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个人都很有才华,但是却被秦穆公点名为自己生殉了,秦国的百姓哀叹这三人之死,所以写了这首诗经,那么秦穆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按理说应该是个明君啊,怎么能做出来这样的事呢?


提起秦穆公都知道他是春秋五霸之一,这一生打败过晋国俘虏过晋惠帝,并且消灭了滑国等小国,最后还帮助晋文帝登基并且与晋国结成了秦晋之好,可见秦穆公的厉害之处,并且秦穆公生前广纳贤才任贤为重,还不在乎人才的出身,例如五张羊皮换了奴隶百里奚这件事就足以说明秦穆公求贤若渴之心。


其次秦穆公也还是一个仁义的君王,有一次一些百姓偷吃了秦穆公的马,当地的长官就要杀了这些人,可是秦穆公不仅没有治他们的罪还赐了一些美酒给他们,可见秦穆公的仁爱之心,后来当初被秦穆公放回去的晋惠帝报复秦穆公,派兵把秦穆公被包围了,在这危难时刻一些百姓拼了命的救了秦穆公,仔细一问才知道这些人原来是当初偷马的那些百姓,可见善因终的善果啊。


可是就这样一个贤明的君王死了以后竟然要求人殉葬,还点名让奄息、仲行、针虎三个贤人殉葬,并且在这次殉葬人数多达一百七十七人,并且在秦穆公晚年时候秦国已经出现人才断代的情况,可是饶是如此秦穆公为何还要这么做呢?


第一种情况那就是秦穆公是一个遵守古制的人,并且用奴隶殉葬就是古制,一直到后来秦孝公“商鞅变法”的时候才被废除,所以秦穆公用人陪葬也是惯例。


第二种情况那就是秦穆公是一个迷信的人,认为人死了以后不过是去另一个环境生存罢了,带着这些贤人、妃嫔、奴隶、车马什么的到了那边也好继续使用。


第三种情况就是秦穆公怕自己的下一代驾驭不了这些贤人,怕这些人到最后窃取了秦国的***,这样做也是以绝后患。

文化与商文化的最明显区别,就在于祭祀方面:商人祭祀祭品相当丰厚,不但使用大量的牲畜来祭祀,还经常殉人;周人在祭祀时则更崇尚祭祀人的品德,而不是祭品的丰厚。所以,当周文王第一次***用禴(yuè)祭来祭祀都成了当时一件重大新闻,被后人隆重地记载下来(《竹书纪年》)。所谓“禴祭”,就是用生菜来祭祀,不***、不杀牲。

以禴祭为代表的祭祀文化,代表着周人在文明程度上比商人更前进了一步。在周人推翻殷商、成为天下之主后,周人文化也战胜了殷商文化,慢慢在周王国占据了上风。但周人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却还是经历了更长的一段时期。

以现***古的结果来看,殷商时代殉葬文化隆厚,殉牲、殉人众多;西周初时,连周人自己都还存在着零星的以人殉葬现象;周公二次东征之后,周人殉人现象基本杜绝,但在原商人聚居区,还存在着少量的殉人文化。

针对愿意归顺的商人,周人***取的政策是“无变旧新,维仁是亲”:只要投降,就不改变他们旧有的一切。因此,在商人聚居区,殉人文化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留。这从今天的考古发掘中可以得到证实。

但在西周时,周王室还处于强盛时期,商人这种残酷的殉人文化多多少少还是得到了抑制,并未成为普遍现象。

公元前771年西周覆灭后,历史进入了春秋时代,周王室地位急剧降低,周人文化的影响力也随之急剧降低。这样的前提下,殉人文化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潮。

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发生五子争立内乱。为此,宋襄公联合诸侯,战胜齐国其他诸位公子,成功地将齐孝公立为国君。因为这次成功,让宋襄公信心大增,就想趁机称霸东周,重振殷商文化。公元前641年,宋襄公在盟会时为讨好东夷诸国,把前来求助的鄫国国君作为人牲,来祭祀次睢之神。这是《左传》中第一次记载殉人。

公元前621年夏,秦穆公去世。这时秦人突然恢复了绝迹已久的殉葬文化,总共杀殉了一百七十多人。这其中,还包括子车氏的三位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