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帝王将相烟花效果图

  1. 怎么理解“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句诗?

怎么理解“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句诗?

此句出自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全诗如下: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帝王将相烟花效果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要理解这句诗,先需要了解以下几点:

1.为什么是“寄”,为什么要“寄”,以及从哪里“寄”?

2.杜牧和韩绰的关系。

帝王将相烟花效果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诗中的问句是什么意思?此外,“教”读平声,还是去声?是不是教授、指导的意思?

下面一水逐一予以解答:

1.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这首诗当是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杜牧离扬州幕府后,回到北方中原地区写的。所以是遥寄韩绰,前两句是写他在草木早凋的北方,回忆相隔迢迢的江南美好。并为下两句想像中的扬州生活场景提供唯美的背景氛围。

帝王将相烟花效果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杜牧在扬州为官时,和当时同在扬州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并意趣相投。杜牧在扬州的两年中,经常于夜间到十里长街一带过着诗酒流连,风流放纵的生活。当时韩绰想必也常与诗人一起游玩。杜牧还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情,应该还是“酒精考验”的欢场战友。所以才遥寄了这么一首带着调笑意味的七绝给韩绰。

这诗是杜牧在扬州为官时所做: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传说扬州有二十四座桥,有二十四个美女在这里吹箫,玉人就是指美人,暗指杨州歌女在花好月圆的夜晚寻欢,有很多风流韵事。自古扬州出美女如张好好等,都是那时名歌妓。

我是亦文人文,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该诗为七言绝句,此为后两句,结合全诗来看,这两句描写出了凄凉冷寂的意境。下面我们从这首诗歌文本,加以更进一步地分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首句“青山隐隐水迢迢”,为远景描写,一片黛青色的远山,连绵起伏,隐隐约约地铺展在夜色中;山下流水,静静地流淌远去。诗人用“隐隐”和“迢迢”两个叠词,为简单的山水意向添加注脚,勾勒出一幅传统水墨山水独有的意蕴;同时,这两个字也为渲染全诗的感***彩奠定了基调:青山隐隐,模糊不清,流水迢迢,不再西归,江南的秋意,就在这如画山水间展开了。

次句“秋尽江南草未凋”,将视野转入更近的景象,江南秋尽冬来,但野草仍旧青青。一个”字与一个“”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黯淡不明的远山流水之下,增加了绿色的描画,但此时的草色,绝不如韩愈笔下的嫩绿喜人,深秋的磨砺,早把青翠染成青黑可以预见,这象征生命的颜色,虽然顽强,但凋残,却已近在眼前。本句仍为背景描写,然暗示也已鲜明。

三句“二十四桥明月夜”,将笔触转入了近景,瘦西湖上的二十四桥,映衬在明月之中,无论当时还是今日,都是扬州最为亮丽的名片,但昔日游人如织的美景,映衬在秋残的寒风之下,沐浴着如水般清冷的月光,整体上寂寞清幽的感觉,便越发强烈了。

诗是表达情感的,越是优秀的诗,越是能表达最普遍的情感。所以最优秀的诗是不用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就能读懂的。比如春眠不觉晓;床前明月光等。

杜牧的这首《寄扬州韩倬判官》,就是一首优秀的诗,解读它的时候,了解一下作者的写作背景,固然有助于诗歌的理解。可是,如果把一首好诗生生解成名人八卦,官员绯闻,不免就有暴殄天物的味道了。

扬州现在不算什么有名的城市,历史上,持别是唐宋时期,却是一等繁华之地。说到江南的富庶繁华,首先想到的是扬州。当时人们的人生理想也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杜牧与扬州还是有不少故事的,否则,他也不会写出“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侥名“这样的句子。

上面几句,算是一个简单背景,若不说,也不会影响此诗的理解。

青山隐隐水迢迢,此句一出,给人的感觉是春天的意象,青山绿水的。可是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能,你就知道理解错了。

秋到江南草未凋。现在其实己经是秋天了。为什么还是春天的景象呢?因为这儿是江南。虽然秋天到了,可是这儿还是山青水绿。一片春意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王人何处教吹萧。疏星朗月之下,烟柳画桥,自是人间最美的景色。是何处吹来幽咽的箫声呢?那吹箫之人定是一位仪态万千的美人吧?

诗歌表达的意象,往往是不具体的,唯其不具体,才会引起读者更广泛的联想。若是太具体了,就失去诗意,没有格局了。

二十四桥到底是一座桥的名字,还是扬州有二十四座桥,其实并不重要,也不影响桥与明月相互辉映的意境之美。玉人是男人女人,是秦楼楚馆的歌女,还是作者的朋友,也不重要,也不影响明月夜中箫声咽的意境。

教吹箫的“教”字,倒是值一说,它不是教学的教,不是美女教朋友吹箫,也不是朋友教美女。这是的教读去声,与叫、让意思相类。硬要翻译一下,可以这样:是谁让美人在那里吹箫呢?回答一下也可以。可以说作者的朋友正在秦楼楚馆中听美女吹箫,但这样读诗就没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