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战争历史 > 正文

高中历史***战争教案

  1. 请问晚清的“教案”有哪些?
  2. 1919年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为何会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请问晚清的“教案”有哪些?

晚清教案始于1842年北京教案,结束于1911年陕西长武教案,近70年间爆发了近千场的教案,甚至义和团运动都是教案引发的。

现在摘录《晚清教案纪事》一书中的相关教案如下: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以轻松有趣的方法,带你畅读历史!(需要此书的可以关注私发,一起交流交流)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传教士早在元朝就已经进入中国,不过当时的传教士的数量很少,也没有产生太大社会影响,到了明末清初,传教士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不过当时并没有与中国的老百姓产生矛盾与冲突雍正皇帝禁教后,除了少数俄国传教士可以在北京及京畿地区有限活动外,其他的外国传教士在华传教活动都被禁止了。

近代以降,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里面规定了西方传教士可以在华自由传教,因而传教士开始一批一批进入中国。不过与前两次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所不同的是,晚清传教士在传教活动中引发了一系列民教冲突的“教案”,近代在华传教士当中,又可以分为天主教和新教,其中最容易与中国老百姓产生矛盾的是天主教,而新教几乎很少出现所谓的“教案”问题,并且近代中国很多政要和社会知名人士都是新***。这一现象也是值得关注的。

教案爆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利益层面的,也有意识形态层面,甚至还有一些偶然因素的诱因。利益层面的原因包括天主教及其中国信徒利用外国人特权横行乡里,部分地区主要表现为外国传教士利用中外人士在法律上的不平等为教民谋取私利,因而引起了当地老百姓的不满。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近代的教案始于1842年的北京教案,结束于1911年的陕西教案,期间比较著名的教案包括天津教案、南昌教案等等,教案在19世纪末期形成高潮,但是到了清末新政时期,教案开始迅速减少以至于最终消失,这与西方人在义和团运动之后传教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

1919年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为何会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因为中西方对于近代这段侵略史的看法完全不同,在认知上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的近代史只会突出三个字——受害者。其他部分,大多是一带而过,草草了之。然后再义愤言辞的发表一下作者心中的不平,便是结束了,丝毫不考虑其中的前因后果、利害关系。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是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可以说,这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第一次作为战胜国和列强打交道。此前包括左宗棠收复新疆在内的一系列战争,都是以割地赔款收尾。

但有一个问题,中国并不是主要的作战国,且站队太晚,一直到到1917年8月北洋***才正式宣布参战就,比最后混进去凑数的泰国还要晚。而日本,在1914年就已经对德国宣战并动武了。

毋庸置疑,中国从一战中获取的好处非常的庞大。最直接的,欠几个战败国的战争赔款不用赔了。战时,英美又给予了中国经济上和国际地位上的扶持。但是呢,和中国预想中的差距比较大。

中国认为德国是战败国,他在中国内的殖民地理应交还。日本认为德国的殖民地是他用武力抢的,凭什么白白还回去。鉴于中国和日本在一战中出力的多少,列强选择了日本。

是中国方面过于理想了么?实则不然!一战能够在未进入德国本土就结束的重要原因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弄出了《十四条和平宣言》,提出了“民族平等、独立”口号。大家都认为,全世界要迎来春天了,列强的压迫要消失了。满怀希望的去签约,谁知道真的就只是个口号。弄到最后不了了之,依旧是强者通吃。

其实非常容易理解,一战后美英虽然在不停的打压日本,但是他们对于殖民中国的立场是一样的,无非是方式有所不同。他们会迫使日本做出让步,却绝不会赶尽杀绝令日本彻底放弃在华特权,因为这是他们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共同取得的成果。

一时之间国内舆论纷纷,举国上下都认为自己受到了政治欺骗,为此拒绝签字。

PS:后来在华盛顿协议上,北洋***用门户开放和4000万债券才彻底换回了山东

巴黎和会是中国外交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是让中国人彻底认清“弱国无外交”这个道理的重大***。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身份派出外交官陆征祥、顾维钧等组成中国代表团参加巴黎和谈,商谈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然而以美英法日意为首的国家,为了攫取战后世界霸权的利益,背着其他国家私自制定了大会的议事规则,把战胜国分为“普遍利益的交战国”和“个别利益的交战国”两个类别。借着对自己有利的议事规则,大肆瓜分战后世界特权。

当时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七个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条件:

一,废弃势力范围;

二,撤退外国军队、巡警;

三,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

四,撤销领事裁判权;

五,归还租借地;

六,归还租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于1918年对德奥宣战,当时国力匮乏,不可能拍军队远赴欧洲所以北洋***征集劳工二十万去欧洲战场和中东战场做后勤保障工作,并有粮食物资。直到战争结束,数千劳工牺牲他乡。

战争结束后在法国凡尔赛宫,战争胜利的协约国方与战败的同盟国会谈战后赔偿惩罚。我国北洋***派出以陆征祥,顾维钧为首的代表团赴法国参加谈判,我国的目的是收回被德国占领的胶东半岛。可是,由于国力弱小,不受其他老牌资本主义大国待见,同时也不符合大国在中国的利益,更甚者,日本当时也是战胜国,对胶东半岛垂涎三尺。于是竟然把胶东半岛所有权给了日本。中国代表愤然离席,没有签字。同时由于美国国内政策仍然属于孤立原则,对欧洲事物不干涉太多,也没有签字。我国于1921年与德国***签定了中德条约,德国承认中国为战胜国,并赔偿8400万,收回领事裁判权以及德国在中国所有租界。

这一***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且五四运动有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众所周知,在一战结束之后,各协约国开始重新递结合约,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了《巴黎和会》,纷纷签订了《凡尔赛合约》。但是中国代表团却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很多朋友都认为,这是因为本该交还给中国的山东特权,被转交给了日本。但对于此时已经伤痕累累的中国来说,一个山东的***,相比于与众列强国作对来说算不得什么。那么中国代表团敢拒绝签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战胜国的身份,因此中国有了与列强讨价还价的资本。同时也获得了合约中一些有利于中国当时国情的条款,比如说取消辛丑赔款,加入国联行政院。同时也因为是战胜国,中国人民有一种情感上的希望,如果签署了这次条约,那么在情感上中国人民是无法接受的。他们心中的愤怒也是终将会爆发出来的,与并且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也获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和理解。

提起这次外交***,就不得不提以顾维钧为首的一些近代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官,在面对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对外他们不惧列强的压迫,对内他们顺应“五四运动”的潮流。在他们身上所背负的是那个时代独有的历史使命感。

在面对《凡尔赛条约》时,顾维钧等人只有三个选择,第一就是签字,此次大会本来就已经被英、美国、法国为首的列强控制,山东问题很显然已经无法挽回。加上代表团内以团长陆徵祥为首的多位外交官都主张签字。即使他们在条约上签字,也不会背负多大的责任。

第二个选择就是偷偷溜掉,当时面对国内国外的各种压力,代表团内的一些代表已经陆续返回各自的住所,代表团团长也一度以生病为理由请辞外交总长一职。还没有得到国内的同意就立即住进了医院中,此时的中国代表团可以说是一盘散沙。年少的顾维钧本就不是代表团中的一把手,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那样偷偷溜走。

最后一个选择就是拒绝签字,此事事关重大,拒绝签字就代表着和日本、美国等列强公开宣布自己的对立态度。但顾维钧和王正廷等代表坚决执行这一做法。

在确定这一做法之后,他们首先就在会议上表达了***,并且将事先起草好的措辞递交给了新闻界,让世界各国的人民都了解到中国在此次会议中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同时还在各国代表中多方游说夺得了很多国家的同情。

最后在1919年6月28日这个历史性的一天,在中国代表团集体缺席的情况下,顾维钧等代表中国挺身而出拒绝签署对德合约。

这个做法一方面顺应了国内“五四运动”,的潮流,得到了国内民众的认可和舆论的支持,同时为我国在国际社会上也树立了一定程度的威严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