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帝王将相古墓图片

  1. 古代的帝王墓设置了许多机关,为何有些陵寝最后还是难逃被盗墓的下场?

古代帝王墓设置了许多机关,为何有些陵寝最后还是难逃被盗墓的下场?

“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估计当年曹丕说这话时心里凉得跟冰溜子一样。的确,盗墓的历史长得厉害,春秋战国时期民间盗墓之风就盛行开来,不少古墓葬被盗。秦末、汉未、三国唐代末年的乱世风雨中,盗掘古墓更是疯狂。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为了防止盗墓,古人可谓挖空心思。周王实行“不封不树”的葬式,也就是说不让地面留痕迹。秦汉则以高大的覆土累压。这一时期还出现了积石墓、积沙墓。也就是说在墓室上累石堆沙,当盗墓者进入时,沙石会塌下去掩埋了盗墓者,但这只能防让第一个盗掘的人,防不了第二批盗墓贼

(考古发掘中常见以前的盗痕)

帝王将相古墓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西汉还出现了“依山为陵”的葬式,汉文帝刘恒就在长安东南的狄寨原边凿山为陵。他也是倡导俭葬的人物,提出“因山,以砖瓦治之”的要求。

唐代开国人物高祖李渊,明确告诉儿子李世民要依照东汉原陵的规模修建自己陵墓,其也有防盗的目的。在李世民之后,唐帝陵有十四座都是依山为陵,防盗的用意在第一位。

(考古发掘中常见以前的盗墓痕迹)

帝王将相古墓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于古人设计的墓葬防盗,还有诅咒说,阴告说等等,那不过是寻找一种理安慰罢了。

我曾去过不下一百个古墓葬发掘现场,鲜见未盗之墓。

所谓的防盗技巧,对盗墓者的利器而言,实际上没多大作用。

帝王将相古墓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防盗其实关键是防心呢。

谢邀

古代帝王墓都有一定的防盗措施,但不像电影里、小说里描绘的那么玄乎。因为我参与过地方文物志的编写,对这方面还是稍有了解的。

我是齐国故都临淄人,我们这里古墓太多,上世纪30年代,临淄境内有古墓2400余座,现在有封土的古墓有151座。这些古墓都是春秋战国及汉代,贵族墓,比如,齐桓公、齐景公等姜太公之后的20多位姜氏齐国国君,以及齐威王、齐宣王、齐闵王等6位田氏齐国国王都埋葬在这里,另外还有管仲墓、晏婴墓、田单墓、司马穰苴墓等等。这些古墓至今不知道已经被人盗过多少次了。

说到这些帝王、将相古墓中的机关,无非就是包括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建墓建的坚固一点,让盗墓贼难挖。古代没有水泥这样的混凝土,就是黄汤浇灌,即用黄米汤与土搅拌再夯实,以此来增加夯土硬度。这在盗墓贼来说不是问题,只是多用点力气而已。

二是,古墓上面用砂石填充,这样挖的时候砂石容易滑动,以此来防止被盗。但是这种砂石填充起来的墓经过几千年地表泥土的渗透,也渐渐变的不容易滑塌,也很难挡住盗墓贼的。

三是,墓中所谓的“暗箭”什么的防盗装置,早已变成了废铜烂铁,失去了效力,说多么厉害那都是说书唱戏,吓唬小孩的。

四是,盗墓一般选择在秋天,这时候高粱、玉米这些高干作物都长起来了,农民很少到庄家地里去,给了盗墓贼盗墓的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