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帝王将相的弊端

  1. 秦国在六国中并不是最强的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靠的是什么?

秦国六国中并不是最强的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靠的是什么

1、危机意识:秦国处于西部,始终不入中原主流,在发展当中也是举步维艰,在与魏国战争中几度落败,只能求和生存。在这种情况下,秦孝公推行商鞅变法,在危机中图强,才获得制度性变革;

2、广纳人才:从秦孝公开始,秦国就任用了商鞅、张仪、范雎、李斯等治国能臣,在不同时期推出符合国家发展的政策,力排众议,给以信任和空间,才让秦国不断发展;

3、明君雄主:有能臣,还要有明君,更要有雄心,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始皇,连续几代明君都出现在秦国,在合纵连横与远交近攻中实现东出大业,实为难得;

帝王将相的弊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着千古一帝之称的秦始皇,给后世带来的影响算得上是空前绝后的。秦始皇之所以可以统一六国,当时已经算是大势所趋。下面我们就来一 一分析一下。

商鞅变法的出现,使得秦国用新制度替换了旧制度。新的制度使秦朝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提升。让那个时候秦朝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由低到高的一个社会变迁。给后面的统一六国打好了基础。

新制度的出现,犹如换了一个新的世界。让秦国当时的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定高度。新制度使得经济状态也越来越好,生产力也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那么经济状态越来越好的秦国,军事战斗力量也就发展的更加强盛。统一其他国家的实力也越来越明显。

帝王将相的弊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己的祖先一样,秦始皇也善于招贤纳士。网罗天下的人才来帮助自己,更好的治理国家。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有大量的谋士站出来,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更多、更好!

在我们这辈人,只要是高宗语文不是太差的人,都会对三篇文章印象深刻,一篇是贾谊的《过秦论》,一篇是杜牧的《阿旁宫赋》,一篇是苏洵的《六国论》。这三篇文章都在试图回答一个问题,秦国为什么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而又为什么那么短的时间内灭亡。秦王朝的勃兴与忽亡,始终是一个历史学关注的热点话题,至于在网络之上,更是一个大家讨论不休的话题。这里我想提出一点我个人的想法,如果有不同的意见,欢迎交流。但是,如果是攻击谩骂,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我不会有好词等着你!

秦始皇画像

帝王将相的弊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讨论一下秦始皇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灭掉了东方六国。首先,就秦始皇的个人能力来说,他远远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东方六国的君主。无论你是否喜欢秦王政,你都不能不承认,秦王政的个人能力是远在东方六国君主之上的。而在激烈的纷争之中,君主个人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秦灭六国形势图

其次,就地理位置而言,秦国处于一个易守难攻的位置上。秦国偏出于西方,不用四面出征。战国初年魏国一枝独秀,结果很快就被打残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魏国处于四战之地,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对魏国发起战争,后来各国联军一下子把魏国打趴下了,魏国自此一蹶不振。而秦国处于西北高原上,函谷关等关隘确保了他的安全。秦国后来的出征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只需要一门心思对付六国即可。

再次,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战国时期的变法就是针对着宗法旧贵族,秦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的变法最为彻底。这样的制度,也不能说是最为先进的,但这种制度下确保了中央***的政令可以毫无折扣地执行到最底层的乡村。相反,东方六国的变法相对于秦国都是不彻底的。宗法旧贵族还在很大程度上阻挠了六国百姓对于国家的认同。在宗法体制下,国君的利益和宗族的利益之间并不是绝对吻合的。秦国不同于东方六国,宗法制度最为薄弱,我们可以说,秦国是比较早的结束了宗法体制的***。在这种情况之下,秦国上下对于整个国家的认同要强于其他的东方六国。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不存在着可以和国君相抗衡的势力。这使得秦国是战国后期凝聚力最强大的国家。

第四,商鞅变法之后,执行了一条军国主义路线,把秦国转变成了一部战争机器。一起都以富国强兵为根本的出发点。在这种情况之下,秦国成了一部高效的战争机器。无论是军功爵制还是其他,都在追求军队在战争之中效率的最大化。整个秦国就成了一部***机器!鲁仲连说,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这当然存在着鲁仲连对秦国的偏见,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秦国上下所推崇的就是战功。

靠天时地利人和

倒着先从人和开始说吧。秦国可以统一天下,首先要强国。强国,肯定要变法。旧制度之下,秦国没有什么优势,终春秋二百多年是一个中流的诸侯国。三家分晋,步入战国。制度老旧的秦国还是被三晋欺负,变法强国是必要的。但是变法就会涉及到人和的问题。楚国的变法为什么不能成功,就是因为人不和。人不和是必然的,因为上层的贵族和普通下层的民众、君上的立场不一样。楚国失败的因素,概括地说就是贵族为了保

证自身的利益阻扰变法,楚悼王为了强化王权巩固基层而支持吴起变法。但是楚悼王死后,新继位的楚肃王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同部分的旧贵族妥协,最后吴起死而变法也跟着失败了。

秦国能够能成,除了秦孝公用商君变法之外,他的继任者秦惠王虽然杀了商鞅,但是商鞅变法的政策内容还是延续了下来了。延续下来的变法内容对基层的秦人也有一定好处。秦国内部情况,相对六国来说算比较和谐的。故此,秦始皇才可以奋六世之余烈。

地利吧,这个因素也很重要。真心处在魏国、赵国韩国的位置上,就算变法早想要奋六世之余烈也很难。三晋的位置整体处在四战之地,从春秋到战国基本属于巴尔干地区,边境小仗三六九,大战几年来一回。秦国虽然说偏西了

一点,但是边邻也没有那么多。这点也是秦国可以搞远交近攻的总要因素。要是魏国鼎盛时期,跟哪个诸侯都接壤的话,真心没法搞远交近攻了。

天时吧,这事情也是一种运气。在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时,其他六国的国君治国水平也确实是一言难尽,比如魏惠王、楚怀王等等确实是让人一言难尽。然后吧,秦攻赵国的时候,还赶上赵国闹灾荒。这也算是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