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战争历史 > 正文

历史战争洞

  1. 部队战场冲锋时,后面的人打枪不会误伤前面冲锋的人吗?

部队战场冲锋时,后面的人打枪不会误伤前面冲锋的人吗?

村里一位90岁的老兵爷爷告诉我:真正的实战是不允许地毯式冲锋的,如果发动了地毯式冲锋,不仅没有战功而且还会受到处罚。

一说起冲锋,大部分人的心中就会出现一个场景,那就是几百号人一起冲锋,这也是大多数***剧中的效果,这就让很多人认为真实的冲锋就是这样的,然而实战中却不是这样的,自从冷兵器结束后。

人们已经很少冲锋了,***剧之所以那么拍,主要还是为了***效果,因为镜头就那么一丁点大,如果不拍几百号一起冲锋,那么一个镜头根本拍不了几个人,因此只能远镜头拍几百号人一起冲锋的画面,制造紧张的感觉。

历史战争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自从冷兵器结束后,迎来了自动化武器,人们已经很少冲锋了,基本上都是在战壕里打的阵地战,如果非要问发动集团地毯式冲锋会有什么后果,这种情况英军最有发言权,在索姆河一战中。

英军使用的集团地毯式冲锋,全军一字排开,向德军发起冲锋,然而还不到一天的时间英军就损失了60000余人,最后德军都不好意思打了,在德军眼里这哪是打仗啊,这分明就是打靶练习,由此可见冲锋带来的损失是很大的。

作为聪慧无比中国人是不可能犯这么低级错误的,自始至终咱们都没有冲锋过,所谓冲锋只有在追击敌人的时候才用过,刚开始最先使用的战术是“一点两面”,所谓一点,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击打。

历史战争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谓两面指的就是其他兵力从两面进行迂回包抄,优势兵力指的就是重机类武器,进行火力压制,让敌人抬不起头,其他两面的包抄的兵力,也有自己的行为规则,那就是梯次前进,比如第一梯次先趴下,第二梯次进行火力压制。

接着第二梯次趴下,第一梯次开始火力压制,这种前进的方法叫做“循环前进”,就算是梯次分配,但还是有人点人员比较密集,敌人一颗投掷类武器,咱们还是能损失好几人,对于当时咱们的条件,也可以说损失也是比较大的。

电视剧看多了,冲锋的時侯是三人一组跟上的补位,掩护的在两侧,指挥员也不会在正中央。连最起码的可能都不懂你以为打仗是闹着玩,看了黄继光堵枪眼吗?没有可能是决不会冲锋的。

历史战争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下,央视的热播剧《跨过鸭绿江》中,有许多美军志愿军,端着手中的步枪、卡宾枪、冲锋枪等***,冒着枪林弹雨,勇猛地冲向对方阵地,与对手展开激烈枪战的镜头,让观众们印象非常深刻。

美军似乎也不像以前电影中所表现的那样怕死,毕竟在二战有和德军、日军的残酷较量,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有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且武器装备领先对手,增强了美军官兵的自信心。

包括徒步的志愿军第180师在突围中,被坦克、军卡等机械化追赶的美军包了饺子,官兵们在突围无望以后绝望眼神,这些都是忠实于历史的,也有了大胆的展现,闯了以前艺术作品的禁区。

比起国内层出不穷、倒了观众胃口的抗战神剧,许久未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这部连续剧《跨过鸭绿江》,不但被全国的军迷热捧,而且也成了其他各个年龄段观众所喜爱的艺术作品。

但《跨过鸭绿江》毕竟是艺术作品,包括敌我双方榴弹炮、火箭炮炮击的震撼场面,实际上不是榴弹、火箭弹爆炸,而是***预先埋设,炸点准时开炸。

镜头中只有火药开炸,没有碎片的爆炸,与真实的榴弹和火箭弹爆炸时,震天动地,爆炸的碎片,能将士兵撕成碎片,炸成肉泥,气浪能把士兵送到空中,再重重地摔下来,不死也会被摔得稀里哗啦。

《跨过鸭绿江》中,敌我双方的步兵冲锋的镜头特别多,枪战场面也拍摄得非常精彩,让观众明明知道是***的,只是电视剧的艺术效果而已,仍然情不自禁地随着镜头沉湎其中,足见此剧的艺术感染力。

至于镜头无处不在的双方步兵持枪边射击边冲锋的场面中,人员似乎非常密集,这点反倒有别于真实的战场,电视剧中反复出现的人员密集冲锋,可能有编导自身的考虑,反映战争的残酷性,增强镜头的视觉冲击力,营造怯鬼神的艺术感染力。

海战术在有了冲锋枪、轻重机枪等自动***以后,基本上就失灵了,加上步兵连一般都配上了60mm迫击炮,1枚60mm迫击炮弹,在人群中开爆,就能炸翻一大片。

因此,在真实的作战中,很少会出现人海战术,参考我军步兵在进攻作战时,***用的是我军某高级指挥员根据实战经验总结出来,并早在全军推广的步兵分队作战“三三制步兵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