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古代帝王将相下葬

  1. “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为何一座北邙山埋葬了6朝24位帝王?
  2. 古代的盗墓贼为什么都不会拿走墓里陪葬的铜钱?
  3. 俗话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为何北邙山却没有埋葬知名的帝王?

“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为何一座北邙山埋葬了6朝24位帝王

什么埋葬二十四位帝王!

一、世人尽皆知,洛阳是天下的中心,中国名字的发祥地,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

二、山是一个地方的至高点,中国有个埋葬风俗,高处好,自然选北邙山。

古代帝王将相下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以山为陵有个好处,天然防盗装置,不易被盗,这也是帝王们最担心的身后事。

这样,北邙山作为帝王百年后的首选之地也就自然而然了。

“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为何一座北邙山埋葬了6朝24位帝王?

古代帝王将相下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余昔日曾游河洛,登邙山,览山川人物奇秀,叹造化鬼斧神工。思为一文以记邙山,然俗事甚杂,未尝成篇,每每惭愧之。今日始成,文笔不堪,俗庸风雅尔。

地理概略:

古代帝王将相下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邙山地处河南省洛阳市,又称北邙山,位于洛水以北黄河南岸,属于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山脉的支脉,海拔约300米。邙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邙山起自洛阳市北,沿黄河南岸流势直至郑州左近,全长近100公里。

狭义的邙山则仅仅指洛阳市北的黄河与洛水的分水岭一带的黄土丘陵区,主峰翠云峰,因古时树木森列,苍翠如云而得名。地处洛北,登高览胜,伊洛两川,尽收眼底,故有“邙山晚眺”一景,且地理位置优越,是历代帝王的理想埋骨处,古墓葬数量惊人。

名称由来:

据说邙山名称来源于一则神话传说,远古时期,一个道士带着两个***在一处仙洞修行,道士从东海捉到一条蟒,便吩咐***们将它放在大锅里煮不停的加水添柴,一日道士外出会友,***们好奇俗世的食物,便约定下山游玩,于是他们把锅里的水加满,柴也添的很多。

他们下山开心游玩,傍晚时回到家里看到火熄灭了,锅里的水也被蟒蛇喝干了,他们放目东望,之间蟒蛇往东海方向游走,所过之处留下一条***的水道,***们马上追赶,追了一天一夜也没追上眼睁睁的看着蟒蛇逃进了东海,两人懊恼之余。

道士赶到,说“你们放走了蟒蛇为祸人间,就在这守着水道吧!”,说完***们变成了一座山,被叫做追蟒山,后来当地人感觉追莽山不好听,便改名叫北邙山了。这就是民间传说中关于邙山的由来。

古代盗墓贼为什么都不会拿走墓里陪葬的铜钱

道上有这样一个传说,据说盗墓贼进墓后,有这么几样东西绝对不拿:血玉、棺木、棺钉、镇墓兽、铜钱。

血玉就是沁血的玉,传说这种玉石往往是墓主人贴身佩戴之物,阴气过重不能拿。棺木和棺钉更没有人拿,一来是本身就不值钱,而来拿回去也不吉利。在民间,人们认为镇墓兽是保护墓主人,防止妖魔的侵入。盗墓贼一般认为,镇墓兽太凶恶,拿了会反噬到自己,因此很少有人拿这几样东西。

曾经,在一次对汉代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墓葬早被古代盗墓贼给洗劫一空,很多金银玉器都被拿走,但是地上却散落了一地铜钱,甚至罐子里的铜钱也没有被动过。

一般古代的盗墓贼是不拿铜钱的,但现代的就不一定了。因为,一方面铜钱拿走了不好处理,另一方面古代人迷信思想比较严重,认为拿了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

在古代,盗墓贼拿走墓中的铜钱,一般来说就是一个累赘。一方面,铜钱很重,拿着也不好搬运。另一方面,铜钱拿出去,在市面上也不流通。有人说,那为什么不把铜钱融化了再卖出去呢?

在古代,想要把铜钱融化,是很费力的事情,需要多少木炭,需要多少人力才能办到。另一方面,古代官府对铜是有管理的,融化了别人也不敢买,就只能等着生锈。

在‬唐代‬,朝廷‬对‬民间‬下达‬禁‬铜‬令‬,私人‬是不能‬买卖‬和‬制造‬铜器‬的‬。从唐代‬,一直到‬清代‬,朝廷‬对‬铜‬的‬管理‬都是‬比较‬严格‬的‬,因为‬铜‬在‬民间‬流通‬,很有可能‬会‬有人‬铤而走险‬,去‬铸造‬铜钱‬。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 在古代兵荒马乱的年代,盗墓贼那也是多如牛毛,在这些盗墓贼眼睛里,只有金银珠宝,玉器,才是值钱的东西,盗出来,也容易出手,至于古墓里的铜钱,在盗墓贼眼睛里,一文不值,也没人研究这铜钱是那个朝代的,有啥历史价值,铜钱的价值被放大,是到了现***古的研究,才让铜钱有了价值,根据铜钱能知道古墓的年代

还能研究古代的冶炼技术,还有的朝代久远,铜钱的数量稀有,才显得这铜钱更有价值,古代的盗墓贼,只对怎么盗挖古墓有研究,可以精准的找到墓主人棺椁,把里面的金银珠宝盗走,古代盗墓贼是技术厉害,但是没有一个会拿着铜钱研究古代的历史

在古代盗墓贼眼睛里,铜钱都是小物件,根本不屑一顾

  • 曾经考古发现金缕玉衣的大墓里,也被古代盗墓贼光顾了,古代的盗墓贼还焚烧了墓室,却遗留下了无价之宝金缕玉衣,这就能看出来,古代盗墓贼,连这珍贵的金缕玉衣,都瞧不上眼,根本不可能有盗墓贼,会拿走墓室里的陪葬铜钱,盗墓贼拿那铜钱,都得嫌弃沉,还没啥用

古代盗墓贼也不是有文化的人,进到墓室,就挑那些金银珠宝拿,这些盗墓贼也不会懂得,有历史背景的古玩字画,比那些金银珠宝更值钱

墓里陪葬的铜钱,在古代盗墓贼眼睛里不值钱

铜钱在民间也叫“皮钱”,是农村小孩子童年时期踢毽子用的,这些铜钱大都是清朝留下来的,数量多也不值什么钱,很多都是用红绳捆扎,犹如现在捆好的钞票。古代的铜钱自然是以青铜制作,由于数量多不显得那么珍贵,倒是新莽钱很有价值,因为存世少的缘故,陕西一位老农就因此而发财了。

盗墓贼盗墓是奔着值钱的物件去的,若是为了几枚铜钱自然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所以这些盗墓贼多是选择一些金银玉器以及玛瑙制品,或者是一些具有相当文物价值的其它器皿,冒着很大的风险自然就会选择贵重的东西。再说这些盗墓者本身是知道什么可以拿,什么不可以拿的。

从事“倒斗”这个古老的行业,自然存在着很多的忌讳,尤其是一些懂行的盗墓者,会随身携带一些道家的法器,或者自制一些防身用品,有关这些传说从***剧中多有表现,如“九层妖塔、盗墓笔记、鬼吹灯”等,虽然很玄幻但都是有一些根据和出处的。

盗墓贼不拿铜钱的原因,并不是铜钱价值低的原因,由于古代人非常注重丧葬的习俗,一般尸体下面都有“垫背钱”一说,这些钱盗墓贼说什么也不会取走的。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尸体已经尸骨无存,墓室里也只有几颗锈迹斑斑的垫背钱,这些钱有经验的盗墓贼一看便知,也是不会取的。有一种迷信的说法是,小孩子生下来,后背和屁股上有很多处是青色的,农村老人说那就是垫背钱的缘故。

自从曹操设立“摸金校尉”这一职之后,盗墓便开始官方化与公开化,在迷信的古人眼里,盗墓绝对是要遵守盗墓行规的,怎么盗墓,什么东西可以拿什么东西不可以拿,都是有说法的。

比如盗墓不能拿的东西包括:铜钱、玉器、龟甲、死人的棺材板等等。。。

那今天就来说说,为什么墓里陪葬的铜钱不能拿

1、铜钱作为死者的陪葬品,一般是贫苦百姓用的,传说铜钱是死人到阴间的买路钱,要是把铜钱拿了,死人去不了阴间,就会回来找你麻烦,为了不触霉头,一般都不会去动铜钱。

2、其实不去动铜钱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铜钱一般是上一个朝代的货币,在盗墓贼朝代并不能通行。冒着极大的风险盗墓,如果还取这些鸡肋,就显得不值当了。

现发现的楚王刘戊墓地,从考古遗迹来看,这个墓室被盗墓贼光顾了无数次了,但是在墓穴里面,保存最多的就是铜钱了,足足17万铜钱,被无数次光顾的墓穴,却没有一个盗墓贼动铜钱。可想而知,作为陪葬者的铜钱,在盗墓贼眼里是有多么忌讳了。

其实,盗墓贼不是绝对都不拿铜钱,这要看「大盗」还是「小盗」!

比如:大盗曹操盗掘的西汉的芒砀山梁孝王陵墓,就将各种珍宝和百万计的铜钱一扫而空,片甲不留:

我们知道芒砀山是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家的地方,所以是刘汉的「龙脉之地」,一般是把最重要的家庭成员封在这里。

而梁孝王刘武也地位也非常显赫,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汉武帝的亲叔叔:

史书记载太后经常赏赐梁孝王刘武,汉景帝开始也很喜欢这个弟弟,他分封地也汉代最富裕的梁国,所以,他的墓葬随葬品丰厚,是可想而知的一件事,曹操想必也是知道的。

三国志》记载:曹操带兵入芒砀山挖了梁孝王的墓得到「金宝万斤」:

东汉建安七子之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

俗话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为何北邙山却没有埋葬知名的帝王?

洛阳北邙山因黄土深厚地势高而少水,成了历代***必葬地。因年代久远,冢上有冢墓下有墓,可谓是葬无卧牛之地。

自周朝至明清王侯将相在此安葬者数不胜数。由于周不土不封的葬制,多墓已不可考。但单就天子驾六的发掘出土,就已震惊世人。邙山陵墓群南北宽20公里,东西长50公里。有786平方公里,有近10万墓葬,涵盖周、东汉、曹魏、西晋至明。其中东汉11帝有10帝在此安葬。著名的有汉光武帝(刘秀)陵等。北魏有孝文、宣武等……

较著名的将相有,吕不韦、樊哙、班超、狄仁杰等等。在这里还一个值得一提的,就是朱常洵。明未大顺军破城后,被李自成烹食……其骸骨冢也在洛阳。

因为历史有待发现,随着后世发掘也不排除有震惊世界的重量级墓葬出现。不过题主若是有幸莅洛,可到世界最大的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看看。哪里有很多帝王墓葬,能了解洛阳乃至中国的葬俗文化,会深深地为我们祖国的文明所折服。

生在苏杭,婉如活在天堂。葬在北邙,也有葬在柳州一说,应该是北邙丶柳卅是风水宝地适应建阴宅,这整得象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似的。其实人一生就该好好活着享受生命自然的乐趣,至于死后会是什么就不要多想了,因为想也是白想,上天堂下地狱看老天爷的安排吧。

因为洛阳是排在西安之后,建都朝代第二多的城市,按照古人修建陵寝的习惯,附近的北氓便成为了这些朝代统治者们首选的长眠之地,有资料说有24位皇帝长眠于此。

但比较尴尬的是,这些皇帝究竟长眠于哪座封土堆之下,因为种种原因已经无法确定了。比如东周的那些皇帝,因为周朝不树不封的传统,到现在都无法确定每一位周王究竟对应哪座陵墓。比如东汉的五位长眠于北氓原的皇帝,现在还都不能完全确定哪座土包包底下埋的是谁。还有曹魏和西晋的皇帝们,怕报复的心理和节葬的规定,让他们的陵墓也难以找到。

因为无法确定具体的位置,所以以讹传讹的事情就多了,比如题主所说的光武帝刘秀,您肯定以为孟津县那个所谓的原陵就是刘秀长眠之地吧。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术观点,已经把那座土包包给否定了,反倒是北氓上上的“大汉冢”的可能性更大。但没有办法,那座搞旅游开发搞的早,所以很多人都误以为那里才是原陵,想扭转这一观点很困难。所以我觉得没法确定墓主人身份,无法确定他们究竟是否埋于北氓上,可能是造成题主所说的北邙山没有埋葬知名皇帝的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和在洛阳建都的朝代有关了,虽然洛阳的建都历史要早于长安,但在这里建都的朝代几乎都被掩埋在长安建都朝代的光辉之下。比如东周不如西周受关注多,比如东汉比如西汉强盛,比如短命的曹魏和东晋。虽然这些皇帝在历史上肯定也留下了很多故事,但中国皇帝那么多,能被公众所熟知肯定是少数,所以就使得长眠于长安周边的皇帝知晓度原远大于葬于北邙山的皇帝们。

个人觉得,葬于北邙山的北魏孝文帝,应该是其中知名度最大的一位了,他的事迹中学历史课本里就学了,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也得到了学界的公认,只是这里目前还处于没开发状态,或许也影响它以及北邙山陵区的声名远播。

首先问一下有谁不知道汉光武帝刘秀?

北邙的风水独特之处,在于无阳光死角,走山不见山,处处是丘陵。邙山无卧牛之地,大家都知道八百诸侯聚于孟津的故事,说的就是邙山。很多外地迁徙到洛阳,来自祖国各地援建的工人,只要去孟津就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坟冢,刚开始都以为是小山丘,80年代后国家开始加大打击文物走私,人们才知道这些都是些帝王将的相坟冢。文化大革命期间,吃大锅饭,个人不允许有私产。邙山上的农民犁地时,经常出现金银器和玉器。90年代的洛阳老城,胡同里有很多房子门口都有上马石凳,饮马槽,各种碑石用于盖房子。现在洛阳还有一座石刻博物馆。洛河里装沙石的民工曾经整麻包的卖刀币各种通宝,论斤当废铁卖。说到墓就不能不说洛阳铲,邙山无卧牛之地,到处都是坟丘,自然会有一些祖传盗墓,洛阳铲这东西现在仍用于考古挖掘,还传播到埃及,通过几个洞,就能确定墓穴棺椁的位置,通过土质可以判定年代等很多信息。最后挖一个直通棺材正下方的盗洞。曹操当年掌控洛阳,摸金校尉的故事如今已经真***难辨,但是盗墓发家确实是一种非常快速的方法,战乱时用非常手段搞军费的可能性很大。这些盗墓贼确实是祖传,都是亲戚居多,外人根本不懂其中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