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帝王将相花,帝王将相花鼓戏大全

  1. 刘禹锡诗:唯有牡丹真国色。国色究竟是什么色?

刘禹锡诗:唯有牡丹国色。国色究竟是什么色?

这首诗,我原来就喜欢这句"唯有牡丹真国色"。直接、霸气,也不需要理由,就是牛X!

其实,花都差不多,各有千秋而己,不应该过于提高一种花而贬低另一种花。只是看到《甄嬛传》里,年妃飞扬跋扈百般挤压皇后,而皇后又顾全局面一忍再忍,甄嬛适时对上这句"为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时,才知道,花虽然都差不多,但人却实有品德高下之别。

诗人们把温良贤淑、端庄大度、母仪天下的皇后风格寄托在牡丹之上,谓之国色;又反过来,颂扬皇后人品高贵堪比牲丹。一来一回,尽显诗词之奇妙。

帝王将相花,帝王将相花鼓戏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难怪大家看到那一场,甄嬛在关键时刻对上"唯有牡丹真国色"时,都为皇后舒心!


这句诗的出处是——唐代:刘禹锡的《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帝王将相花,帝王将相花鼓戏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这里 国色 是指冠绝一国的姿色。

帝王将相花,帝王将相花鼓戏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国色一词最早形容美女子,最早出现春秋三传之《公羊传》中,《公羊传》中有“骊姬者,国色也。"历史上晋献公攻打骊戎获美女骊姬,立为夫人,后她为立自已儿子奚齐为太子,而陷害晋献公三个贤能儿子申生.重耳.夷吾。先秦著作《尹文子》中有:"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可见,最早使用国色二字是比喻美貌女子

以国色比喻牡丹,则是唐朝的事,自武后将牡丹移植洛阳后,到玄宗***年间,由于君王的偏爱,牡丹品类不断改进,花色益多,缤纷多姿,惹人爱怜,皮日休诗日:"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競誇天下无双艳,独佔人间第一香。"可见此时己奠定牡丹的百花之王的地位。花开时节,长安全城人士争著观赏若狂,刘禹锡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就反映了这种景况。而国色与天香合起来比喻牡丹则见于唐李正封《牡丹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从此,人们常用国色天香比喻牡丹。

“国色”不是什么具体的颜色,而是指牡丹的美丽“姿容绝顶出色,冠绝一国,艳压群芳,倾国倾城”。

“国色”一词最初是指姿容极美的女子。赞其容貌冠绝一国。后来泛指所有绝顶出众的事物。

史载最初国色一词《公羊传·僖公十年》:“ 骊姬 者,国色也。” 何休注:“其颜色一国之选。”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 桥公 两女,皆国色也。两女即我们大家孰知的“大乔、小乔”,分别嫁于“孙策”和“周瑜”。

宋 黄庭坚 《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

由此可见“国色并非指具体颜色”。

史载,唐文宗太和年时期,中书舍人正封的牡丹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最为传神。自此,“国色天香”便成为赞美牡丹花的专有名词了。

刘禹锡《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诗中的“国色”,是指“国花”,色的意思是指花朵,而非颜色的色。

为什么刘禹锡把牡丹称作国色呢?

原来,牡丹花在隋炀帝时,就移植到了宫廷。其花朵硕大、饱满、艳丽、多彩,而获得人们喜爱。隋末天下大乱,隋朝覆没,牡丹花也从宫廷移植到了寻常百姓家,家家种植,***迷恋。唐都长安,每当阳春三月牡丹盛开之时,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里巷小民,万人空巷,竞相游春赏牡丹。

所以,刘禹锡才有了赏牡丹诗: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至于“国色”一词,由来已久,最初是指容貌冠绝一国的极美丽的女子。

如:《春秋公羊传·僖公十年》记载:" 骊姬者,国色也。" 何休作注称:"其颜色一国之选。"即相貌是一国中最美丽的人,就被称为国色。

还有《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到得后来,人们又把牡丹花和美丽女子联系起来,同称国色,既指花又喻人,借花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