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战争历史 > 正文

战争历史表

  1. 夏商周时期,战争的规模有多大?

夏商周时期战争的规模有多大?

整体而言,人类的战争规模是越来越大的,夏商周三代的战争规模也跳不出这个理论。夏朝的战争规模也就是数千人相争,商朝的战争规模约万人左右,周朝的战争规模数万至百万之间。

夏商两代和春秋时期的战争是贵族之间的游戏,以车战为主,士兵多是贵族子弟,因此参战人数不多,老百姓很难看到战争情景。周代的战国时期,各国均进行了变法,国内老世族领地治权被收归中央,全民皆兵,因此战争规模是很大的,双方上百万人对阵都有数场。

夏商周三代都是诸侯分治模式,但是领土面积都是越来越大,且生产力都在不断的提高。夏朝的战争记载不多,但是从领土小,封国多可以看出来,各个诸侯国的军队都不算多,彼此之间 的争战多数和日本的战国时代差不多,双方参战人数很少超过一万。商朝在夏朝的基础上地盘扩大了,且四处攻掠,战争规模当在万人以上。周灭商的战争中,周军4.5万人,商军17万人(绝大部分是奴隶),战役一天就结束了。

战争历史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周朝进入战国时代后,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军队不断的改制,平民都可以参军立功,因此各国军队数量都比较多,自然战争规模也就在10万~120万左右了。秦赵长平之战,秦军60万人,赵军50万人,双方合计110万人;秦灭楚之战,秦军楚军各60万人,合计120万人。这是两场规模最大的战争了,其它战役基本都比夏商两代的战争规模大。

这个说来有趣,夏朝因为实在是出土文物太少,很难推断夏朝的作战模式,我们就只能说一说商周时期的战争。



先说一下商朝,首先商代的中国没有马拉战车的,那个时代的中国还没有使用马匹。而且当时的黄河流域的气候是这个间冰期最温暖的时代,温暖到北方有大片的竹林,有大象有犀牛,因为黄河流域的亚洲象体型较小,因此被称作“黑猪”。此时中国的士兵普遍是不披甲的,贵族的盔甲以犀牛皮为最佳。

耕地除了牛耕还有象耕,但是并不流行。根据《吕氏春秋》里面记载“商人驯象,为虐于东夷”说明了商代存在少量的象兵(是不是有点刷三观)。作为主战武器,通常为弓箭、青铜钺、青铜矛、短戈和棒子。

因为对青铜器运用的熟练,因此对当时的周边部落是有碾压实力的。

战争历史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说一下周朝,周族始祖传说是射太阳的后羿,位置位于今天的陕西西安一代,与今天不同,当时的黄土高原是一个水草丰盛适宜耕种和放牧的好地方。最主要的一点,这也是中国与外界文明交流的门户,从赫梯人发明了战车之后,随着商业的交流,战车流传到了周族(虽然根据《滕县志》记载,中国夏朝就有了轮子,但是一直没有用于军事用途)。周族有了战车,再加上对马的驯化,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正赶上纣王时期的商朝四处平乱,而商纣王本人也是逆时代而行,不用贵戚旧臣,不留心祭祀,不敬神,弄得***民怨,诸侯骚动。于是武王伐纣,与商朝相比,周族的甲胄多为牛皮,用长戈,持大盾。凭着技术上的优势,周族推翻商朝,建立周朝。

至于军队数量,根据卜辞记载,商王武丁时期,军队分左中右三师,每师约3000人,商王出征时最多一次出兵数量为一万三千人,所以商朝军队总员额应当在5万以内。西周军队的最大建制仍为师,金文记载,西周军分西六师和殷八师,共14师,每师仍约3000人,计4万2千人,如果算上诸侯军队和拱卫王都的虎贲,兵员总额超过10万。武王伐纣时期,周发兵45000,战车300,虎贲3000(大斧兵)。纣王的军队数量可能略多余周武王,但是因为不得贵族人心,倒戈的比较多,因此失败的很快。另外提一点,周朝的军队只有贵族和农民,贫农和奴隶是不服兵役的,这倒是和同时期的罗马斯巴达一样,属于一种维护贵族权益的手段(保持贵族和土地拥有者的武力才能防止下层人造反)。

直接上结论:夏朝时期,最大战争规模以数千人计;商朝时期,最大战争规模达1万人左右;西周时期,最大战争规模可以达到数万人。

战争历史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先来说夏朝(前2070-1600年)。由于历史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只能从有限的史料中推测大概情况。夏商时期,战争的主要作战人员是贵族的亲兵卫队和临时征集的本族平民,以少量亲兵卫队是军队核心。在夏朝时已经出现了车兵和步兵两类兵种,但还没有骑兵。少量车兵只限于贵族亲兵使用、步兵是夏代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使用石质、木质和骨质兵器作战,直到夏朝晚期才出现极少量青铜兵器。据现代学者估计,夏朝时人口约250万,若按照商朝的人口和军队比例(700万人口:3万军队)推算,则夏朝时期的全国军队仅1万人左右。若我们将地方驻军排除在外,那么夏王一次战争中可动用的最大兵力不过数千人。

再来看商朝(前1600-1047年)。商朝时,王室军队已经建立起正规编制,其中最大的编制为“师”,但作战核心仍然是王族和其他贵族的亲兵。和夏朝一样,商朝军队同样由车兵和步兵组成,使用青铜武器的比例高于夏朝。除了王室直属部队之外,商朝还有两类临时部队——地方氏族以及属国武装,常备军数量不多。商朝全国的军队数量也显著高于夏朝,前1200年左右的商朝全国人口约700万、其中有3万军队。从甲骨文记录来看,商朝时期战争较普遍的规模也在数千人左右(如,鸣条之战中商汤的军队即为6000人)。而最大规模的战争发生在武丁时期,在商朝征讨羌方的战斗中,商朝统帅妇好部下有1.3万人。卜辞记载如下:“辛巳卜,贞妇好三千,登旅一万,呼伐羌。”

最后是西周(前1046-771年)。西周兵制与商朝相似而有所发展。西周军队中只有少量的近卫军,其余大多是兵农合一军队。西周王室直接统领的军队有两支,即所谓“西六师”和“殷八师”,按“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这一编制计算,西周时一师2500人,则这十四个师的总数在3.5万左右。周公东征后又将“殷八师”改设在成周洛邑,即“成周八师”。此外,西周王室还有数千精锐的“虎贲军”,总计约4万人的直属军队也成为巩固西周统治的中坚力量。此外,从属于西周王室的地方诸侯国也有自己的军队,平时守卫领地、战时奉命出征,作为周王室的仆从军作战。按照定制,西周诸侯国的军队规模为:大国三师(7500人)、次国两师(5000人)、小国一师(2500人)。若我们将王室部队和地方部队的数量考虑在内,可以估计出西周时期的最大战争规模在数万人左右。

当时是部落式的国家,战争动员能力也不会太大。所以,军队的规模也不可能很大。撑死了,一万,再撑一下,一万多点。双方军力嘛?咬一下牙,跺一下脚。两万多不到三万。(估计得。)

夏、商、周(指西周)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的三个王朝,有了***也就意味着有了真正的军队。而进行战争的目的一是为了包卫自己的部落和国家,二是掠夺对方的奴隶和生产物品。

夏朝的历史主要源于传说,尚未经过正确考证。而商朝则有了大量考古发掘的实物和甲骨文作证。从这些记载看,商朝曾经无数次出兵征伐其他部落,商王武丁和商纣王在位时为次数最多、兵力则最多,规模最大时均达到1万余人。

当商纣王全力向东方开疆拓土时,西面的诸侯周武王姬发联合数百个大小诸侯合兵五万余人(周军约3000人)突然向商王朝国都——朝歌发起进攻。商纣王因为主力部队出征在外,国都空虚,情理之中把几万名奴隶武装起来迎战诸侯联军。双方在朝歌郊外的牧野展开了一场进入奴隶社会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双方投入兵力达10余万。最后以商军倒戈、商纣王***而告结束。

牧野之战后,商王朝土崩瓦解,周朝建立。

周王朝建立后实行诸侯分封制,按照《周礼》,军队最高编制为军,每军编制1.2万人。王室拥有6军,大国拥有3军,二等国拥有2军,拥有1军。对外战争都是以中央的名义***各地诸侯共同举兵,规模最大的应该是周朝初期的周公东征,动员东方大国齐国鲁国,仅齐国就出兵2万人,加上王室和鲁国军队,总兵力至少在5万人以上。自此以后100多年直到周厉王的历代周王总要出兵讨伐国外戎狄部族及国内不听话的诸侯。但战争的主要目的只是显示兵威而不是武力征服,规模最大不超过万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