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麒骨 帝王将相,

  1. 为什么商周时期的奴隶乃至上古的人们能留下尸骨,后世的海昏侯、隋炀帝只剩下牙齿了呢?

什么商周时期的奴隶乃至上古的人们能留下尸骨,后世的海昏侯、隋炀帝只剩下牙齿了呢?

这种情况由多种因素形成。

商周时期的奴隶乃至上古有人留下尸骨,这种情况是很罕见的。我国出土的商周时期的奴隶尸骨大多出于奴隶主的陪葬坑,他们修建的陵墓,环境大多非常干燥,有利于尸骨的保存,再加上陵墓外有大量的木炭和白膏泥包裹,致使水不能入,所以形成了与外界空气隔绝的状态,有效避免了细菌对尸体的侵蚀,因而几千年都能保存下一部分骸骨。时间再长的话,慢慢的埋在地下形成化石状态就更不容易被侵蚀,例如传说中的北京人头盖骨就有石化的特征。

北京人牙齿化石

那么,为什么隋炀帝和海昏侯为什么没有保存下多余的骸骨呢?

麒骨 帝王将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先从隋炀帝来看众所周知,隋炀帝在执政期间,修运河,建东都,东征高句丽,西征吐谷浑,滥用民力,致使天下大乱。他本人也被宇文化及弑杀于江都。对于这样一个亡国之君,宇文化及是不可能好好给他安葬的。他最早被葬于江都宫流朱堂,后来又迁至吴公台下,直至公元622年才被唐高祖李渊以帝王之礼重新葬于雷塘。

▲寒酸的隋炀帝陵内部

2013年4月,房地产商杨勇在扬州开发一房地产项目时,发现两处古墓,经考证确定是隋炀帝杨广和萧后之墓。我们通过新闻也可以看出,隋炀帝之墓虽然是李渊以帝王礼为其修建的陵墓,但实际上的规格很差,比起王侯之墓还有所不如。远远达不到能隔绝空气流通,防潮防湿的标准,再加上他几次迁陵,细菌侵入,腐蚀殆尽也是很正常的。

隋炀帝陵

再看海昏侯刘贺。海昏侯刘贺就是著名的二十七天皇帝的汉废帝,元康三年,他被汉宣帝封为海昏侯,封地海昏县即现在的南昌市新建区。海昏侯墓的发掘是偶然性的,之前附近村里有人听到附近山上有动静,就报告了公安局。警察来后发现已经有盗洞,所以决定对海昏侯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海昏侯墓主棺

麒骨 帝王将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经过纪录片我们可以看出海昏侯刘贺与杨广虽然都腐蚀的就剩下牙齿了,但二人又有不同。海昏侯的墓本身防腐工作做的事比较好的,从主棺中的液体中就提取出有水银和朱砂的成分,这二者都是古代防腐的重要材料。他的陵墓封土则有青篙泥,朱砂,木炭等成分密封防水,为什么也是尸骸不存呢?

通过纪录片判断有以下几种原因。

棺木挤压破坏,又受到酸性水的浸泡,在长期的与外界微生物接触的过程中,他的骸骨两千多年被微生物啃食殆尽。
▲海昏侯棺中牙齿

麒骨 帝王将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谢邀!@悟空小秘书,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题主是个历史或考古爱好者吧,有很敏锐的观察力,对考古发掘的墓葬中尸体保存状况有着细致的观察。其实呢,在考古中经常会看到墓葬中有的保存很完整,有的仅剩牙齿等。这是为什么呢?这与几个因素有关:

根据目前考古发掘的资料及历史材料记载古人死后的埋葬处所有几类:

(1)竖穴土坑墓,即直接挖墓坑埋葬的墓葬形式,这也是先秦时期乃至自古至今广泛流行的埋葬方式。这种方式在中原北方地区往往有利于尸体的保存,而南方地区则往往保存状况不佳。造成这样的原因与埋葬环境有关,南方多酸性土壤,棺椁腐烂后,尸体直接接触酸性土壤,不利于尸体保存,所以往往在南方地区竖穴土坑墓中很少看到保存完整的尸体;而中原及北方地区是沙质黄土,渗水性好,容易使墓室空间形成稳定环境,利于尸体保存。另外,在新疆甘肃部分地区由于沙漠较多,空气干燥,往往还能出现干尸,如著名的楼兰遗址发现的墓葬,大多是干尸。

(图片来源:《天门石家河考古报告之二——邓家湾》彩图三二)

(2)砖室墓,即用砖石构筑墓葬空间的埋葬方式。它自西汉末年以后兴起,流行于东汉三国至宋时期,此类墓葬中尸体保存状况多不佳。

(3)此外,还有直接埋葬或崖墓等方式,往往也不利于尸体保存。

就墓葬埋藏环境来说,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是指土壤环境,比如中原、北方多沙质土壤,多呈碱性,而南方地区土壤多是红土,呈酸性,容易腐蚀。小环境是指墓室埋葬空间,如竖穴土坑和砖室墓尸体保存状况不同。

棺椁质量好的,往往也能有助于尸体保存。如著名的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女尸,在同一墓地,她丈夫和儿子的尸体保存极差,而她一方面由于埋藏环境好,另一方也与她使用的棺椁质量好有关。

我是回望历史,我来回答:

只要在特定的条件下尸骨是可以保存的。后世的隋炀帝只剩牙齿,是因为隋炀帝当时死的极为仓促,当时并没有对于墓穴进行什么修建,后世隋炀帝的墓被发现时,都是极其简陋的,一点都不像一个帝皇的墓。因为当时隋炀帝死于宇文化及的叛乱当中,也就是就地埋葬。隋炀帝一生确实是行过很多暴政,但是你必须要承认是他为唐朝的太平盛世打下了基础。没有他,唐朝不可能那么繁华。

想让尸体不腐烂其实只要一些特定的条件就可以。远古人的尸骨能得与保存完好,很多便是在一些特别寒冷的地方或者古时候是寒冷的地方,现在他们被深藏于地下,然后被人们发现。想要保持尸骨,必须是在低温的情况下。比如清朝的孝庄皇后,孝庄皇后死后很多人都没有进行埋葬,这是孝庄皇后交代康熙这么做的。康熙便将她放置在一处宫殿的地下,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停车场。那里可是低温,不受阳光干扰。哪怕是夏天我们进去都会微微感觉到冷。还有便是不能长时间打扰她,康熙帝一般祭祀孝庄皇后都是在冬季,冬季天气冷,对于尸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清朝的皇室厚葬多喜欢用金丝楠木,这金丝楠木可以对于防腐的作用,还能还虫。古代人的尸骨除了没有金丝楠木其余的条件有时候都可以凑齐,所以说尸骨能保存下来并不奇怪。毕竟这么多年历史,历史上那么多人,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是很正常的。

隋炀帝这个人,其实是属于比较极端的人,口碑也会是两极化,但是他的过确实是极为巨大的。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清东陵和西陵被盗的事情,自清朝灭亡之后,清东陵和西陵遭遇多次劫难,除了顺治帝的陵墓之外,其余大清朝历代皇帝的陵墓都被盗过,损失惨重,曾经权倾天下的皇帝们,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死后会遭受如此对待。

清东陵

但是这些皇陵被盗的时候,这些皇帝、皇后的尸骨都还在,尸骨保存完整,当年乾隆裕陵被孙殿英盗取后,乾隆和他的皇后尸骨被扔了一地,后来还是溥仪派人去收拾搭理,这些人发现这些骸骨不知道哪个是乾隆的,哪个是他的皇后的,最终没有办法将这些尸骨放在了一个棺椁之中。

海昏侯大墓

如题所问,从当前考古情况来看,很多古老的大墓被发掘后,都能找到完好或者相对完整的尸骨,但是考古人员在海昏侯大墓和隋炀帝的墓穴中,却看不到完整的尸骨,甚至在海昏侯的大墓中根本就看不到尸骨,尸骨早已化为尘土,比他们早很多年的古墓却能够出土完整的尸骨,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海昏侯墓出土的马蹄金

海昏侯大墓可谓是是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墓中出土的文物之多让人咂舌,铜钱就有10余吨,还有数量惊人的黄金、金器,包括数十枚马蹄金、麒趾金、两盒金饼等等,截止目前出土的金器超过478件,重量超过115公斤。当考古人员满怀希望的最终打开棺椁内层的时候,却没有发现任何的尸骸,只是在上面发现了几块或是完整或是破碎的玉片有一定规律的分布,还有一块方印,专家根据玉块分布,以及方印所处的位置,大致判断出海昏侯刘贺尸体的大概位置和形状。

海昏侯棺椁内部

而之所以海昏侯刘贺的尸骨无存的问题,当时的考古专家也给予了解释,是因为当时地震等因素导致墓室内坍塌,墓室里面又有积水非常潮湿,而海昏侯的棺椁密封性出现问题,在又潮又湿,又失去密封状态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昏侯刘贺的尸骨慢慢腐烂最终变成粉尘荡然无存。

隋炀帝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