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被篡改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1. 为什么有人说孔子篡改了历史?他更改了什么?
  2. 漳州出过哪些历史名人?

什么有人说孔子篡改了历史?他更改了什么?

孔子没有篡改历史;他只是给历史事实以正统的观点。古人有一句: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

王充问孔刺孟,于孔子之功,无非,时褒颂之。于陋儒世俗之言,未可准也。

孔子发现前人著述不实者,以改正。引《论衡》:

被篡改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春秋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中,恒星不见,星霣如雨。公羊传曰:如雨者何?非雨也。非雨则曷为谓之如雨?不修春秋曰:如雨星,不及地尺而復。君子修之:星霣如雨。不修春秋者,未修春秋时鲁史记,曰:雨星,不及地尺如復。君子者,谓孔子也。孔子修之,星霣如雨。如雨者,如雨状也。山气为云,上不及天,下而为云雨。星星陨不及地,上復在天,故曰如雨。孔子正言也。夫星霣或时至地,或时不能,尺丈之数难审也。史记言尺,亦以太甚矣。夫地有楼台山陵,安得言尺?孔子言如雨,得其实矣。孔子作春秋,故正言如雨。如孔子不作,不及地尺之文,遂传至今。

于《诗经》: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去复重,正而存三百篇,……

为什么有人这么说呢?大家不妨先考虑一下什么是历史,想明白了再接着思考。

被篡改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改的是史料,史料的写法本来就具备作者的观点,改来改去也无妨,反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如果改的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这就不可能了,出非孔子能穿越时空,改变过去和未来。

有人说篡改历史,首先要指出是谁说的,他和孔子什么关系,他们的立场有什么不同。篡改是个贬义词,估计和孔子聊不到一块去。

被篡改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改写书籍可以,改写真实的事情是不可能的。


孔子篡改了古圣先贤的很多经典,历史文化自然也遭到他破坏,不过孔子初心是好的,他想让更多下层百姓也得到圣贤教育,于是他根据自己的学识境界改变了经典,将经典内容等而下流,以被下层人接受。他是成功了,成为当时最大的教育家,但是古圣经典从此被破坏了。他也不是存心破坏,是他自己学修境界不够,自己都无法通透理解经典,就解读经典,很多内容按照自己理解传给***,***又传给后人,于是经典就这样被毁完了。还有一个道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是不可能共语的。这也是孔子的努力反而造成历史文化灾难性毁损的原因。

谢谢邀请!孔子提出的“仁、义、礼",西汉大儒董仲舒补充为《三纲五常》的五常:“仁、义、礼、智、信",真正的给人看出的都是骗人的鬼话,不妨我们来孔子的所做所为。

华夏儿女习惯以炎黄子孙自居!实际上,按照上古的文化体系,我们真正的祖先并不是炎黄,而是蚩尤。从商周出土的不少文物和古籍中,专家发现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祭祀活动,很少提到“炎黄"二个字。秦始皇泰山封禅,拜的是蚩尤,而不是黄帝刘邦造反时也是祭拜的是蚩尤,(怪不得刘邦屡次羞辱儒生)汉初时还专门设蚩尤祠。到了汉武帝时,汉武帝颁布了“独尊儒术",开始祭拜黄帝了。实际上炎黄是外来者,他们打败了蚩尤,孔子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篡改了历史,篡改后的结果反而成了如今熟知的常识,我们变成了“炎黄子孙"了。

众所周知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但是《郑板桥家书》中有一句话:“始皇之烧,不如孔子之烧也"。中国古典文化的经典,有“诗三百"。实际上,《诗》原本有3000篇,孔子删除后,扔掉2689篇,只留下了311篇。汉朝的《纬书》中提到孔子编书,将3240册古籍,孔子毁掉了3120篇。孔子的目的,就是要篡改历史,保持儒家的正宗性。这样一来给商周文化和历史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给后辈学者留下空白,变成了断代史。

现在我们都认为,“以人为本"、“和谐"出自于孔子儒家,实际上最早比孔子早160年的法家管子,也叫做“管仲"。《管子.霸言》中:“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管子.兵法》中:“畜之以道,***和;养之以德,***合"。

孔子篡改历史的事情不胜枚举,这里不一一例举。西汉儒家鼎盛时期,将神话变成了中国历史,极力把“王功"和“圣道"合在一起,大量的伪史被儒家吹捧而出现,使我们后辈读不到真正的历史了!

为什么问"有人说孔子篡妀了历史,为什么"不说巜孔子整理了历史》?孔子曰"知我者巜春秋》,罪我者巜春秋》"!而今设计"悟空问题"者,尔知巜春秋》嗎?孔子了曰"知则知之,不知则不知"不知不妄《问》可乎?而又以"簒妀"定义,不辨而先罪其斯意何?误导今而后人,何有持无恐坏我中国"历史"一一一尔何心惩!

什么是巜春秋》?尔自不知"微言大义"敢乱放厥词?不如尔读一读巜春秋佐传》襄公三十载、綘县人日,师昭日,史趙日,士文伯日:《历法史历史》!由之以知尧日舜月禹天致今六千四百九十一年!而今上下都说五千多年"多多少少年"尔不自耻,昏渾混语?请息其巜悟空问答》!!!

漳州出过哪些历史名人

每个地方都有自已引以自豪的名人,漳州也是一样,名人辈出。我追寻红色的根基,传承红色的基因,现介绍几位漳州籍的革命老前辈,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彭冲(1915年-2010年),生于福建漳州。他是共和国中漳州籍中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政治工作和法制建设的杰出领导人。他1934年8月加中国共产党,当过***领袖,领导过地下革命工作,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历任***福建省委秘书长、省委统战部部长兼***龙溪地委书记,***中央华东局统战部副部长,南京市***、市委第一书记,江苏***,江苏省委第一书记,***第二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三书记,上海警备区第一政治委员。1***6年粉碎“四人帮”后,担任***上海市委第三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第二副主任、上海市政治协商会议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会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苏静(1910—19***),福建省海澄(今龙海县)县人。共和国中将,他是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优秀的政治工作者,被喻为一人能当10万兵的四野名将。1936年加入中国***,历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作战参谋、侦察科副科长、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二科科长等职。在解放战争中,他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作战处处长兼情报处处长,中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兼队列处处长。在平津战役中,作为我军代表进入北平同傅作义的代表及傅本人进行谈判,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了特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副参谋长,中国人民***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国家***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李兆炳(1909—1993)福建省漳州市人,共和国少将。1935年加入中 国***。他是一位老红军,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一直从事政治工作,历经了长征,身经百战,为我军政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总政治部文化部处长、副部长,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漳州还有其他革命前辈,欢迎大家补充、完善。


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有黄道周、张燮、潘振承等名人,这里介绍4位漳州名人。

刘再兴(1921——2015),福建漳州市漳浦县人。革命战争年代,曾任新四军2支队4团通讯排长、政治指导员等职,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海军5舰队天目山艇政委,海军青岛基地后勤部***船只港湾处政治委员等职。转业后任漳浦县副县长,漳州市气象台台长、龙溪手工业局局长等职。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王德(1906——1996),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人。革命战争年代,曾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共青团中央组织部代理部长,八路军120师暨晋绥军区独立2旅兼第2军分区副政委,120师独立2旅政委,晋绥边区第2地委书记兼晋绥军区第2军分区政委等职,参加晋绥根据地建设和反“扫荡”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粤中区委第一书记兼粤中军区政委,***华南分局常委兼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广东***等职。

林语堂(1895——1***6),福建漳州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

早年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留学德国,获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曾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有《京华烟云》、《啼笑皆非》、《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主编《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等。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曾仕强(1934——2018),生于福建漳州,1949年随父母赴台,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工业教育系毕业,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曾任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等职。著有《家庭教育》、《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曾仕强说中国人》、《中国人,你心里在想什么?》、《总裁魅力学》、《如何在36岁以前成功》、《21世纪的易经管理法》、《人际关系与沟通》、《掌握中国人性的管理法》、《中国管理哲学》、《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之组织行为学》、《三种管理思维的交错》、《***灵魂看人生》等多部,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1646年4月20日[1]),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幼平,号石斋。汉族

福建

漳浦

东山县

铜陵镇

明末

画家

天启

进士

袁可立

翰林院修撰

漳州历史名人—黄道周黄道周(1585~1646)明末学者、书画家、抗清英雄.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汉族,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人.天启二年进士,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抗清失败,被俘殉国,谥忠烈.

生平简介

早年苦学

祖籍莆田文赋里双牌铺(今莆田山牌村),是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刺史开国公谥忠义黄岸

公三十世孙、兴化军城始祖北宋会元郑獬榜传胪进士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谥文正黄中庸二十一世孙、宋隆兴癸未特奏进士潭州知府黄丰十八世孙.黄道周乞言自序状云:“先代从莆田徙居铜海(今福建省东山县)再世矣.”

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初九(3月9日),道周生于漳浦县铜山所,即令东山县铜陵镇,[_a***_]世家,年少家贫,自幼聪颖好学,5岁就学于铜山崇文书院;11岁即善文章;14岁游学广东博罗,获誉“闽海才子”;18岁居铜山海中塔屿耕读攻《易》;23岁始致力讲学著作;25岁携母迁居漳浦县城;28岁后隐于县城东郊的东皋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