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将相 > 正文

曾仕强解读帝王将相的处世哲学

  1. 周易到底有多神奇?
  2. 人生最难得到什么?
  3.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朱熹说老子是一个阴谋家,如何理解?

周易到底有多神奇?

要问《周易》有多神奇,我给您说个小故事,看完这个故事,或许您就能恍然大悟。

北宋年间,洛阳城有位名气很大的算卦先生

一天晚上,闲来无事,先生给自己算了一卦,在卦象中他看出来自己前段时间得到的一只宝贝花瓶会在三天后破碎,带着一丝期待,带着一丝忐忑,先生等待了两天。

曾仕强解读帝王将相的处世哲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了第三天早上,先生起床后便早早来到放着花瓶的桌前,把花瓶摆放到桌子中间,然后坐下来紧紧盯着花瓶,他到要看看自己能不能保护住这只花瓶。

不一会,夫人叫先生吃饭,先生一心惦记着花瓶的事,哪里有心情吃饭呢,于是告诉夫人自己不饿。就这样先生一直守在桌前,平安度过了一上午。

中午十分,夫人做好了饭再叫先生吃饭,先生饿了一上午,想想家中也没有小孩玩耍,于是把门关好后就去吃饭了。

曾仕强解读帝王将相的处世哲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刚吃了几口,先生一回头突然发现家里的大公鸡进了屋,正准备朝着花瓶“起飞”,先生赶忙丢下筷子去赶鸡,把大公鸡赶走后先生越想越奇怪,屋门关得好好的,公鸡是怎么进屋的呢?

越想越怪,先生也没心情继续吃午饭了,不管夫人怎么劝说也不吃了,继续坐到桌旁守着花瓶。一下午过去,花瓶安然无恙。

很快到了晚饭时间,夫人又叫先生吃饭,先生再次拒绝,夫人气冲冲的走过来喊到:“我让你整天守着破花瓶不吃饭!”说着一把夺过花瓶扔在了地上。

曾仕强解读帝王将相的处世哲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花瓶最终还是没能逃过破碎的结局。先生看着一地的碎片苦笑一声:“果然还是应验了啊!”

说到《易经》,不仅是外国人连咱们中国人大部分人都可能觉得挺神秘的,它到底神秘在什么地方呢?


严格的说易经并不神秘,它为什么不神秘呢?

因为它是有非常完整的规律可以遵循。人们把它误认为神秘呢,应该说有两个因素造成,第一,易的应用表达方式比较抽象,让人很难理解。第二,是易应用的这个人群,素质不一样,有的人是在故弄玄虚,故意把它神秘化,搞了一些障眼法的东西。

把易看成一种大自然的运动规律,而这种规律所论述的正是天地人一统和谐的道理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它不是那么神秘了。易的说它的主题或者说它的中心思想是天地人,实际“天”指的就是大自然的运动规律;“地”就是我们的地理、地质;“人”也就指的是人类的社会活动。

我们讲易学应用的时候主要是预测学和决策学,基本上这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预测这个事物可能发展的性质,或者在某一个节点上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预测。另一方面决策就是对某一时间的重大决定,决策是预测的前提,预测是决策的基础。

可以说易学在某种意义上讲,从古代开始一直到今天它是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和当下进行决策的依据。


《周易》无所不包,当然很神奇。

孔子研究周易,作《系辞传》是这样赞扬周易的伟大的:

这里说了三段,六句话。

每一段话都有深刻的意义。

我们常常听说的是后两段,后来中间一段话总结成了成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是说不同的人能从易经里面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各取所需,说明易经是个非常深远宽广的宝藏。

最后一段就更有意思了,“百姓日用而不知”,举几个例子:

财务上用的损益表,名字就来源于“损卦”“益卦”;

我们经常说的启蒙,就来源于“蒙卦”;

我们跟人打官司,诉讼,就来源于“讼卦”;

周易的神奇说的是文王排出的《周易》到底有多神奇,而非之前的《易经》。我个人的参悟理解,易经的精妙智慧应是华夏族人(之前是否称华夏,究竟那时何称谓现在就不知道了)在数万年久远的时间里,逐渐在与大自然搏击并生存下来过程中,总结积累留下来的必然结晶。起先没有文字,只是像形图案,并由声音即说话得到陆续的口语相传,当积累到成为系统完整并日臻成熟的智慧思想工具时,借由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统领人物即伏羲,把易经图形、理念、操作手法留传了下来。

而《周易》通常说的是,伏羲排八卦、文王演周易(六十四卦),周易是儒家重要经典,被称为六经之首;过去说孔子读经曾“韦编三绝”,说的就是孔圣人对周易烂熟于心,那时的书籍是用绳子穿着竹片一小捆一小捆的,孔子看易经把线绳都翻断了三次,可见其用功之深,同时也可见周易何等的深奥。孔子对周易里的内容作了许多注解,蕴含了许多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以及哲学理念,而且特别强调动机,如果动机纯正(存有善念、仁心),则为吉;否则,轻为阻碍重为凶也。之后,王弼等许多人都对周易作了各自相关的注解。

我个人觉得,对易经从理论上说得再多,也离不开占卜。它毕竟是一部占卜的工具书呀。从易理上我们可以参悟一些对宇宙、对自然,对事物矛盾、对社会人生的道理,启迪自己的哲思;但对占卜学,实实在在的去操作,从卜得的结果以易理辨析,趋吉避凶,这才是运用易经的奥妙之处。不然,离开了占卜实践,读易虽对思想上有所感悟,在认识与方法上有所提示,却对运用易经解决疑难没有直接帮助。凡排忧解难、趋吉避凶,相信易经者,就离不开占卜问卦,否则都是空谈。

对于研究周易的原理,它的预测是否准确,为什么会准?它的神奇奥妙究竟在何处?这是令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我个人的浅识是,宇宙万物有显性的一面,也有隐性的一面(如暗能量等等),当人类直接的科学研究成果尚未形成之前,这些隐性能量难察幽微,玄之又玄;但在人类数万年间持续不断的观察感应过程中,被作为一种特别的记忆传承下来,一时不能破解其全部秘密,亦属正常。让我们诸君继续努力吧,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人生最难得到什么?

"世间最简单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要想进取,坚持下去会有收获。

人生的旅途上,从来没有全身而退,坐享其成。你不努力,就要出局。

坚持为你指明努力的方向,奋斗有时会觉得很累。但人生因为有梦,梦想的目标会超越自我,坚持就会胜利

或许很多人认为坚持很容易,只要愿意做,***都能坚持。但能够真真做到的人极少。

挑战或许没有结果,不挑战一定不会有结果。这就是能做到坚持到底的人不多的原由。

所以人生最难得到的是"坚持"。我们羡慕他人的人生轰轰烈烈,却忽略了自已的存在。

人生是自已的人生,善待人生就是善待自已。把自己的人生经营好,理想永远是前进的动力……。

人生最难得的可能生命和爱情应平列于第一吧。

因为有钱也买不了太阳不下山,真爱也挽回不了对方的生命。

但转过来说,当你错过了一个人。你用金钱和生命也赌赢不了爱情。

所以说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吧……

人这一生最难得说法不一。我认为前人说的,知人知面不知心有道理。

人与人交往,不论什么话都愿以在一块谈,什么事都愿块商量,言语相向,趣味相同。这是心与心交,是知心朋友。遇到三生有幸。如不是同一路人,话不投机,为了利益来往,必投其所好,言之附和。那是唯利而来,不是真心,应远之。

男女相交,情投意会,心心相印。结为连理,成为眷属。就能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有担当,有爱心。这样家庭夫明,妻贤,儿女孝顺,家和万事兴。如为了利益组成家庭,没有真心,貌和神离,沒有感情,其能长久。或奏合一生。

一个国家***,能想人民的所想,做人民的所做。人民就拥护,就得到民心。***就有号召力,人民就就有凝聚力。国家需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有雷霆万钓之威,排山倒海之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否则,国运衰退,必失天下。

所以人心最难得到。一

人生最难得的应该是人心吧 。常言道:画虎画皮难画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 。

可见要得到一个人的真心 ,是多么的不容易呀 。

我们时常用一颗感恩的心 ,去帮助他人关爱他人 ,以此为荣,以此为乐 。

被我们帮助的人 ,有的人也去帮助了他人 ,因为帮助他人而自己也深感快乐 。

而有的人,在得到你的帮助以后 ,不但不感激你 ,甚至还要嫁祸与你。还以此为荣 。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也有 ,恩将仇报的人也有 。

花花的世界,花花的人 。

愿世界充满爱 ,我们都能把爱传遍 四面八方 。做一个感恩得的人,奉献的人,无私的 人。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人生最难得到的是爱

生命可贵

但是,人生没有爱

生命变得毫无意义

爱,需要***和动力

需要无条件的付出

需要无私和忘我

爱的付出越多,你拥有的爱越大

爱是无限度的放大

爱是无止境延伸和牺牲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朱熹说老子是一个阴谋家,如何理解?

回答这样的问题,要有深厚的国学基础。但我愿意抱着学习的态度,去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一、首先,我来解释"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出自老子《道德经》。全句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说: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老子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老子的评价。孔子,曾问《周礼》于老子。孔子评老子曰:“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可见,孔子对老子的学问颇为崇拜。

三、宋代,老子被儒家评价为阴谋家。

北宋儒学家程颐说:“《道德经》虽讲道德,却夹杂着权诈。”

南宋儒学家朱熹说得更直接:“老子心肠十分狠毒,他明面上不与人争,暗地里却争。

作为儒学家,程颐、朱熹以捍卫仁义、驳斥阴谋为己任,在他们看来,法家的刑名法术、兵家的富国强兵之道,以及纵横家的捭阖之道都跟阴谋权诈脱不开关系。

而法家、兵家、纵横家在讲阴谋权诈的时候,却常常拿老子的《道德经》为自己背书,所以程颐、朱熹就把老子当成了阴谋术的始作俑者。

一个做市场平台的,至于和商户争利吗?夏虫不可语冰,阴谋?道家的人最常玩的是阳谋!你明知他做局,但是君子动之以大义,小人诱之以利。没强迫你来,但是有些时候你无从拒绝。道家真要玩阴谋?估计没人看得懂。

道家让利而人聚,让天下利而养天下人,说是不争,其实何必争!出了利?没出,只是让利而已,没有过手的东西。但是这份容人养民的胸襟,确是君子也不得不佩服。民聚,为财、为即得都得卫了这道!驱民者,民之利也。《大学》治国的手段和这也不遑多让,若是老子是阴谋家,曾子也是;若道家是阴谋家,儒家更应该是!若是阴谋家都是这般,那天下多几个这样的阴谋家也不差,这是在为民谋利。

昔年惠子听说庄子来魏国,派手下人满世界找庄子,怕庄子威胁自己的位置。庄子被烦的无奈了,跑去见惠子,说:凤凰迁徙,不是甘泉水不喝、不是竹米不吃、不是梧桐树不栖身;路上在枯木上啃腐肉的乌鸦见凤凰飞过,呀呀的***呢。意义何在?惠施你是那只乌鸦吗?

朱熹在的时候,老子人都死了老久了,何以能被朱熹忌惮?朱熹这是以己心度他人心呢。其人虽然才高学深,德行却有瑕疵,能这么说意料之中。老庄等道家先贤就算知道了,估计也就一笑了之。

没什么看法,终老子一生的经历,也不是朱熹想泼脏水就能泼得的,别说老子了,就是庄子也不是他这样的言语可以中伤的。也是可笑,哈哈,这个笑话真不错。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学说,都是有关帝王将相的治世学说,所谓百家争鸣,都是鸣给诸侯们看的。但是,只有儒家的学说,更符合农业社会为中心的中国,所以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老子的学说以“无为而治”曾被汉初统治者用了一段时间,后为儒学所取代。做为一个帝国,一味强调“不争”,但敌人要跟你争,你不争,他就经常犯边掠地让你不得消停,你只有选择与他“争”。在官场上,都是主管一地的行政主官,不竟争,都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地方还怎么发展?所以到大儒董仲舒时代,果断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是这个董老师有多高,而是他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帝王选择了这条治世之道而已。

后来老子的学说退出治世行列,成为仕人修身养性之法宝。历史上以“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为方略而成功者,雍正皇帝是也。他不是太子,在太子与八爷党勾心斗角的时候,他选择了隔岸观火,没想到太子爷太不争气,八爷又太刁买人心,不争的雍正登了大位。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味地不争,还真不行。有句俗话:能闹的孩子有奶吃。你你不争,上司为了息事宁人,本该给你的利益,可能真就平衡给了别人。比如某领域评奖,参评者不去活动活动意思意思,评委们给谁都是给,为什么给你个“不争”的呢?只有在公平公正而又透明的社会背景之下,才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局面。单从这个层面讲,老子确实是个谋略家。说阴谋家有点儿过。

不止是朱熹,其实宋代不少儒生对老子的态度都很暧昧,既偷偷的学,又明明的骂,非常的吊诡,那么“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个话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全章内容如下: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这段话抠字眼会很麻烦,但它告诉我们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只有四个字——孤掌难鸣!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争来争去的,就是因为大家把某些东西都看的太重了,比如说“名”和“利”,你喜欢,我也喜欢,你想要,我也想要,名利当前大家各不相让,所以各种纷争就起来了。

比如西方的一帮政客,就经常相互攻讦,甚至是相互伤害,象某超级大国的总统与媒体,总统与议员,总统与竞选者之间就经常斗来斗去的。其实不止是政治,包括商业、科技、***等各个领域,为了“名”和“利”,彼此间明争暗斗的情况都很普遍。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出于《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意思是:唯有不与人争,世人就没有人与他人相争。这是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为人之道,是以不争而立于不败之地。至于朱熹说老子是阴谋家,极端错误,不能理解。

夫唯不争,这是一个人最高尚的品质和思想境界。与世无争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与他人计较是非,不与他人争名夺利,处处谦让于他人,又成人之美。这种不争并不是放下一切什么都不要,而是以不争获得更多。让自己从弱小变得坚强,从柔软变得刚健。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天下的和谐、安定、团结,没有人与人的争强好胜,是不为天下先。***敬畏生命,尊重自然,顺其自然,清静无为,不受任何干扰与限制。***平等自由地充分发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还有什么天下之争。

老子的《道德经》讲的是仁义道德,讲的是人与自然,讲的是为人之道,是中国古代最深厚的哲学思想,也是老子最大的智慧。老子并非朱熹所说的阴谋家,而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千古圣人。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代理学集大成者。他从心性学说出发,探讨天理与人欲问题,从而提出灭人欲,存天理的主张。当然朱熹并不是反对人们正常的生活欲望,而是要灭掉无止尽的私欲。

朱熹是儒家代表性人物,以捍卫仁义,排斥阴谋为宗旨。而许多兵家、法家把《道德经》作为借鉴和引用,从中得到启发,用在以法治国的权术之中,用在兵家阴谋之中。所以朱熹把老子当作阴谋家,并且说过“老子表面上不与人争,背地却争得最凶”

朱熹的说法是对老子的极大歪曲,是荒唐的谬论。《道德经》为万经之首,诸子百家的每一家都对《道德经》有过深入的研究。那么法家和兵家对巜道德经》的借鉴与引用,合乎情理之中。

《道德经》千人读千人的感受各不同,对有些内容的误读,作出不正确的评论当然有之,但绝不允许将圣人与阴谋家而相提并论。我们今天读《道德经》,应该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取其中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