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明朝帝王将相排序,明朝帝王将相排序图

  1. 诸葛亮死后,他的儿子诸葛瞻为什么没有像司马师继承司马懿的权力一样,一直大权在握?

诸葛亮死后,他的儿子诸葛瞻什么没有像司马师继承司马懿的权力一样,一直大权在握?

诸葛瞻和司马师分别是蜀汉和曹魏***里最大的官二代,两人的老爸都曾是各自***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诸葛瞻没有像司马师那样继承老爸的权力、权倾朝野,主要是因为他老爸诸葛亮对他的教育和培养与司马懿教育和培养儿子司马师的思想与方式的截然不同。

诸葛亮自幼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的教育,面对“后汉倾颓”,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已任。早年在南阳躬耕时,受老领导刘备的“三顾”之恩,加上后来的白帝城“托孤”之重,诸葛亮对蜀汉***那是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诸葛亮是忠臣!忠臣一心为国尽忠,不会也无心去培植包括子弟在内的自己的势力。另外,以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也不需要再另外培植自己的势力。

司马懿自幼聪慧好学,少时就有才名,因不满曹操“挟天子”,不愿出仕为官。二十九岁时,司马懿为曹操强行征辟出仕,先后侍奉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任领导。司马懿在曹魏***中,一方面受到领导的重用,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历任领导的猜忌和曹氏宗亲的不断排挤。危机之中,让司马懿要不断强大自己,要给自己留下后路,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多做打算,要培植自己的势力。这样,就成就了司马懿是权臣而不是忠臣。

明朝帝王将相排序,明朝帝王将相排序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司马懿不仅智谋过人,而且命长呀!人活着就有机会,司马懿以七十二岁的高龄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任领导和诸葛亮等内外敌人,又通过“高平陵之变”控制了曹魏的实际***。司马懿二十九岁时生下了大儿子司马师,四十二岁时又生下了小儿子司马昭,在漫长的军事政治斗争中,司马懿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儿子。在司马懿病逝时,司马师已四十三岁正值壮年,有能力继承了他的军政大权。

反观诸葛亮,为报“三顾之恩”不负“托孤之重”,去实现匡扶汉室的人生理想,工作上实在是太拼了,忽视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终于在五十三岁时,就过劳死于五丈原军中了。诸葛亮四十六岁才生下儿子诸葛瞻,为国捐躯时,诸葛瞻年仅八岁。诸葛瞻所受的开蒙教育自然是忠君爱国、兴复汉室之类,年纪太小,诸葛亮也没有机会让他在军政上进行实操的历练,自然无法去继承他的军政大权了。诸葛亮生前也曾写信给他在东吴为官的哥哥诸葛瑾,信中写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可见,诸葛亮从公心出发,也不是很看好自己的这个儿子。

一、最根本的原因,年龄问题。

明朝帝王将相排序,明朝帝王将相排序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年龄上看,诸葛亮比司马懿小两岁,是同龄人,但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却比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整整小了20岁!差了一辈多!

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的军营中,享年54岁。在之前不久,诸葛亮给身为东吴大将军的哥哥诸葛瑾写了一封信,信中有句话是这样的:“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从信中我们可以得知,诸葛亮死的时候,他的儿子诸葛瞻仅仅8岁,一个8岁的小孩子怎么去接任诸葛亮丞相的权利呢?而司马懿在251年病逝于洛阳,享年73岁。其长子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的职位接替司马懿的权力,把持曹魏***,此时的司马师已经44岁了。

司马师年轻时,随司马懿征伐,伴其左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朝中和夏侯玄、何晏等人关系密切,有自己的人脉基础,而且在接班司马懿之前已经做到了中护军。可诸葛瞻呢?诸葛亮死的时候,他才刚上小学二年级,打打王者荣耀还可以。

明朝帝王将相排序,明朝帝王将相排序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诸葛亮为蜀汉丞相,虽然说权利极大,但忠心无二,用一生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践行了先帝遗愿。其病重时,刘禅曾派使者前来探望,询问谁来接班,诸葛亮说,蒋琬同志不错,使者又问,蒋琬之后呢?丞相说,费祎同志也可以。诸葛亮死后,刘禅虽然废掉了丞相这一职位,但还是按照诸葛亮的安排,让蒋琬和费祎先后开府执掌军政大权。蒋琬和费祎也尽职尽责,完成了本职工作,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把刘禅架空,把蜀汉变成他们的私产,刘禅的权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得到了增强。

司反观马懿,在晚年发动高平陵事变,诛杀权臣曹爽一门,囚禁曹魏宗室于邺城,并派重兵严加看管,在朝中形成权力集团,完全把曹魏***玩弄于股掌之上,可以说为他儿子司马师接班专权扫清了障碍。

蒋琬、费祎死后,昔日的小学生诸葛瞻也长大成人了。诸葛瞻8岁继承诸葛亮的爵位,可以说是蜀汉最大的官二代。刘禅对诸葛瞻也很器重,诸葛瞻可谓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年仅35岁就做到了卫将军,还同董厥共掌尚书台事务,成为蜀汉权力核心层的一员,虽不如司马师那样权利独揽,也可说大权在握。

虽说是诸葛亮的儿子,但诸葛瞻的实力非常平庸,没有做好本职工作。263年冬,诸葛瞻率领禁军在绵竹阻截邓艾所部,大战前,诸葛瞻长叹“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和儿子诸葛尚共赴国难,战死沙场,以死捍卫诸葛氏的忠纯名节。

从这可以看出,诸葛亮班子成员(蒋琬、费祎、姜维、董允、诸葛瞻)一直在掌握着蜀汉的实际军政大权,但这些人做出一件威逼刘禅、将蜀汉改朝换代的事情了么?没有!

就是忠良贤臣与乱臣贼子的根本区别。也是后人称颂赞赏诸葛亮及其儿子的地方。刘备建立的蜀汉虽说是短暂,但君臣关系相当和谐,皆因以仁义诚信相待,不搞欺诈,不搞权术,对权力以公心待之,自然就不会产生私心、野心,公者千古即是至理。刘备托孤能以江山社稷相托孤,对诸葛亮来真是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也是古代人仁志士的选择,诸葛亮能不效犬马之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么?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父亲影响下,能为蜀汉尽忠报国,战死沙场可谓一代忠烈满门了。司马氏一家篡魏夺权虽然是暂时得到了天下和皇位,但总落下了乱臣贼子的骂名,让正直的人千秋唾弃。

根本上说,就是诸葛亮忠君爱国,这也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最大区别。虽然现在很多人想洗白司马懿,认为司马懿杀曹爽只是因为曹爽太跋扈,司马懿是曹魏的忠臣。但是从后事安排上,就可以发现两者完全不同。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继承了他的一切政治遗产,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基本没得到什么。这也是千百年来诸葛亮粉丝这么多的原因,尽管他效忠的势力最后输给了司马懿的后人,但诸葛亮本人是名垂千古的。

当然,有人说诸葛瞻年龄太小,只有八岁,所以才没有继承权力。这虽然是一部分原因,但绝对不是根本原因。因为就算诸葛瞻年长,诸葛亮也不可能让他完全接手自己的权力。因为诸葛亮虽然专权,但根本还是为了报效国家,如果诸葛瞻没这个能力,诸葛亮当然不会一己私心做事。从诸葛亮处理廖立和李严就能看出来,他们仅仅被废为民,政敌李严之子李丰还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又有什么私心呢?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诸葛亮不是司马懿,没有必要这么做,也不会这么做。

司马懿后来赖以成事的,其实主要是他在朝廷内外任职期间,培植了大量的私人势力,用这些人来执掌曹魏的政治,军事权力。

不过,他的这个过程是从曹真死后才开始的,曹真还在世时,司马懿在向朝廷举荐人才时,更多时候还是比较公正的,并不完全看对方是否能为自己所用。

曹真死后,他成为曹魏在西线抵御诸葛亮率领的蜀汉北伐军队的主要统帅,他才开始大量配置私人势力。用虎啸龙吟里曹叡的话说,就是司马懿在用朝廷的官职和爵位俸禄,来为自己收买人心,树立私人恩信。其中,有些就是她自己的子侄,比如他的弟弟司马孚,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司马孚的儿子司马望,他都是大力提拔和培养的。


而真正比较忠于公家事务的人是怎么做的呢?比较典型的就是荀攸。荀攸曾经是曹操最为倚重的军事参谋,又曾经接替荀彧担任尚书令,可谓权势显耀。但是他在任职期间,给曹操的建议他都严格保密,即便是家里非常亲近的人,他也不会说。他这么做,就是要归恩于上,让每个人都感激国家对他的信任和重用,提拔,而不是把这种感激变成对他个人的忠诚。

诸葛亮的做法基本上和荀攸是一样的,在他执掌朝廷大权的时候,他选拔和任用,培养人才的主要标准都是看社会公论对这个人的评价如何,个人才能是否出类拔萃,道德品行上是否忠于蜀汉***,而不是看他自己是否喜欢,是否拍他的马屁,是否忠于他个人。

所以,司马懿在曹爽专权时能够一呼百应,召唤许多曹魏元老重臣一起起兵反对曹爽,就是因为他在曹魏***里已经提拔培养了大批只忠于他个人和司马氏家族的人,这些人只知道有司马懿,不知道有皇帝,当朝廷和司马氏家族发生冲突时,他们要么选择站在司马懿一边,助纣为虐,要么就是选择有倾向性的中立。

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更是变本加厉,加快了对忠于曹氏和曹魏***的人的清理。先是以铲除曹爽余党为名,诛杀了七千余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忠于曹氏的人,实际上并没有参加曹爽的阵营。


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忠于曹氏势力的铲除行动便是借王凌起兵谋立曹操的儿子楚王曹彪为帝的机会,铲除了一大批人,把曹氏宗亲都抓到洛阳来,监视居住,让他们没有机会交接大臣,进行反对司马氏的活动。

所以,到司马懿死的时候,朝廷内外已经都是忠于司马氏家族的人,几乎没有人敢公开支持曹氏,至少是不敢公开宣称自己忠于曹氏。哪怕是母丘倹,文钦,诸葛诞这些人,在公开起兵叛乱之前,也没有公开表示自己忠于曹氏,甚至还都参加了镇压王凌叛乱的战争,诸葛诞又是镇压母丘倹叛乱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