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指的是谁

  1. 亡国的刘禅被俘之后真的乐不思蜀?

亡国的刘禅被俘之后真的乐不思蜀

感谢邀请。

我们都知道在蜀汉景耀六年,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城下,在谯周的建议下,刘禅最终向邓艾投降,蜀国就此灭亡。而后刘禅一家被举家迁往洛阳居住。

为了验证刘禅没有复国之心,司马昭特意举办宴会邀请刘禅及蜀国旧臣参加,并在宴会中故意上蜀国的节目。蜀国旧臣看了后,纷纷为亡国而感到伤心难过,只有刘禅一人看的津津有味,对亡国之情无动于衷。司马昭问:“颇思蜀否?”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自此就有了“乐不思蜀”这一词。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指的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文如下:

那在这里我们讨论刘禅是否真的乐不思蜀。

我的观点很明确,就是真的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指的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认为刘禅在蜀国做皇帝期间,过的并不快乐。

人家做皇帝都是一个国家只有他一个声音,要什么有什么。那为什么这么说刘禅呢?其实我们可以看刘禅做了皇帝后经历了几个时期,首先是诸葛亮时期、之后就是后诸葛亮时期,最后是姜维时期。

在这三个时期中,刘禅真正算是过得比较自由的是最后一个时期。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指的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诸葛亮时期中,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兼任益州牧,加之刘禅还年幼,因此蜀国所有政务都是一把抓。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诸葛亮对于刘禅灌输各种明君的思想,还总是亲自教导行为规范,同时还为刘禅配备了蒋琬、费祎和董允三个贤臣教导并规劝刘禅。

看似乐不思蜀、实则委屈求生。

蜀汉已经国破山河碎,此时孤家寡人的刘禅还能做什么?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

除了天下争霸、英雄逐鹿,人生还有其他美好。

但是,前提是你得活着。

为了生存,刘禅也只能表现的乐不思蜀。

以蜀汉为魏所灭,就断定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如此论证太武断。

而以刘禅乐不思蜀,就认定他果真没心没肺,这也也有失偏颇。

这是诸葛亮的评价

刘禅是刘备的亲儿子,或多或少继承了刘备的基因。想当年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当今世上要说论英雄非你我莫属,刘备乍一听浑身鸡皮疙瘩都起了,手里的筷子也惊得掉在地上,这是天空一个惊雷刘备赶紧打话,雷声把我的筷子震掉了。成功的朵过了曹操对自己的试探。那刘禅是亡国之君,历史上没有一个亡国之君能对躲过当政君王的***。蜀国被魏国所灭,刘禅也率领大臣向魏国投降,曹帝曹奂就封了刘禅一个“安乐公”的名号,只有俸禄没有实权。有一次宴会上,司马昭故意安排了一出蜀地歌舞,跟随刘禅参加宴会的大臣看到蜀地的歌舞非常伤感,都想到了亡国之痛,而刘禅依旧无动于衷,笑啊啊的看歌舞,这时司马昭就问刘禅,你不想蜀国吗?这时刘禅回答到,我在这里很快乐,不想蜀国,这就是“乐不思蜀”的由来。长期以来历史学家对刘禅的评论就是“昏庸无能”。刘禅真的是昏庸无能吗?我觉得其实不然,刘禅和他的父亲一样在关键时刻都明哲保身,是上上策。刘禅有两点是聪明的,一是知道蜀国的国力军力都无法与魏国相比,蜀国早晚必忘,不如投降魏国还能保全蜀国的百姓和自己的生命安全;二是刘禅虽然是俘虏,但在魏国生活的还是非常快乐的,整天吃喝玩乐,而且自此他说自己乐不思蜀后,司马昭更是方下了对刘禅的警作为亡国之君能安享晚年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刘禅做到了,虽然刘禅胸无大志,贪玩成性,但确熟悉保命之策。

亡国的刘禅,也并不是乐不思蜀,是迫于形式。刘禅还想多活几年,自然要装成个窝囊废。俗话说:睡榻之侧,其容他人憨睡。司马昭多次试探,也是对刘禅不放心。

事实证明,司马昭的担心是多余的。刘禅从决定降魏时,就证明了,他无心做一方霸主
,苟活于世就非常知足了。

刘禅在决定降魏前,其子北地王刘谌力劝刘禅拼死一搏,当时并不是山穷水尽,还有兵有将。刘禅不许。北地王不愿受辱,杀妻后***。

不管刘禅真的乐不思蜀,还是故意装的,我觉得讨论这个毫无意义。因为他并不是忍辱偷生,以图东山再起。无论怎么说,他都是个软弱之人,甚至连女人都不如。

亡国后刘禅的昭仪,不甘受辱

而***。

有人说刘禅是大智若愚,刘禅确实很聪明,擅于自保,一个投降的君王,能寿终正寝也不多见,他做到了。但这一点也是人们看不起他的原因。其间乐,不思蜀也。怎么说都是个笑话。

景耀六年,邓艾偷渡阴平,侥幸成功,兵临成都城下。

此时后主刘禅,面临三种选择。

1,坚守得援。城中有兵有将,粮草充足。姜维10万兵在剑阁,闻成都急,必会火速回援。蜀国各地军马,知成都有难,也必挥师勤王。

2,暂奔南中,以图再起。南中七郡,地势险峻,可以自守。就借蛮兵,再来克复可也。

3,开城投降,苟全性命。后主给邓艾的降表中计有:共户28万,男女94万,带甲将士14万2千,官吏4万,仓粮40余万,金银各2000斤,锦绮彩绢冬20万匹,余物在库,不及具数。

后主刘禅偏偏走了第三条路,选择了投降。

后主投降后,被封安乐县公,举家东迁至洛阳。

《汉晋春秋》记:一日,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故作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嬉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以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成语“乐不思蜀”由此而来。

我认为,刘禅说的是真心话,因为他没心没肺,不会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