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历史人物如意图片

  1. 在古代,如意起什么作用?

古代如意什么作用

人生百事 · 吉祥如意

故宫博物院资料,如意的起源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俗称 “ 不求人 ”的搔背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称如意,俗叫“不求人”。

雍正 黃楊木雕靈芝如意

历史人物如意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事物异名录》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我国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后来,其形态发生分化,一支保留实用功能,在民间流传;另一支强调吉祥含义,向纯粹陈设珍玩演化。

清 黃楊木靈芝如意

2019年中国嘉德的春拍上,一件清乾隆白玉万福庆寿如意,拍出了2587500元人民币的高价。

历史人物如意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乾隆 白玉万福庆寿如意

但实际上,早在秦汉时期,如意就已出现。不过形态并没有那么优美,样式较为简单,前端呈手掌式,后面是一根长长的棍子,可当杖用,主要的用途在于指挥和防身。

到了魏晋时期,清谈之风盛行,士人除了用如意挠痒之外,在清谈时还会拿如意指点江山,当做指点之用,或是用如意敲打身体的不适之处。

历史人物如意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竹林七贤手持如意《高逸图》唐 孙位绘

除了文人之间的谈文论道,这一时期的如意也被用作于战场指挥上,铁质的如意甚至还可以防身,可以说是最文艺的武器了。

铁如意

到了唐朝,如意出现了柄身扁平,柄首为三瓣卷云式的造型。除了装饰,搔痒也很好用。

在玉雕行业,如意这个题材是非常常见的。人们认为玉石是有灵性的,所以人们赋予了各种美好寓意

在古时候如意,还没有被赋予美好的寓意,它有两种实用功能。第一个作为挠痒痒的工具来用,就是现在的痒痒挠。第二种用于上朝给皇帝汇报工作的笏板。在上边儿写上汇报的内容。当做备忘录用。

在清代,如意的材质非常丰富,而玉如意最受欢迎的,皇宫之内摆放了很多如意,以图吉祥如意。

一个痒痒挠,能从一个日用品,上升到高雅的、富含美好寓意的贵重摆件,很是奇妙。

我是小眼儿。玉雕师傅,关注我,带你远离和田玉的各种陷阱。

首先回答你的问题:

在古代,如意的用途很广泛,它可以作防身器物,战争中也用于代麾作指挥之物,寓意万事顺利,吉祥如意。作为吉祥之物,如意在民间和宫廷都有广泛的应用。常人远行前,家人或朋友会送上如意,以表示良好的祝愿;佛僧讲经时,常用如意作随身携带的道具。

“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铜、玉制作。讲僧持之记文于上,以备遗忘。古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我国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

如意是何时从印度传到我国的,无据可考。《晋书·王敦传》记载孙权曾得如意柄,“每酒后,辄味魏武帝乐府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边尽缺。”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中有段故事:“梵僧不空,得总持门,能役百神,玄宗敬之。……又与罗公远同在便殿,罗时反手搔背,不空曰:‘借尊师如意。’殿上花石莹滑,遂激窣至其前,罗再三取之不得。上欲取之,不空曰:‘三郎勿起,此影耳。’因举手示罗如意。”唐代诗人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中有:“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之句。可见晋唐时代,我国已有如意,是用来搔痒的。

在古代,“如意”的用途很广泛,它可作防身器物,战争中也用于代麾作指挥之物,寓意万事顺利,吉祥如意。

作为吉祥之物,它在民间及宫廷中都有广泛的使用,常人远行前,家人或友人会送上如意,以表良好的祝愿;佛僧讲经时,常用“如意”作随身携带的道具。

清代,“如意”在宫廷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如皇帝登极大典上,主管礼仪的臣下必敬献一柄“如意”,以祝政通人和,新政顺利;在皇帝会见外国使臣时,也要馈赠“如意”,以示缔结两国友好,国泰民安。在帝后、嫔妃的寝室中均有“如意”,以颐神养性,兆示吉安;特别是在帝后大婚,及至宫中万寿,中秋元旦时节,都需要臣下敬献数量不少的“如意”,以寓意帝后平安大吉,福星高照。可见,一件小小的“如意”,是集宫廷礼仪、民间往来、陈设赏玩为一体的珍贵之物。

【文藏来答】

如意名称缘于秦汉时期已有的一种搔痒和掏耳器具,因手不能到处以其代劳,可尽如人意,故有如意之雅号。清宫御用的如意可以分为金属如意、玉石如意、竹木如意、百宝镶如意等几大类,另外还有各种材质组合的如意。

宋代高乘撰《事物纪源》认为,如意始于战国时期。而清代乾隆皇帝认为在商代已有如意了。他曾有一首《咏商铜如意》诗云:“一柄曲拳代谈者,嶙岎古色错金银。谁知子氏犹尚质,已有欣于如意人。”唐人所著《酉阳杂俎》记载:三国孙权时“……掘地得铜匣,长二尺七寸,以琉璃为盖。又一白玉如意,所执处皆刻龙虎及蝉形,莫能识其由……”这是目前所见我国较早的有关如意的描述。

金双喜字如意

金双喜字如意 如意长28.3、头宽10厘米,金质,柄体扁平。首、中、尾均錾刻双喜字,尾部栓红色丝穗,丝穗上亦结双喜字结。此如意和慈禧太后手书的龙字卷轴同置于一匣内,是光绪皇帝大婚时所用。这柄金双喜字如意是晚清时期如意用于婚礼庆典的实例。据记载,如意至迟在同治大婚(1872年)中已经成为陈于凤辇、欢床及帝后互致的仪式用具。影响所及,民间也以如意作为订婚的信物。此如意以模压配合捶揲、焊接等工艺成型。

白玉嵌石五蝠捧寿如意

白玉嵌石五蝠捧寿如意 长39.8厘米,此柄如意是在白玉器身上镶嵌各种玉石组成的纹饰,首部中央嵌团寿图案,五只蝙蝠展翅环绕其周,此为“五福捧寿”图案,是被广泛使用的吉祥寓意题材。“五蝠”象征“五福”,分别寓意长寿富贵、健康、君子之德及寿终正寝,是祝福长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