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战争历史 > 正文

高中历史***战争教案设计

  1. 请问晚清的“教案”有哪些?
  2. 李鸿章40岁老来得子,小妾生下亲儿后,李鸿章如何对待其继子?

请问晚清的“教案”有哪些?

晚清教案始于1842年北京教案,结束于1911年陕西长武教案,近70年间爆发了近千场的教案,甚至义和团运动都是教案引发的。

现在摘录《晚清教案纪事》一书中的相关教案如下: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以轻松有趣的方法,带你畅读历史!(需要此书的可以关注私发,一起交流交流)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传教士早在元朝就已经进入中国,不过当时的传教士的数量很少,也没有产生太大社会影响,到了明末清初,传教士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不过当时并没有与中国的老百姓产生矛盾与冲突雍正皇帝禁教后,除了少数俄国传教士可以在北京及京畿地区有限活动外,其他的外国传教士在华传教活动都被禁止了。

近代以降,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里面规定了西方传教士可以在华自由传教,因而传教士开始一批一批进入中国。不过与前两次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所不同的是,晚清传教士在传教活动中引发了一系列民教冲突的“教案”,近代在华传教士当中,又可以分为天主教和新教,其中最容易与中国老百姓产生矛盾的是天主教,而新教几乎很少出现所谓的“教案”问题,并且近代中国很多政要和社会知名人士都是新***。这一现象也是值得关注的。

教案爆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利益层面的,也有意识形态层面,甚至还有一些偶然因素的诱因。利益层面的原因包括天主教及其中国信徒利用外国人特权横行乡里,部分地区主要表现为外国传教士利用中外人士在法律上的不平等为教民谋取私利,因而引起了当地老百姓的不满。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近代的教案始于1842年的北京教案,结束于1911年的陕西教案,期间比较著名的教案包括天津教案、南昌教案等等,教案在19世纪末期形成高潮,但是到了清末新政时期,教案开始迅速减少以至于最终消失,这与西方人在义和团运动之后传教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

李鸿章40岁老来得子,小妾生下亲儿后,李鸿章如何对待其继子?

清同治三年,42岁的李鸿章迎来了自己事实上的嫡长子——李经述。为什么说是事实上的嫡长子呢?因为李经述还有一位兄长,也就是李鸿章原配周氏所生的李经毓,因病早夭;而且,李经述的生母也并非“小妾”,而是李鸿章的“继室”(周氏病逝以后,李鸿章续娶的正室)——赵小莲。

同治三年,可谓李鸿章人生的巨大分水岭,除了嫡长子李经述的出生外,他在仕途上也实现了关键性飞跃。这一年,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配合曾国藩攻克了“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获封“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更为关键的是,攻克天京以后,曾国藩为避免“功高震主”而下令解散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反倒得以保留。也就是说,除了威望地位不及自己的恩师曾国藩以外,此时的李鸿章才是同治朝堂上最大的实力派。

只是,突然走向人生巅峰的李鸿章还面临着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那就是自己有了亲儿子,原来的“过继子”李经方该怎么办?

嫡长子李经毓夭折后,李鸿章一直难有子嗣,好在李鸿章的兄弟很多,六弟李昭庆便将自己的长子李经方过继给李鸿章为“嗣子”,以便延续香火。可现在,李鸿章有了自己的亲儿子,而且李鸿章的“侧室”莫氏又接连为自己生下三个儿子,李经方存在的意义荡然无存。

可李鸿章是如何对待这位毫无存在意义的“嗣子”的呢?

史料记载仍以李经方为嗣子,并称之为“大儿”。

身份没变、地位没变、待遇没变!

光绪三年,李经方和李经述来到李鸿章的“直隶总督衙门”接受传统教育,准备走上科举道路。学习期间,李经方因为天资聪颖、学习刻苦而深得李鸿章喜爱。

光绪八年,李经方参加江南乡试并考中“举人”,拥有了做官资格。就好像很多人读大学就只为一张文凭一样,有了这个做官资格,李鸿章就可以给李经方安排一个大大的未来了!

李鸿章,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

在后人眼中的李鸿章是个代表清***与侵略者签署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重要代表,所以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大多都是差评。

我们都知道古人有句话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古人看来没有后代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可这件事却让李鸿章遇上了,因为李鸿章一直都没有儿子,因此这就成了一个家族的难题,为了让李鸿章后继有人,家族经过商议之后,李鸿章的六弟把自己的儿子李经方按照古代的风俗过继给了李鸿章,从此李鸿章有了自己的儿子。

有了亲儿子的李鸿章并没有因此而冷落李经方,仍然把李经方当做自己的嫡长子并且对李经方依旧视如己出。不仅如此,他对李经方的培养也非常重视。

李经方从小就天资聪颖,并且加上他自身也很努力,所以没有多久就考中了府学廪生,也就是当时名列一等的秀才。成绩优秀的李经方很快就被接到天津直隶总督衙门上课,给他授课的老师也是李鸿章托人聘请的名师。李鸿章为了给李经方创造好的学习条件,还特意为他聘请了外国老师教李经方五个国家的语言。他希望李经方能够学到更多对他以后的仕途有帮助的知识,并且希望能够通过外交让他走上更好的仕途之路。

经过五年的时间,不负众望的李经方就在乡试中中举而且还熟练的掌握了五个国家的语言。看到李经方有如此成就,李鸿章也感到非常高兴,但他没有让李经方继续参加科举考试,而是把他带在自己的身边学习处理一些外交事宜。这一方法让李经方更快的学习到了外交方面的更多东西,所以在四年后李经方在李鸿章的极力推荐下担任英国参赞,前往英国处理外交事务。

李鸿章不仅给予李经方优越的学习条件,还不断的为李经方仕途之路出谋划策。李鸿章如同现在的许多父母一样把孩子的人生之路都规划好了,让孩子一直活在自己的庇护之下。从李鸿章对李经方的教育方面的培养,足以看出李鸿章对李经方是非常重视的,真正的把李经方当做自己的亲儿子一般对待,尽可能的给李经方最好的,尽到了一个父亲应有的责任。

在他看来他把李经方的一切都安排的非常完美了,但是他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没有给李经方展现才华的机会。所以满腹经纶的李经方在李鸿章身边一直扮演的都是李鸿章助理的角色,空有一身才华最后都没有得以展现,但经过李鸿章的教导可以看出其实李经方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在1900年,因为义和团***,八国联军攻打中国,慈禧携着光绪帝一起西逃。随后任命李鸿章和奕劻为议和大臣,与列强进行谈判。但是在辛丑和约签订后不久之后李鸿章就在北京病逝了。于是清廷便让李经方作为四品京堂候补,命令李经方在上海参加工部左侍郎盛宣怀与英国人马凯关于通商条约的谈判。

之后李经方还成为出任出使英国的大臣。1911年12月,李经方被调任邮传部左侍郎。邮传部管辖邮电交通各项事务,但其中的邮政却长期被外国人把持。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科学上难以解释。一个人多年膝下无子,但是只要他领养了孩子,很快他便会有一个自己的孩子。(所谓的冲喜?)而那些领养的孩子命运便大相径庭了。

李鸿章在晚清非常有影响力,人们对他的评价也两极化。一来他确实对晚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二来很多不平等的条约都是李鸿章去签署的。

笔者认为其实这本无可厚非,这些条约李鸿章也是在上级的指示下才去签订的,与他关系不大。最终的决定权根本不在他的手中,他不过是一个替罪羊罢了。

这样的一个人,他四十得子又会怎样对待自己的继子呢?

李鸿章有一个继子,他是李鸿章的六弟李昭庆之子。因为李鸿章一直没儿子,按照古代的习俗。六弟过继了自己的儿子给李鸿章当大儿子,也正如我们开头所说。

但凡是没儿子的时候,再去领养一个,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孩子。那么李鸿章如何对待李经方?

事实上,李鸿章还是很有气度的。虽然有了自己的亲儿子,但仍然将李经方视为己出,并亲切地称呼他为“大儿”。

李鸿章非常重视对李经方的培养,而李经方先天就比较聪颖,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很快就考中了府学廪生,也就是名列一等的秀才。这让李鸿章非常开心。

不久之后,李经方就被接到天津直隶总督衙门上课,授课老师也是李鸿章托人待聘的名师。

李鸿章也有意让李经方通过外交走上仕途,因此在直隶总督衙门学习期间,李鸿章还为他请外国老师,安排他学习五国语言。不得不说李鸿章为他创造的学习条件真的很不错了。

而李经方最终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在5年后的乡试中中举,并且熟练地掌握了五国语言。

在李经方中举后,李鸿章并没有让他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也没有让他待在家中等待朝廷的安排。反而是将他一直带在身边,让他处理一些外交事宜。

实际证明,李鸿章的这个办法确实比其他步入仕途的方法更加有效。四年后,李经方在李鸿章的推荐下担任英国参赞,赴英处理外交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