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梁启超史书帝王将相

  1. 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是为讽刺古代帝王将相之德操行为,皆不如一妓吗?

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是为讽刺古代帝王将相之德操行为,皆不如一妓吗?

1964年,双目失明陈寅恪耗费十年时间,靠着口述完成了80余万字《柳如是别传》。十年光阴,尽耗于一青楼女子传记。为柳如是写传,是陈寅恪一生的污点,拉低了他的档次和地位!

就学问来讲,他是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语言学家、诗人,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并称为“清华四大国学***”。

陈寅格此人,智商极高,适合学术研究,但不适合写史。他耗费多年做《柳如是别传》,实际上是一种人才的浪费,因为他看不清青楼女子的心机与意图。即使是为了寄托士大夫阶层的幽思,也是为了小情怀,失了大格局!

梁启超史书帝王将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陈寅恪所著,都是关于历史的考证。从著作方面来说,陈寅恪适合做学术研究。

1937年离开北平前,陈寅恪将他的书籍部分随身携带,部分打包成箱邮寄至湖南。后来,这批至湖南的书籍在长沙大火中付之一炬。

陈寅恪后来靠记忆完成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读〈洛阳伽蓝记〉书后》、《〈敦煌石室写经题记汇编〉序》、《〈明季滇黔佛教考〉序》等著作。

梁启超史书帝王将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柳如是作传,实际上是从柳如是身上看到了自由与爱国精神;却不知这些只是一个青楼女子的浓妆,是嫁入豪门而准备的嫁妆,和他追求的民族之自由相背甚远.

由陈寅恪为王国维写的墓志铭,可以看出其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志向,不在于一人之恩怨,而在于民族之自由!

(王国维)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梁启超史书帝王将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柳如是别传》被称为陈寅恪先生的封刀之作,约八十余万言,期间贯穿的治理理念仍然值得今人借鉴。陈寅恪先生耗费自己整个晚年来"颂红妆",绝不仅仅是为了一名风尘女子立传。我们不能否认,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的确不无讽刺意识,但也不仅仅限于讽刺古代帝王将相之德操行为,其更深层次的含义,更引人深思。而笔者认为,其中不乏对于处于不平等地位女性的关怀意识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柳如是别传》描写的柳如是乃明末清初的名妓,与陈子龙两情相悦却因乱世弄人未能天长地久,此后嫁给钱谦益,看似幸福的婚姻却最终沦为一场憾事,最终柳如是在生死与爱恨之间做出了必然选择。

陈寅恪对柳如是评价极高,认为是"民族独立之精神",为之"感泣不能自已"。陈先生曾有诗曰"欲将心事寄闲言",作为自己的一部"心史"之作,《柳如是别传》其实是在"世变"之中书写"世变",把身世感与历史感揉成一团,浓缩了陈先生的人生哲学。从根本上说,在这部"怒骂嬉笑"的书中,带有哲理性的头等大事,就是以气节为核心的生死观。

红妆柳如是等人,不惜毁家纾难,宁折不弯,为光复文化之故园、政统之中国、道统之华夏而奋不顾身,无怨无悔。柳如是作为一种类似符号式的人物,不惜出死忘命,恳恳重言。柳如是是自己,更是陈寅恪先生一生的精神写照。"欲将心事寄闲言"的陈寅恪先生,沉痛地将身世感与历史感揉成一团,又不乏文人个人的风骨。

洋洋80万字的《柳如是别传》,正是陈先生在卧榻沉思中追寻一种唯恐失落的民族精神,自觉地承担起华夏文化的托命,决不可与自娱式的"文娱老病销愁送日之具"等量齐观。第一章《缘起》中就清楚地说道:"披寻钱柳之篇什于残缺毁禁之余,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己者焉。夫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辞,即发自当日之士大夫,犹应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何况出于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而又为当时迂腐者所深诋,后世轻薄者所厚诬之人哉!"

写柳如是实际是写钱谦益。钱谦益位高权重却在政治上处处受到排挤,后得到重视之后却做出了错误的政治选择,这种错误让钱谦益在矛盾和悔恨中度过后半生,但即便尽力弥补过错,仍然受到前朝人讥讽,被后朝皇帝轻视。女流搭载了文人的前朝旧恨,于是看似肤浅的名妓背后隐藏着更深刻的历史性以及民族意识。而这种民族意识之中,便不无讽刺。

陈寅恪先生的一生,立身端庄严谨,对于女性始终有着一以贯之的尊重。男女平等主义,也是陈先生自始至终守持的一个理念。因此,《柳如是别传》以一代名妓柳如是作为主人公,描写女性在特殊动荡时代的命运,似乎也不无作者对于女性深刻的关怀意识。

柳如是身份的复杂性,决定了作者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怀。柳如是既是风流名妓,也是爱国豪杰,更是节妇烈女,只是在文章中,柳如是自身的女性身份,使其命运显得更为颠沛流离,但也更为***与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