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战争历史 > 正文

开封战役简介

  1. 河南豫剧都有哪些著名的剧目?
  2. 淞沪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有什么历史依据?

河南豫剧都有哪些著名的剧目?

《朝阳沟》《倒霉大叔的婚事》《香魂女》《樊梨花》《抬花轿》《铡美案》《七品芝麻官》《花木兰》等等好多这样的***剧和豫剧以及唱段,马金凤和牛得草以及常香玉等豫剧名家特别多了,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可以互相交流,我有这样的唱片和海报以及照片等。豫剧以古都开封的豫东调和洛阳的豫西调为主要,另外还有省内外的各地豫剧团在这里演出过。


河南豫剧的著名剧目:

1、《对花枪》。主唱是豫剧***马金凤,故事主要讲述隋末瓦岗寨的相关故事,其中,流传 最广的唱段是《老身我居住南阳地》。

开封战役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三上轿》。是豫剧陈素真的代表作,讲述女主人三次上轿三次下轿的故事。

3、《铡美案》。主要讲述家喻户晓的陈世美与秦香莲的故事。

4、《八珍汤》。又名《三进士》,讲述一老母亲寻找儿子的感人故事,由著名豫剧演员张宝 英主演

开封战役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5、《朝阳沟》。主讲女主角银环到农村参加改造遇到思想动摇,而后鉴定信念的故事,此剧 经典地位,无可替代。

6、《小二黑结婚》。讲述小二黑与小芹的恋爱故事。

7、《倒霉大叔的婚事》。主要讲述倒霉大叔在婚姻上所发生的事,由著名豫剧演员任洪恩主 演。

开封战役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8、《李双双》。主要展现解放后,妇女的新时代特点。其中流传唱段《洼洼地里头好庄 稼》。

9、《红娘》。主要是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豫剧***常香玉的代表作。

淞沪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有什么历史依据?

无耻之极的题目!

日本倭寇都打到中国上海了,有人还去追问起因?还要找历史依据?

看到这种混蛋的题目,不禁让人回想起多年前,日本的所谓专家到中国来探讨“七七“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士兵还是日本士兵开的第一枪?

鉴此重伸:

第一,不是淞沪战争,是淞沪抗战

第二,淞沪抗战是因为日本鬼子打到了中国的上海,不是因为中国军队打到日本的东京。

第三,日本打到中国上海的历史依据,是倭寇千年之祸害从未受到过中华民族的彻底清算,只要清算过一次,历史依据就清楚了!

1937年8月9日‬,日本为‬了扶‬持‬傅‬仪‬在东‬北的‬傀‬儡‬***,同时与‬华‬北‬的日‬军‬遥‬相‬呼应,以‬掩‬人‬耳目制‬造了‬一起‬震‬惊‬中外的上‬海虹桥机场***,把‬国际上‬的注意力转移到‬上海这边,再‬就是日‬本‬海‬军‬也‬想‬大‬展‬拳‬脚‬与‬日‬本‬陆军比‬一‬高低‬等‬因素。

当时,由于日本的大规模战争动员尚未完成,主要现役兵力正投入华北,在‬上‬海‬的日‬军‬主‬要‬是‬海‬军‬,兵‬力有‬限‬,当时不‬足‬万‬人‬。加‬之‬日‬本陆‬军‬与‬海‬军‬存在一‬些‬予‬盾‬,因此在卢沟桥事变一个月后,淞沪地区仍然相对平静,但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就‬在‬上海虹桥机场***发生后,时任京沪警备司令的张治中立刻在其苏州的住所召见第2师补充旅副旅长杨文瑔(旅长钟松在庐山受训),要杨文瑔亲自到上海调查***真相(机场守卫部队隶属第2师补充旅)。

经杨文瑔实地调查核实,认为此***属于突发***,并非中日两国蓄意而为之。尽管如此,中日双方已经处于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之际,二名日本军人擅自驾车持枪强闯机场警戒线是一种严重的挑衅行为,也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线。***发生第二天,中日双方就此事开始交涉和谈判。

11日,日方代表提出“中方撤退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防御工事”,上海***俞鸿钧秉奉蒋介石之命严辞拒绝。日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命令日舰开进黄浦江、长江各口岸,所属分舰队紧急开赴上海待战,同时命令在佐世保待机的海军第1特别陆战队以及其他部队增援上海。

淞沪战争是指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中日之间爆发的持续三个多月的战争,中国方面称之为“淞沪抗战”,“淞沪抗战”是中国抗战初期(或者可以称之为抗战战略防御阶段)四大抗战之一,“淞沪抗战”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蒋介石以及国民***的***们都非常清楚这一点,但是国民***还是投入了包括中央军精锐在内的近七十万国军与海陆空一体的四十万日军进行了三个月的殊死抵抗。“淞沪抗战”一方面为国民***的转移和内迁***争取了时间,另一方面也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的神话,大大增强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而至于“淞沪抗战”爆发的原因,其导火索是1937年8月9日发生的“虹桥机场***”,该***的大体过程是1937年8月9日,两名日本军人擅自持枪闯入中国军队把守的虹桥机场进行挑衅,并开枪枪杀了中国守军时景哲,最终在4天后的8月13日引发了中日之间的大规模战争。

要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都没了,国民***都忍了,为什么这一次这么小的***就会促使国民***下定战争的决心呢?原因就在于国民***实际上此前早就已经制定好抗战的策略,那就是在南方主动出击,将日军在北方的主力部队吸引到南方来。蒋介石以及国民***做出这样决定的主要考量就是为了避免南宋灭国的故事重演。蒋介石的两位高级参谋蒋百里和法肯豪森都曾经主张在南方***取主动攻击的策略。

桂系首领黄绍竑在其回忆录中曾经回忆淞沪抗战爆发的原因:“八一三事变的发生,是出乎日本意料之外的,亦可以说日本是被动的,而我国是主动的。最高统帅之决策是要以主动的姿态,先把上海之敌军根据地摧毁。”

记载,最先向日军发起进攻的是张治中的第5军的87和88师,不过也有人认为最先发起进攻的是日军,当时的许多新闻记者记载是日军的海军陆战队首先向中国的驻沪保安队发起挑衅,中国军队奋而还击,所以就有了后来的中日淞沪战争。

小编觉得,淞沪抗战的原因是中国方面争取战略主动和日军方面长期蓄谋相碰撞的结果,淞沪抗战虽然中国方面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也的确达到了国民***预期的效果。

淞沪会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国军真的战略上胜利了吗?

关于淞沪会战,我聊了很多,之前基本上讲的是淞沪会战的过程和影响,今天着重讲讲淞沪会战的原因。

网上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淞沪会战是国军为了改变日本军队进攻方向主动发起的一场大会战,目的就是为了把日军的主力引到华东,促使日本军队进攻方向从北到南改变为从东到西。

这种说法,说明网友们还是懂地理的。

我国的地形是,东部平原,中部高原,西南部青藏高原,形成了从西到东的***阶梯地形。这样的地形,让我国大多数的王朝战争,都遵循着从北到南占领所有平原,或先占领高原,然后俯冲下来占领整个平原地区。

比如秦朝,首先占据了陕西四川,都是第二阶梯,统一六国之战,实际上就成了从第二阶梯俯冲第三阶梯的战争。汉朝也是第二阶梯俯冲第三阶梯,只不过经历了从刘邦刘彻的70多年时间。元朝做得更过分,竟然直接冲到云贵高原,南宋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被顺流而下攻克。

再比如唐朝和后来的五代,都是从黄土高原到华北平原,然后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平原。清朝也是先占据了东北平原和蒙古高原,不管是从北到南的一路平川,还是跨越阶梯的俯冲,都具有了地形上的绝对优势。

虹桥机场***:1937年(民国26年)8月9日下午5时许,日本驻上海丰田纱厂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率一等水兵斋藤要藏,驾军车沿虹桥路由东向西急驶,直冲虹桥飞机场大门(在今虹桥飞机场内),进行挑衅。机场守兵(属上海保安总团第一团)喝令停车无效,遂开枪击车。日军车急速右转弯驶入碑坊路(当时在机场东侧,现为机场内一便道)。在离机场大门北百余米处被击坏,大山勇夫当场中弹毙命于车内,斋藤要藏弃车而逃,也被当场击毙。



8月9日下午上海虹桥机场***发生后,时任京沪警备司令的张治中立刻在其苏州的住所召见第2师补充旅副旅长杨文瑔(旅长钟松在庐山受训),要杨文瑔亲自到上海调查***真相(机场守卫部队隶属第2师补充旅)。经杨文瑔实地调查核实,认为此***属于突发***,并非中日两国蓄意而为之。尽管如此,中日双方已经处于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之际,二名日本军人擅自驾车持枪强闯机场警戒线是一种严重的挑衅行为,也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线。***发生第二天,中日双方就此事开始交涉和谈判。11日,日方代表提出“中方撤退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防御工事”,上海***俞鸿钧秉奉蒋介石之命严辞拒绝。日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命令日舰开进黄浦江、长江各口岸,所属分舰队紧急开赴上海待战,同时命令在佐世保待机的海军第1特别陆战队以及其他部队增援上海。为抢得战争主动权,赶在日本援军到达之前消灭驻沪日军,中国组织淞沪作战部队张治中部第9集团军(下辖3个师和1个独立旅)准备围攻日军,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军队对上海市区之敌发动全面进攻,同时出动空军,轰炸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汇山码头及海面舰艇。其攻击重点最初为虹口,后转向公大纱厂。




淞沪会战进入10月底和11月初,中国军队虽处于被动地位,一再后撤,但仍控制上海,这无疑是与日本当初的判断和盘算背道而驰的。日本统帅部决定将战略重点转向华中、华东。为此,决定成立华中方面军,日军统帅部还于10月20日下令从华北和国内抽调第6、第18、第114师团,国崎支队(第5师团第9旅团)[3],独立山炮第2团,野战重炮第6旅,第1、第2后备步兵团等部队共约12万人,组成第10军,由柳川平助中将担任司令官,准备实施登陆作战以打开局面。同时命将在华北的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转隶上海派遣军序列,淞沪前线日军兵力至此增至27万人。其中包括陆军9个师团另2个旅团、海军第3和第4舰队主力及空军力量。就在敌人大举调兵遣将、即将大兵压境之际,蒋介石却又深陷于列强干涉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中,并宣布撤销撤退命令,各部队坚守原先阵地。短短时间内命令两次反复,使得中国守军士气大受影响,队伍秩序开始出现混乱。11月5日拂晓,日本新组建第10军在柳川平助指挥下,由舰队护送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之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突然登陆,包抄淞沪中国军队防线南方的背后。

因蒋介石一直认为日军全力进攻上海正面,不会有从杭州湾登陆的可能,故在战事趋于激烈、兵源枯竭之时,将防守杭州湾的部队一一投入前方战场,到日军登陆时,在杭州湾北岸从全公亭至乍浦几十公里长的海岸线上,仅有陶广第62师的2个步兵连、炮兵第2旅2团6连及少数地方武装防守,遂迅速即被日军击溃。日军登陆成功后,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合编成立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统一指挥,日大本营规定其作战地域为联结苏州——嘉兴一线以东,任务以挫伤敌之战斗意志,获得以结束战局为目的,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第6、第18师团按照预先部署,分别向松江、沪杭铁路扑去。蒋介石得知日军登陆金山卫的消息后,立即命令淞沪战场前敌指挥官陈诚作出应变处置,陈诚急令右翼军的东北军吴克仁第67军前往增援松江,却未能退敌。11月8日夜,日军凭借强大火力从东、南、西三面突入松江城,第67军全军覆没,日军遂占松江。随即兵分两路,一部沿太湖东岸,经浙江安徽直趋南京,主力则指向枫泾镇、嘉兴、平望。9日,切断沪杭铁路及公路。与此同时,日第16师团在中岛今朝吾指挥下在江苏太仓境内的白茆口登陆成功,前锋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形成合拢之势。苏州河北岸的日军6个师团于10月31日强渡苏州河后,迅速向两路登陆日军靠拢,淞沪地区中国70万大军顿陷危险境地。11月8日晚,蒋介石下令进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上海战斗,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嘉兴以西地区。由于命令仓促,指挥失控,大撤退结果演变成全面大溃退。自9日起,日军击退中国军队零散抵抗,连占虹桥机场、龙华、枫泾、青浦。11日,日军进至苏州河岸,南市及浦东我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奉令撤出阵地。当日,上海***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