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帝王将相天之骄子

  1. 天之骄子的隋炀帝为何成为反面教材?

天之骄子的隋炀帝为何成为反面教材?

隋炀帝杨广自小天赋秉异,并且尊贤好士,被群臣当成隋帝国的“未来之星”。二十岁就被封为南征大军的统帅并且攻灭南陈,使分裂几百年的中华大地重新回到大一统。

攻灭南陈后被封为大总管在扬州坐镇十年,扬州的奢华弥漫,暖风暖水,足以让杨广忘记北方的干冷、肃杀。

少年得志和顺风顺水造就了杨广的好大喜功和刚愎自用,登上皇帝宝座后励志超越秦皇汉武的功绩,可是却忘了秦朝三世而亡,汉武帝穷兵黩武导致大汉濒临灭亡的边缘,好在大汉在汉武帝前的几十年的积累和根基,才让大汉免于灭亡的局面。

帝王将相天之骄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杨广却是更霸气,秦皇汉武做过的事他都要做!

一、修建大运河

征用数百万民夫修建北起涿郡,南至余杭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短短几年时间修建完成,如此肯定会导致农田荒芜。

帝王将相天之骄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巡视北方

隋炀帝当上皇帝后起大兵五十万巡视北方,遇山开山、遇河修桥,在途中大搞基建,最远巡视到西域地区,是中原王朝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到过西域的皇帝,并且重新经略西域。

三、开疆拓土

帝王将相天之骄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璀璨的京杭大运河已经为中国服务了1500多年了,大家都清楚是隋炀帝在位时修建了京杭大运河的主要河段,现在很多人认为是劳动人民修建的,隋炀帝的功劳好像没有了,与其他一些帝王将相评价大相径庭。隋炀帝的历史功过历来争议非常大,他成了历史上的反面教材,怎么会这样呢?(隋炀帝剧照)

一、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的谥号“炀”是唐高祖李渊给的,意思是去礼远众,可以根据字面的意思就知道是一个不太好的谥号,因为唐朝的建立,而且存国时间较长,这个谥号就广为人知了。***如唐朝享国很短,估计杨广的谥号又变了一个样子的。(李渊剧照)

二、隋明帝

隋炀帝杨广去世后,他的孙子杨侗在王世充的拥立下为帝,给杨广上的谥号是“明帝”,即隋明帝杨广。谥号“明”的意思是照临四方,是一个非常好的谥号。杨广一生极具政治抱负,灭吐谷浑、修筑长城、建设粮仓、修建驰道、修订《大业律》、开掘大运河、三征高句丽,这些都是为了隋朝的将来,但不体恤民力,急于求成才导致最后的败亡。明帝这个谥号将杨广的光明面都体现了出来。

三、隋闵帝

这个谥号是窦建德给杨广上的,闵(同悯)这个谥号是怜悯、哀伤之意,是一个中性的谥号。

这三个谥号中“隋炀帝”着重体现杨广的昏庸、残暴;隋明帝则着重杨广所建立的功业;隋悯帝着重哀伤。李唐建立了,就***用李渊所用的谥号;如果隋朝不灭,就***用隋明帝这个谥号;***如窦建德上位,就用隋悯帝这个谥号。(大运河目前仍对中国经济影响很大)

研究历史一般讲的是隋唐史,小说演义也说《隋唐演义》,不管如何说,说明唐朝的昌盛是建立在隋朝原来基础之上的,***如没有大运河,我都不敢想象大唐的盛世会是什么样子,南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会是一个什么状态。

反面教材一般指“坏”的典型,那么隋炀帝杨广到底有多“坏”?

隋炀帝杨广,生于宣帝太建元年(569年),死于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是文帝的二儿子。在仁寿四年(604年),在大臣杨素等人的参与下,杀死父亲和兄弟杨勇,夺取的帝位。

1、耗费财力、物力、人力建设宫室

隋炀帝继位后,决定把首都迁到洛阳,修建东都洛阳的工程中,每月服役的男丁多达200万余人。工程规模大,要求高,怎么奢侈怎么建。同时还在全国各地建设宫室,有渭南崇业宫、安徽都梁宫、江苏临江宫、山西晋阳宫、汾阳宫等,这些都浪费了无数的人力、财力、物力。

2、开凿大运河

605年,隋炀帝独断专行下令开凿洛阳至杭州的大运河工程,一个目的是加强南北联系,炫耀自己的势力,以便更好控制南方;由于急于求成,不顾人民死活,先后征劳役100余万人,男人不够,就征女人。据记载先后有百万人在工程中被夺取了生命。

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游玩享乐。运河完工后,隋炀帝就开始“三游江都”,每次出行用船五年艘,前后相距200余里,两岸还有起兵护送,沿途还有官员接送,地方官为了逢迎皇帝,极力搜刮民脂民膏,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有的人民开始吃草和土了。据记载,隋炀帝继位十二年,十一年都在外巡游。

3、发动战争

610年至614年,隋炀帝先后几次对高丽发动战争,由于连年的征发和沉重的徭役,以及残酷的剥削,人民已经感受到死亡的威胁,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开始反抗。隋炀帝***取大***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4、隋炀帝如何被杀?

作为导致隋朝灭亡罪魁祸首的隋炀帝杨广成为反面教材,其实也不算冤枉。

杨广虽然开创了很多丰功伟绩,比如开大运河,开创科举制,营建洛阳,修筑长城,打败吐谷浑收复青海,开通西域,大破契丹,攻占越南北方,攻占台湾琉球,逼迫日本称臣等。但杨广也有很多低级失误,最终导致强盛繁荣的大隋王朝很快走向灭亡。

与中国历史上很多王朝因为天灾人祸造成大饥荒相比,隋朝末年的天下大乱其实完全可以用和平手段安抚下去,因为隋炀帝杨广此时有两大优势。一是隋朝刚刚经历开皇盛世,隋朝***还能对全国保持一定威信。二是隋朝***的仓库粮食依然充足,可以救济饥民。

但杨广却一味用***手段血腥镇压,比如杨玄感反叛被镇压以后杨广***了几万臣民。

隋炀帝杨广手下人才济济,可惜杨广刚愎自用,甚至***尽忠言的大臣,千古一相的高颎,开国名将贺若弼,一代文豪薛道衡,以及杨广的亲信军师张衡等大臣都因此被杨广***。因此很多大臣明知道杨广的失误不敢提出。

比如太史令庾质多次建议隋炀帝杨广应该坐镇北京,放手让将领们攻打高丽,这样即使失利也不影响杨广的威信,结果杨广不听,他的瞎指挥让隋朝第一次攻打高丽一败涂地。第二次攻打高丽,杨广还是不听庾质的建议,结果因为杨玄感造反无功而返。最终庾质却被杨广逮捕下狱,死在狱中。

比如第三次攻打高丽,隋朝名将来护儿带领隋军水师在大同江口击溃高丽军主力,直逼高丽首都平壤。高丽已经山穷水尽,只能用缓兵之计向隋炀帝杨广求降。

但隋炀帝杨广却接受了高丽国王高元的诈降,命令志在必得的名将来护儿撤退,错过了一举消灭高丽永绝后患的良机,轻易地放过了导致隋朝元气大伤分崩离析的死敌高丽国王高元。

隋炀帝杨广三次进攻高丽给隋朝带来一个不可收拾的烂摊子:国内农民起义与地方豪强武装叛乱此起彼伏,隋朝分崩离析。边境上高丽再次背信弃义对隋朝强硬,北方已经臣服隋朝多年的东突厥与隋朝分道扬镳,对隋朝虎视眈眈。

由于隋炀帝杨广错误地发动对高丽的三次战争,导致隋朝由太平盛世很快变成天下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