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草船借箭历史人物是谁

  1. 真实历史上的草船借箭果真是诸葛亮所为吗,你怎么看?

真实历史上的草船借箭果真是诸葛亮所为吗,你怎么看?

草船借箭是罗贯中虚构人物刻画,罗贯中写三国,对人物描写都围绕着眨曹操,黑周瑜、歌颂刘备为题材,可想罗挖空心思来到达此目的,三国演义三分真七分***。但是描绘得再好也有漏洞?曹操做为一国领'军丞相那幺愚蠢?在大雾天不晓得用火箭射?文学艺术在写正面人时,把社会上所有的优点都集中在他个人身上就英雄,反之把所有的缺点都集中个人身上他就是奸雄。

真实历史上确有草船借箭的事情,但发生时间不是赤壁之前,而是赤壁之后,曹操进攻濡须口的时候。主人公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根据史料,《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草船借箭历史人物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三国演义》中将孙权换成了诸葛亮,时间也提前到赤壁之前,这主要是为了体现蜀军和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当中的作用

《三国演义》是小说体,主要以演义为主,为了使主人公形象突出,对真实历史适当修改也是无可厚非。就像三英战吕布,其实是孙坚的杰作一样。

草船借箭历史人物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故事原型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是罗贯中把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从孙权改成了诸葛亮。也主要是因为罗贯中更青睐于蜀国汉室,同时也有神话诸葛亮的效果。而且把当时的被动受箭改成了主动借箭,同时把故事时间提前了5年,改到了赤壁之战中,就成了今天的草船借箭。

话说故事发生在建安十八年,也就是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率军进攻东吴,双方对峙于濡须,相持1个多月,最后曹操无奈退兵。在这次战役中,发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首先曹操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子豚犬耳”的著名感慨,就是这时出口的。当时两军相峙,曹操看吴军严整齐肃,不由得喟然而叹。两军相持一个多月后,长江进入丰水期,水位渐涨,孙权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曹操于是就撤军而退了。后来宋代姜夔有一句词说“一溪春水走曹瞒”,说的就是这件事。

据《魏略》记载,在这次战役中,孙权曾经乘船去查看曹军的虚实,结果被曹军发现,万箭齐发,箭都插在孙权座船的一侧,使得船发生侧倾,这时孙权下令,把船掉头,让另一侧受箭,结果箭又插满了另一侧,如此一来,两侧重量相同,船体重新取得了平衡,于是孙权顺利离去。

草船借箭历史人物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中有很多的错综与是非,有的已经无从考证。有时功错已经很难分清,对错又何妨,静待后人评说揣摩借鉴。


诸葛亮,鞠躬集萃,死而后已。为报刘备三顾之恩。一心为蜀汉效力,在刘备新野之战走当阳奔夏口之后,一人只身赴东吴,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名为联吴抗曹,实际上是为保刘备基业,至于草船借箭,很多史料,有说是虚构的,有说是发生在其他人身上。但是我相信,这事是诸葛亮所为,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匡扶宇宙之能。至今马前课,出师表等诸葛亮之作仍为后人所记颂,何况一个小小的草船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