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傅应星历史人物

  1. 魏忠贤得势仅三年,是否足以对明朝政治造成足够恶劣的影响?
  2. 在魏忠贤得势的三年中,明朝为何能在辽东战场压着皇太极打?
  3. 为什么魏忠贤主政时期大明王朝外能御敌、内无暴乱?

忠贤得势仅三年,是否足以对明朝政治造成足够恶劣的影响

明朝一直靠宦官集团来衡制文官集团,并不是从魏忠贤开始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崇祯打掉魏忠贤本也不可厚非,但是他没有再扶植另外一个魏忠贤来制衡文官集团,这才是最大的败笔。结果就是导致东林党一家独大。

因为东林党曾经被魏忠贤打压的抬不起头来,后来话语权落到这些人手中,自然对天启和魏忠贤大加抹黑。

实际上,从另外一个层面讲,打掉了魏忠贤才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傅应星历史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后期专制主义的封建统治腐朽没落,皇帝不理朝政,只图享乐,到熹宗时候,宦官委是忠贤独揽大权。他结党营私,***受贿,无恶不作。他还掌握着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爪牙遍布全国,用来监视官吏活动,镇压人民反抗,人民稍有不满就会遭到***、剥皮、割舌等酷刑,把广大人民逼进水深火热的境地。加上地主阶级大肆掠夺土地,九成农民失去了土地农民沦为佃农,担贸着沉重的地租。又加上陕西连年交荒,农民吃草根、白泥土,农民实在活不下去,官逼民返,终于暴发了农民起义一一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支农起义军。

在魏忠贤得势的三年中,明朝为何能在辽东战场压着皇太极打?

压着打?历史架空小说么?虽然我是明粉,但是不会刻意吹捧大明帝国,也不会昧心诋毁大清帝国,其实他们某些时候也像个人,有优点有缺点,这才正常。

某些资深答友回答的战绩、战例十分完善,我就不在本题浪费大家时间了,先说说这个水分很大的题目(或者说掺水的***象)是如何由来并被某些人群认可的。

傅应星历史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为******,魏忠贤在某些方面的利益是和皇权利益趋于统一的,国家完了,皇帝完了,他也就完了,出于危机意识,或者说的好听点叫大局观、生死存亡方面的利益原则性问题上,魏忠贤还有些操守,确切的说那个时期只是趋于“稳定”,至少相对来说。

什么很多人有“魏忠贤在位时,明朝能在辽东占些优势”甚至“忠贤不死大明不灭”的想法呢?

我们说,一个人干坏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干坏事不干好事,所以魏忠贤也未能免俗,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他也还是有些功绩、政绩可表的。

傅应星历史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了捞钱,嗯...顺便干点正事,魏忠贤设立工商税,这样一来江南资本家们就被动的给国家奉献了不少银子,虽然他们很不愿意,但在那个时代,商人这个群体本身是没什么话语权的,他们只能借势发言,比如东林党的某些败类,但即便巨富们有喉舌可借用,也不敢跟魏忠贤呲牙,所以工商税勉强算是顺顺利利执行下去了,自己有钱了,高高兴兴,国家有钱了,啥事也都好办,当时的关宁锦整条防线基本不存在拖欠“工资”的现象,军心稳了,不会象某些时期一样会发生兵变,这是安定的基础,功劳算有魏忠贤一份。

还有人员任用方面启用了被喷的体无完肤的熊廷弼,虽然自己也很不喜欢,但也还是另外启用了孙承宗等一些人,孙承宗的能力和功绩大家耳熟能详,不多赘述了。

任何人都有他的两面性,明朝那位大太监, 号称“九千九百岁”的魏公公同样也有两面性

坏人有很多种,有的坏人只干坏事不干好事,有的坏人好事坏事都干,还有的坏人,干的好事还比坏事多。

从个人角度来说,相比于只会吵架不会干事,却又有一副臭架子的“东林党”,我要是皇帝,我想我也是一样宁愿用魏公公这样的人吧。

魏忠贤:

崇祯帝在煤山吊死前夜,另外一个大太监曹化淳对崇祯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现在让我们掀开历史的面纱,认识一下这个“九千九百岁爷爷”。

魏公公曾经是个混子,后来混不下去了,就去当了太监。在宫里,他认识了一个女人——客氏,而且和这个客氏关系很不一般。他就是依靠这个女人发迹的。

客氏是个奶妈,她奶大的孩子叫朱由校,就是天启皇帝。天启即位后,由于客氏的帮忙,虽然不识字,魏公公还是进了司礼监,任秉笔太监,后来又让他提督东厂。

对于天启帝,魏忠贤擅投其好,因而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天启这个木匠皇帝的信任。 当时朝中东林党人很多,势力很大,而魏公公身边也聚拢了一些人,形成了阉党,以此对抗东林党。

东林党:

由于皇帝的支持,最终阉党大获全胜。从此魏忠贤掌握了朝廷大权,成了“九千九百岁”,把持朝政数年,坏事是干了不少。 天启死后,崇祯继位,将魏忠贤免职,发往凤阳。在路上得知崇祯要抓他回去治罪,于是魏忠贤上吊了。

没错,魏公公是在天启年间掌权了几年,但时间并不长,这个时代正是满清在关外势力膨胀的时代。在抵抗满清入关的战争中,他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魏忠贤是个明白人,皇帝龙椅坐的越稳,玩得越开心,魏忠贤就越得皇帝的信任。皇帝越信任,魏忠贤的权势越大。看明白了这一点,魏忠贤做事就越有原则,比如说税收不能断,边境不能乱,百姓可以过的很苦,但不能活不下去等等,所以魏忠贤坚持税收,提拔卢象升等名将,所有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魏忠贤的利益来自于皇权的稳定,他就是皇帝身上的***,他与皇帝的利益是一致的。而东林党是读书人也是地主,皇帝也是地主,土地就那么多,皇帝土地多了,东林党人掌握的土地就少了,所以东林党的利益与皇帝的利益是相反的,可是这些白痴不知道历代皇权衰落以后,就是外族入侵之时,等到李自成和满清入京,他们的噩梦才刚开始。

无意给魏忠贤洗白,可是我想说在煤山给崇祯皇帝收尸的,只有一个王承恩而不是东林党的顾宪成,钱一本,钱谦益……

还是古人说得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为什么魏忠贤主政时期大明王朝外能御敌、内无暴乱?

钱!

魏忠贤征收矿产税,补充国库,***购西洋火器装备军队,在辽东给后金重创。征收矿产税,没有向农民加收赋税,百姓凑合能活,加入起义军的没那么多,魏忠贤用的是“开源”并非“节流”。崇祯上台后,裁撤行政机构和臃员,竟然把驿站都撤了,大批公务员失业,官府信息不通畅,下岗职工里就有个人叫李自成。国库没钱,加收农业税,***。

重典!

乱世必用重典,明末贪官横行,百姓民不聊生,哪个贪官家里不是白银百万千万,可以说一榨一个准儿!崇祯让满朝文武捐款军饷都哭穷,李自成进城大批官员家里都抄出几百万两银子。当然,重典也有弊端,魏忠贤也有中饱私囊和培养个人势力,副总用很大。但是总体上延续了大明王朝的国祚至少50年。

大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后人对大明王朝的评价

自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开国建都南京,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历十六帝,共计276年。

这近三百年历史的大明。

有横扫漠北之豪迈,有七下西洋之壮举,也有万国来朝之盛世;

有土木之变的惊恐,有权奸弄权的无奈,也有煤山树下的叹息。

但是这些到“朱由校”的时候就快结束了,初登帝位的朱由校大量启用东林党人,国之柱梁开始腐烂。

朱由校犯了一个大忌,就是防范臣子,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他以为东林党里都是他的人,但是他没有想到连自己都只是东林党手里的筹码。

东林党人得到重用后,大肆排挤其余朝臣,如“浙楚齐”三党人士。就在此时,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告诉三党官员,说:“来跟我混吧,我帮你们对付东林党,让你们升官进爵”。这个站出来的人就是“魏忠贤”!

魏忠贤,万历年间被选入宫,而且其是自宫的,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狠心的。明朝有两个混的最好的太监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入宫的,一个是魏忠贤,另一个就是他的前辈,一手造成“土木堡之变”的“王振”。

入宫之后的魏忠贤勾搭上了皇长孙的乳母“客氏”,并与之搞起了对食的关系。

何谓“对食”?就是深宫大院内的太监与宫女为了不孤独,排解寂寞,于是便结成一对,就像夫妇那样互相照顾,这种行为就叫做“对食”。